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

三国时期不仅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个诸侯割据混战的年代,各国战争频发,因此武将在三国时期占据重要地位。不过,想要获得战争胜利,除了武将的金戈铁马还必须要有谋士的运筹帷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纵观三国各大战役,可以发现良将易得谋士难求,一计可抵得上千军万马,被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就为曹操多番献计,计吕刘而破,离二袁而胜,使得曹魏大军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

因此,一个国家的兴衰走向,与谋士有很大关系。诸葛亮手下的谋士中,有一人深得他器重,一生只献了一计,却让诸葛亮名垂青史。

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1)

郭嘉剧照

提起“七擒七纵”,人们自然会想到诸葛亮之神机妙算。事实上,永服南蛮之心,平定南蛮之策、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得之于马谡之谋。

提起马谡,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失街亭”之败战,甚至往往把马谡与“纸上谈兵”等同起来。然而,马谡决非只会纸上谈兵,庸庸碌碌之徒。

史书记载,马谡,(190~228)三国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字幼常。初从刘备克蜀,任越太守。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足智多谋,为孔明重用达十数年之久。

在其短短的一生中,马谡屡建功勋,尤善谋略,甚至用反间计使魏主曹睿罢免了司马懿,差点要了司马懿的命。虽然马谡因“失街亭”被斩,但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讲,马谡仍不失为一名杰出的谋略家。“攻心为上”平南蛮之谋,就是马谡的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2)

马谡与诸葛亮剧照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初胜后,马谡奉命从成都到诸葛亮军中犒赏军队。诸葛亮将马谡请到帐中,对他说“久闻幼党(马谡字)高见,望乞赐教。”

马谡说:“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三国志》)

马谡之谋的核心高就高在取其人心,正如马谡所言,“攻心为上”“心战为上”,“但服其心”。以当时实际情况而言,天下诸侯武装割据,三国鼎立,谁都想一统天下。

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3)

诸葛亮剧照

从政略上来讲,西蜀刘氏政权以汉朝宗室自居,尤以逐鹿中原,复兴汉室为己任。从军事上来讲,蜀国要想北伐曹魏,东征孙吴,集中兵力,逐鹿中原,没有一个坚固的、长治久安的大后方是绝对不行的。

从地理上来讲,西南边疆,是蜀国的后院,世居于此的“蛮人”,“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即使暂时用武力征服了他们,蜀军走后,一有机会,他们还会再反。

诚如马谡所言“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

这是蜀国大后方的长期不稳定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形成屡征屡叛、屡叛屡征的恶性循环局面,造成兵力上的分散和人力物力上的永无止境的消耗。这是与蜀国逐鹿中原、复兴汉室的战略方针相悖的,也是诸葛亮最不愿看到的局势。

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4)

孟获剧照

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的策略,及时解决了这个战略指导上的重大问题,非常符合诸葛亮的心愿。所以诸葛亮听了马谡的意见之后,大加赞叹,“幼常足知吾肺腑也!”于是令马谡为参军。

后来南征的结果表明,马谡的谋略是极其正确的。蛮王孟获被诸葛亮六擒六纵,依然不服,直至第七次又被擒住,才彻底心服。“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

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南方从此以后一直平安无事。马谡的“攻心为上”谋略,为蜀国赢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后方,使诸葛亮“集中兵力,逐鹿中原”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诸葛亮七擒孟获带的谁(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5)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影剧形象)

清朝的文学评论家毛宗岗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赞叹说:“武侯之欲抚南蛮,而即用孟获者,真深得安蛮之道哉!”他进而分析道:

“杀其身,不能变其心,杀之不足以为武;而生其身,又得夺其地,则生之亦不足以为恩。不杀其人,而南蛮不反;不夺其地,而南人乃愈不反耳。”(《三国演义》清·毛宗岗评)

毛宗岗的这些分析是非常客观的,是对马谡“攻心为上”谋略的最好注脚。

马谡正是基于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攻心为上”的正确策略,才使诸葛亮演出了“七擒七纵”这样千古传颂的战争活剧。

今天,深切领会并正确运用这一古代军事谋略艺术,对于我们指导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