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

作者:周峰

来源:中国文化基金会(ID:ccf-20130925)本文经授权发布。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果唐朝诗人有朋友圈,人气最旺的那位,一定是孟浩然。这首清新的小诗一发布,点赞的都是文坛大佬,他们的名字列出来是这样的阵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佛王维、开元名相张九龄……

在当时,如果有小朋友将这首诗编排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等待他的绝对是两个响亮的耳光。因为连李白这样的牛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诗称赞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作为唐朝人缘最好的诗人,孟浩然的人脉遍布天下,无论是从朝堂重臣还是乡野百姓,孟浩然都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是令人叹息的是,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终其一生都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另类。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2)

有人统计,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一共是2536位,一辈子没当过官的,唯有孟浩然。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的书香家庭,青壮年正好赶上开元盛世,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个有为青年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公元708年,在襄阳城中闲逛的孟浩然,年方十九,却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最爱的人。

对方名为韩襄客,一位在襄阳卖艺的歌女。一曲终罢,神魂颠倒的孟浩然随口吟道:“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韩襄客转过绯红的面颊,回应道:“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的容颜,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当孟浩然向老爹提出到韩家求亲的想法后,孟老爹勃然大怒:“我孟家虽不是商贾巨富,也算家境殷实的书香世家,你怎能娶一个卖艺女子为妻?”任凭儿子如何劝说,孟老爹始终坚持:要么你放弃这个女人,要么放弃这个家!

沉沦于爱情里的男女,做事是不计后果的。为了与心爱的女人长相厮守,孟浩然随后带着韩襄客到了附近的鹿门山隐居,从此开始了与世无争的甜蜜生活。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3)

这一住下就是三年,期间两人还生下了儿子孟仪甫。鹿门山的水是清的,菜是绿的,吃母乳的儿子健康而茁壮地成长,初为人父的孟浩然,内心极度惬意,他后来用这样的诗句回忆这段时光:

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直到听闻父亲病重的消息,孟浩然才拖家带口回到襄阳的家中探望,只可惜还没到家,父亲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到死都没原谅背叛家庭的儿子。

曾经我们以为一辈子很长,其实有太多的来不及。就像孟浩然还没来得及与父亲和解,妻子还没得到公公的认可,儿子还没见过爷爷的笑容。

孟浩然决心结束在鹿门山的隐居岁月,他要为父亲守孝三年,以尽作为儿子最后的义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守孝期满后,三十岁的孟浩然决定走出襄阳。毕竟作为长子,他肩负着光宗耀祖的使命。地位卑贱的妻子,也需要朝廷的一纸诰命才能得到世俗认可。

每个中年的男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活。

此时正赶上唐玄宗李隆基刚刚主政,大唐江山在他的治理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像孟浩然这样的文人,如果想能进入体制内,除了参加科举,还有三种方式:去边塞建立功名;给官员当幕僚;经过举荐直接得到皇上的重用。

少有才名的孟浩然,内心是孤傲而清高的。在他看来,科举实为下策,他不愿将一身才华在人山人海的考场像卖菜一样推销,边塞入伍太苦,做幕僚太熬人,还是通过熟人举荐效率最高。

公元717年,孟浩然得知一则好消息:前丞相张说到岳阳出差,途经襄阳。张说此前帮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一党,是平叛功臣,若是能得到他的举荐,何愁功名不得?

面对慕名拜访的孟浩然,张说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华,他们同游湖湘圣地,在游历至洞庭湖时,孟浩然委婉地向张说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气象恢弘的自荐诗,后来成了语文教材里必背的篇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虽然写得很赞,但张说读罢却幽幽地叹了口气:“我与皇上心有嫌隙,此番被贬黜岳阳皆因于此,怕是难以遂你的心愿了!”。

孟浩然怔住,这才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此后他游览名山大川,结识业界大佬,只为等待命运之神的垂青。

七年后,机会来了。

公元724年,36岁的孟浩然等来了一次难得的笔试机会,唐玄宗准备前往泰山封禅,为造声势,朝廷在洛阳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招聘会。

和现在大多数公司将求职者的年龄上限定在35岁一样,在文人阶层普遍年轻化的唐朝,36岁的孟浩然并不具备年龄优势,但他一如既往的自信,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从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埋没。

或许是与社会脱节太久,孟浩然在洛阳混迹了3年,连唐玄宗都封禅结束了,他的前程依然渺茫。

所幸在这期间,孟浩然又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张九龄、贺知章、王维……,文人的友谊是纯粹的,这些体制内的朋友不以孟浩然的身份而轻慢他,这让孟浩然的心里如春天般温暖: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既然洛阳待不下去了,那就去南方看看吧。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4)

没有车马随从 ,孟浩然一个人选择了远方,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来到了武昌,在这里遇到了初入江湖的李白。在孟浩然的面前,李白彻底化身为小迷弟,两人泛游长江,度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在黄鹤楼前,面对前往扬州的孟浩然那衣袂飘飘的背影,李白这样写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年后,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见到了大唐的首都--长安。

这个已是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到这里当然不只是为了瞻仰强大的祖国,或许是感觉到了求人不如求己,,孟浩然最终决定参加这一年的科举。

很不幸,习惯了游历研学的孟浩然,难以适应这样考试模式,他落榜了。

被一度看好的孟浩然,接二连三地遭受挫折,这让他的内心非常受伤。为此朋友们经常轮流请他到京城的酒店,世界上没有一顿酒饭局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顿。

酒至半酣,朋友们以诗句接龙助兴,轮到孟浩然时,他随口一吟立马惊艳了四座: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真正让孟浩然名扬天下的,是唐玄宗对他的唯一一次面试。

那天,好友王维邀请孟浩然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坐,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时,唐玄宗突然查岗了。尽管王维的办公室不是军机要地,但工作时间邀请一个平民百姓到此闲聊,这算得上是违纪行为。

为了不连累王维,孟浩然躲在厢房里,大气都不敢喘。出乎意料的是,听闻孟浩然大名的唐玄宗,这次心情不错,王维见状就壮着胆子说明了原委。

当孟浩然出现在唐玄宗的面前时,唐玄宗满怀期待地问道:“最近可有新诗?”,在旁人看来,这可是最高级别的面试,自然要拿出最顶级的作品来。

不是每一个学霸,走入社会后都能游刃有余地参加面试。就像孟浩然,平时文如泉涌,临到关键时刻,却呈上了这样的作品:

北阙休上书,南才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恢弘气象差得太远了,王维听罢暗自叫苦。果然,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立马坐不住了:“明明是你自己不愿意做官,朕何曾弃过你?”,说罢,拂袖而去。

被皇上训斥过的人,谁敢再用?孟浩然心里明白,此生不会再与官场结缘了。

心灰意冷的孟浩然,选择回到了家乡,一个男人如果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照顾好家人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成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以山水为乐的孟浩然,活得潇洒而通透。这期间,襄阳刺史韩朝宗好不容易说服唐玄宗,又为他争取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孟浩然却借口太忙,没空!

这个韩朝宗,即是李白日后追捧的“生不用封万户和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那位。

张九龄到任荆州刺史时,邀请他去做幕僚,刚上任几天孟浩然就回家了,因为他的快乐,源自绿树青山,阡陌间的鸡犬相闻。

孟浩然一个完美的隐士(佛系人生是怎样养成的)(5)

人世间的幸福,莫过于两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灵魂不受束缚的孟浩然,是自由而幸福的,他在家乡的这些年,写下的山水田园诗,淡泊灵动潇洒飘逸,为大唐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

公元740年,好友王昌龄拜望患病的孟浩然,顾不上不能吃河鲜的医嘱,孟浩然用一桌鲜美的河鱼招待好友,两人痛饮了几天,待王昌龄离去,孟浩然背上的恶疮因食用河鲜而扩散,一个月后撒手人寰。

大唐最佛系的诗人,从此成了过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源自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