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山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提问:一个地区时常经历洪、涝、旱、咸、坍、淤等灾害该如何发展农业、发展经济?
一时间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将时间倒退一百多年
20世纪初
在本就贫困落后
还饱受以上六害的
江苏南通启东地区
却因为一项农田水利实践
走出了一条
棉海滔滔泛银波
麦浪滚滚闪金光的道路
这项农田水利实践就是
2021年11月上榜
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
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沙地圩田”是由我国近现代
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
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
实施的一套农垦体系
“沙地”就是指
河流冲击平原多为沙性土壤
含沙量大、泥土少
不易保存水分和养分
“圩田”早盛行于
两宋时期的江淮、钱塘江地区
是一种通过修筑围堤将
低洼的土地、沼泽、湖泊
河道、河边沙地
辟为农田的方法
张謇在启东实践沙地圩田
是因为这里地处
长江、黄海与东海三水交汇处
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成陆前数度涨坍
水旱咸淤灾害肆虐,民不聊生
为了改造盐碱地发展农业
张謇改变当地地块、水系、道路分布
构建“四三二”格局
打造了一个犹如棋盘一样
秩序井然、水土分明的农垦体系
由四级地块
窕(tiǎo)、埭(dài)、排、区
三级水系
民沟、横河、竖河
两级道路
埭路、径路
构成
同时堤内设圩、圩内设区
区内南北成排、东西成埭
二三只埭开凿一条横河
圩与圩之间以竖河为界
既为水道又是地界使淋沟(田间小渠)通民沟
民沟通横河
小河通大河
最终汇入浩瀚黄海
这种农田布局
既有一定规模的水利设施
又有纵横的交通系统
村民可以房前种植蔬果
屋后养殖畜禽
民沟放养水禽和水产品
生产生活非常方便
为当时农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条件
通过“四三二”格局
包括启东在内的十多万亩耕地
一改以往灾害频发农耕滞后的情况
阡陌纵横,疏密有致
水土分明,井然有序
至今原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启东市海复镇搬场村
1964年3月
第三次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表扬
“启东县是粮棉双高产双贡献的旗帜”
《人民日报》头版还刊发
启东粮棉连年双高产的经验
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先辈张謇开创的“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包括配套完备的农田水利体系功不可没
启动民俗踩水车
如今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
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更包括了防止海潮侵袭工程
盐碱地改良技术、沙地民风民俗等项目
呈现出浓郁的人文、自然景观特征
都是水利先辈和长江下游地区人民
牧渔垦荒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总和
部分资料来源丨《中国水利报》第5055期《“沙地圩田”中的水利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