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如何判断性质(腹水难收知识助鉴别)

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是一种体征而并非疾病。正常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50ml,任何病理状态下腹腔内液体量超过200ml即为腹腔积液。

由于引起腹腔积液的病因甚多,无论腹腔积液呈漏出性还是渗出性,均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因此,遇到腹腔积液患者时,应尽快确定其性质,继而积极寻找病因。只有针对病因治疗,腹腔积液才能减少或消失。

明确腹水为首要

少量的腹腔积液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一般1500ml以上才会引起较明显症状与体征,而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有腹痛、乏力以及原发病症状等。当腹部明显膨隆、横膈抬高、胸廓活动受限时,还可出现呼吸困难。

诊断一般较容易,除询问症状外,准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格外重要。要注意的是,巨大卵巢囊肿或其他囊肿(如脾脏、腹膜后、胰腺等)、巨大肾盂积水、肥胖、肠胀气等容易误诊为腹水,需注意鉴别。

腹腔内积液超过1000ml,腹部叩诊有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量腹腔积液时可有液波震颤。但如果腹腔有粘连,腹水可被包裹分隔,这时可不出现移动性浊音。

少量腹腔积液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超声可以明确腹水是否有分隔,也可以明确诊断,尤其是与卵巢囊肿、腹部脓肿或血肿等鉴别。

漏出液VS渗出液

一般通过腹部穿刺结合化验检查确定积液性质,并推测相应疾病可能。

漏出液与渗出液有时影响因素复杂,有许多交叉情况。如肝硬化腹水一般为漏出液,但合并感染时可呈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需强调的是,Light提出的诊断胸水渗出液的三条标准,套用到腹腔积液中,其准确率只有不到60%。

考虑病因最重要

漏出液

多为非炎性积液,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和淋巴管阻塞形成。常见于以下疾病:

肝源性: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肾源性:急、慢性肾炎、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心源性: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其他:静脉阻塞、黏液性水肿、各种胃肠道疾病(如肠结核)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等。

渗出液

多为炎性积液,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也可见于非感染性原因引起,如外伤、化学系刺激。常见于以下疾病:

腹膜炎症: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等。

胰源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胆汁性: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腹水如何判断性质(腹水难收知识助鉴别)(1)

由于病因不同腹腔积液除黄色外还可呈不同颜色,分为血性和乳糜性腹腔积液。

血性腹腔积液

指腹腔积液外观暗红或淡红,红细胞计数常在2×1010/L以上,比重及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腹腔积液含红细胞50×1010/L,且血细胞压积0.5%,肉眼可辨认为血性。

可见于爆发性肝衰竭、肝癌晚期、肝动脉瘤破裂等肝脏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等腹膜疾病,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等盆腔内病变以及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乳糜性腹腔积液

真性乳糜性腹腔积液是由肿瘤、炎症、结核等原因引起淋巴管阻塞,渗出增多引起,腹腔积液含淋巴液丰富,呈乳白色,甘油三酯含量常大于10g/L,腹水乳糜试验阳性,是与假性乳糜性腹腔积液的鉴别点。

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等)、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