便利店初次进货清单(小商店)
小商店是八十年代很时兴的必然产物,以前叫小商店、小卖部现在有了更高档的名字超市。当然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档次提高了,需求也多了。所以超市卖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环境更优越服务也周到,人们是省心省力了不少!可是我还是怀念儿时的小商店…即便是那时眼巴巴的望着小商店货架上的小儿酥糖、麻花、果丹皮、麦乳精……急的直流哈喇子!如今生活调件好了,超市里在贵的东西都可以毫不费力气,眼都不眨的买来品尝。可是在也吃不出儿时那种香甜的味道,人到中年越发的怀旧,越发的想念小时那种苦日子,苦中有甜,苦中作乐……
镇上每月农历二、五、七、十逢大集。大集上卖的东西品种也多:蔬菜瓜果、干货、鸡鱼肉蛋、农资杂货、锅碗瓢盆……当然镇上的商店也敞亮东西看着也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老板娘穿着也时髦,逢人就笑眯眯的“来啦!今天要点什么,钱带的不够没关系赊账给你,都老熟人还能怕你不成下次来在一起算。”小时候最开心最期盼的事就是母亲能够带我赶一次大集了,当然赶商店时能够得一块软软的高梁饴糖那就更开心了。但是那时候穷啊,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农忙,一年的收成希望全寄托在几亩地上。拔草、锄地、施肥…整日都有忙不完的活。即使一个月有一两次机会到镇上赶大集,也是急匆匆的买了生活必须品就赶回家,一是没时间更重要的是囊中羞涩。所以我更喜欢庄子里的小商店,更亲近,更随和。有个一毛五分钱就能买上一把泡泡糖之类的。
邹大庄以邹姓人居多,当然也有其他姓氏,王啊,张啊,李啊等等,这些都是小门小户顶多就三五房人家,邹姓人占百分之九十,所以庄子叫邹大庄。大队部中间一条十字路东西南北把庄子又分为十几个小队。十字路往南的尽头,以一条沟和一座桥又划分为两个小队,桥北面叫桥北队,河南面叫沟南队。这两个队相隔有三百米地就开了两家小商店。两家竞争也很激烈,经常为了拉拢人心给顾客让个一毛两毛的,要是孩子去买东西或者连哄带骗的给根棒棒糖。桥北面的小商店是邹老三开的,他之前在镇上农机所工作,见识广,路子多。所以退休后他最先开起了小商店。为了吸引人在门口还摆了两张台球桌子,年轻人无事时就会去打打台球,输的就会请喝饮料香烟之类。门口还摆了两张小石桌石凳子,年龄大的老头老太太闲暇之余就凑一起打个牌斗个地主。为了一块五毛的挣的是面红耳赤的。所以农忙过后,邹老三的小商店门口是最热闹的。每天都聚集大堆人。后来娶了儿媳妇,店就教给儿媳妇打理,邹老三的儿媳妇那真是个百里挑一的人,精明能干,细高挑儿个儿,皮肤白净打扮时髦。屋里屋外拾掇的利利索索的,吃完饭无事大人小孩都愿意去她们家店门前消遣,小商店的生意连带着也是红火。小时候记忆犹新的是妈妈经常给个一块五毛钱去小店买甜油醋或者一袋盐之类,三园的甜油香醋一块钱一袋,剩下的五毛买两根棒棒糖或者大大泡泡糖,还能攒下三毛跑腿费。老爸也会叫买个香烟大前门三块五,多出来的钱也就攒起来了。所以儿时最喜欢的就是替大人跑腿到小店里买东西。能攒下不少跑腿费呢。邹老三家的小商店在他儿媳妇打理下就这样风风光光的红火了好多年。在后来孙子孙女大了,儿媳妇在城里买了房子带孩子搬到城里住了。兜兜转转小商店又回到了邹老三手里,可是再也不复往日的风光了。年轻人大多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搬走了,村东头西头各又开了两个小商店,一下子桥北沟南两队就有四个小店。竞争太激烈。在加上邹老三年纪一天天老了,小商店里的东西都是以前陈旧甚至过期的东西,买东西的人少之又少。以前的门庭若市如今也凄凉不少,只剩下三两个老头老太没事时去小店门口蹲蹲。拉拉谁家的儿媳丢下吃奶的娃跑了,谁家的狗又生了三个崽…那两张台球桌子已经破旧不堪,只有那两张石桌子和石凳子,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依旧是不改往日的颜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