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

作为反映明代读书人道德品质和明代社会风貌的优秀白话小说,《儒林外史》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读书人形象,作者用高超的讽刺艺术,无情批判当时吏治之腐败,明代科举制度之腐朽,当时士人品德之低下,进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作者通过写王冕等正面人物,将他们与批判的对象做对比,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黑暗丑陋的批判,对高贵人品、美好人性的赞美。《儒林外史》描写反面人物时讽刺艺术之高,令后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鲁迅评价《儒林外史》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中刻画的人物形象,相信许多人至今都记忆犹新,比如那个中举后疯了的范进和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就是现在,我们还会看到反映范进中举后荣华富贵的文章,以证明范进之疯的确有缘由。但今天,我们不说范进,却要说书中的两兄弟,他们的形象,或许比范进更有滋味。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1)

这两兄弟,老大叫严大位,老二叫严大育,一个是贡生,一个是监生,所以人称老大严贡生,称老二严监生,他们都是读书人。严监生大家比较熟悉了,临死的时候还伸着两个手指头,因油灯里点两根灯草太浪费而不咽气,等旁人一掐灭,登时就没了气。也因为这一段描写,严监生成了中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就是搬到世界文学之坛上,也能与葛朗台、夏洛克之流媲美。所以许多人也认为严监生是书中可怜,甚至可耻可悲人物的代表,其实,若论起可耻可悲,我觉得应该是他的哥哥严贡生,为什么呢?我们从严监生、严贡生的对比中慢慢分析:

严监生:吝啬可怜,胆小软弱,但本性善良,并不可耻可悲。

严监生在《儒林外史》第五回出场,比老大严贡生出场晚,他出场的起因,也与老大有关。原因是一个叫“王小二”的跑到县衙告严贡生的状,理由是严贡生的小猪跑到王大的弟弟王小二家里,王小二给严贡生还,严贡生不要,说是不吉利,用八钱银子把小猪强卖给王小二。八个月后猪长大了又阴差阳错跑回严贡生家,王大去讨猪,他却赖着不还,还让几个儿子把王大打了个臭死,腿都打折了——这严贡生何其歹毒!王小二咽不下这口气,才跑来告状,和王小二一起来的黄梦统也告严贡生蛮不讲理,强借高利贷,强夺他的米和驴,让他蒙屈含冤。汤知县听了,一肚子气,骂到:“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其实可恶!”批准了两张状子,准备差人捉拿时,早有人通风报信,严贡生听见,一溜烟早跑了。这严贡生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2)

差人们没抓到严贡生,便找到了老二严监生,理由当然是严监生有银子,他们有油水可捞。严家两兄弟已经分房别户,本来严监生可以不管老大严贡生的事,但严监生虽然气愤老大一家的蛮横无理,却一来怕县衙追责,二来也念及兄弟之谊,仍然给两个舅爷十几两银子到告状人那里结了官司,过后又置办酒席答谢二位舅爷。由此可见,严监生虽然软弱,对家人还是有情的,起码还顾忌家族伦理道德,哪怕心里不愿意,也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严监生其实不坏,最大的特点是吝啬。严监生在与两个舅爷王德、王仁喝酒时谈到了他过头的节约——家里虽有田地有收入,一年却舍不得吃肉,孩子嚷着不行才买四个钱的肉打牙祭。这是第一次表现他自私的地方。

后来严监生的正妻王氏病不行了,严监生给两个舅爷一人一百两银子做纪念,两个贪财的舅爷欢喜地接下银子后,立马提出让赵氏做严监生的正房。由此可见,严监生虽小气,但做事有理有据,有头有脑,是一个有些闪光点的人。

第二次表现严监生吝啬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严监生因为原正妻王氏去世,伤心过度而一病不起,才有了因为灯草不灭而不咽气的可笑场面。他虽然吝啬到让人可笑可叹,但他因为王氏而伤心绝望,在死以前还给两个舅爷恭喜钱,可见严监生虽然自私,但并不是薄情寡义,眼中只有钱其它一概不管的人。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3)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监生一辈子节俭,靠着辛苦节制才攒下了一份不错的家业,而这一切,看不出靠违法乱纪、巧取豪夺所得。所以,他和正妻王氏一样,都是异常节俭的人,而节俭过了头,就成了吝啬。但他绝不是损人利己、六亲不认的人,他自私中带有精明,精明中裹杂着一些善良,他一辈子攒钱,却舍不得为自己和家人花钱,全都攒给了别人。所以,严监生是软弱可怜的吝啬之人,可怜中让人有些同情,却不是可耻可悲之人。

严贡生:薄情寡义、毫无廉耻;虚伪自私、蛮横无理;欺软怕硬,可耻可悲。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严贡生可不像严监生,他麻烦着呢!我们看他在书中干的几件事。

第一件:在请范进和张静斋吃饭时吹嘘他和汤知县的关系。

严贡生出场比严监生早,一出场就有外貌描写:方斤阔服,粉底皂鞋,蜜蜂眼、高鼻梁、络腮胡子。从这穿着长相可以看出,严贡生是读书人讲究,但观其作为,又很难相信他是孔孟之徒。他在得知范进、张静斋要来时,平时一毛不拔的他,马上准备酒食款待二人,席间极尽阿谀谄媚之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还不停吹嘘他与汤知县如何如何好。期间一边夸汤知县,一边将汤知县对他的额外“恩宠”说个没完,甚至连汤知县不看别人只看他,为他换了两盏茶这样的琐事也当成自己受宠的荣耀来宣扬。但估计有些并不是真的,所以又贼头贼脑地往门外望,看有没有人注意到他。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媚眼奴骨、追名逐利的虚伪小人形象。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4)

第二件:强占强卖王小二的猪,又指示儿子打残王大。给黄梦统强借高利贷,强夺老人的米和驴。

这件事我在分析严监生形象时已经说过,所以不再赘叙。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装着读书人体面,满口斯文的严贡生,是何其自私歹毒和蛮横无理,欺软怕硬。满口“仁义道德和礼仪教养”的严贡生,没有丝毫的廉耻和仁爱之心,不但虚伪,还叫人恶心痛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一面宣扬和汤知县的关系,一面听到汤知县要拿他时灰溜溜地躲了。

第三件:在儿子娶亲后与儿子儿媳从省城同归,半路上设计赖掉船夫的船钱。

由于这一个故事更能全面显出严贡生的本性,所以我慢慢来叙述。虚伪狠毒的严贡生平日里欺软怕硬,连自己的亲兄弟严监生都不放过。从书中的描述我们知道,他干了缺德事,都是严监生出钱给他擦屁股,他不但没有丝毫感激,而且欺负兄弟上了瘾。这不,严监生正妻和严监生生病时都不见他的面,理由是他奔丧是对众人说的话:“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但听见兄弟亡故,看到弟媳送来的白花花的二百两银子和崭新的绸缎衣服,便立马往回赶,其中原因,我不说大家自明。

他来到灵前,干号了两声又假惺惺地哭一番,为后面插手兄弟家事铺下亲情基调。受伤时再见王德、王仁兄弟,还厚颜无耻地嘲笑严监生的软弱,夸耀自己的威风。严贡生之虚伪可耻,自私狠毒,再次可见。

没待上几天,严贡生便回省城给儿子娶亲。迎亲那天,严贡生舍不得花八钱银子叫一班吹手,在女孩娘家因为吹手不够丢尽了脸。娶亲回来的路上,严贡生虽然吝啬得要命,却在船上插上“巢县正堂”的金字牌,立着“肃静”、“回避”的粉底牌,又叫吹鼓手吹打演奏,以此显示他的身份,把个船家吓得畏畏缩缩。他做这一切,为他敲诈船夫打下铺垫。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5)

果然,严贡生因为晕船吃了“云片糕”后故意放在船夫看得见的地方,引诱船夫吃了后,再把云片糕说成名贵药材,威逼船夫赔偿,一番恶人先告状的表演,使他成功赖掉了船钱。看下面两段描写:

严贡生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轮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什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地陪著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还以为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说着已把帖子写了,递给四斗子,四斗子慌忙走上岸去。

众人一齐捺着掌舵的磕了几个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重重,且放着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帐!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斯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严贡生对有权势的人媚眼奴骨,虚伪至极,对下苦人却巧取豪夺,心狠手辣,而且恬不知耻,粗鄙不堪,不仅让人痛恨,实在是可耻之极。

第四件:欺凌守寡又丧子的弟妇赵氏,设巧计谋夺兄弟严监生的遗产。

六情不认的严贡生一回到家,便强词夺理让他的二儿子过继给死了严监生,以此要挟赵氏搬出正堂,“名正言顺”地继承严监生的遗产。赵氏当然不愿意,乡党亲眷又摄于严贡生的蛮狠不肯帮忙。赵氏着急之下直接与严贡生对质,严贡生完全不念尸骨未寒兄弟的情面,怒然骂道:“像这泼妇,真是小家子出身!我们乡绅人家,那有这样规矩?不要犯恼了我的性子,揪著头发,臭打一顿,立刻叫媒人来领出发嫁!”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6)

赵氏最后无奈,告到了县衙。严贡生对县衙的判决不服,又告到府里和省里,两级判决皆是严贡生输理,他还不死心,最后告到京城。据说周学道没有妾,他赢了官司,占了严监生7分遗产。

如果要评选《儒林外史》中的“碰瓷大王”,严贡生绝对没有对手。什么叫厚颜无耻,蛮不讲理,他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与他比,严监生虽然吝啬,但属于节约型吝啬,而他则是一毛不拔,坑蒙拐骗的无赖型吝啬。

严贡生就是这样一个为了钱,对亲兄弟一家都薄情寡义,阴险使诈的可耻可悲之人。

总之,严监生是可怜的,可怜到活成了真正的守财奴,但他的可怜,只是他个人的可怜,对他人没有带来什么害处,而且他还有善良、讲理的地方。而比起严监生的可怜,严贡生是真正的可耻可悲之人。他无耻至极,居然还不认为自己无耻。他的灵魂已经被魔鬼完全收买,成了一个航脏丑陋的行尸走肉。除了祸害人,他还造成黑沉沉的恐怖,让许多人喘不过气来,他的可耻可悲,已经渗透到社会中。

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吴敬梓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刻画,的确入木三分。比如写范进母丧期间不用银镶杯箸,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时的虚伪;张铁臂拿猪头冒充人头,骗娄府二少爷五百两银子的狡诈;匡超人在潘三怂恿下假造文书,替人代考的丑恶;名士牛布死后,牛浦郎竟冒充牛布衣四处招摇撞骗的无耻;穷困潦倒的老秀才王玉辉用专心著书来教化世人,却鼓励死了丈夫的女儿绝食殉葬的残忍可悲等。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可恨之处(看够丑陋呵护美好)(7)

走出《儒林外史》,当今社会有没有像严贡生之流的人呢,当然是有的。有些人道貌岸然似谦谦君子,背后却航脏阴险;有些人虽醉心金钱,又喜欢高谈清贫知足,背后却为了钱不择手段;有些人到处宣扬成功的光明正大,背后尽干些造假、攻击他人的无耻之事;有些人对有权有势者点头哈腰,对弱小可怜着耀武扬威;有些人为了财产,兄弟反目,视如仇敌着亦有其人;有些人酒桌上高谈“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豪言壮语,当朋友真正有难时,却难见其踪,更有甚者会落井下石;有些人......

只有看够丑陋,方知美好的可贵,同样的,《儒林外史》也塑造了一些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和真侠士。比如真正鄙弃功名富贵,绝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坚守人格独立的王冕;淡泊名利,视富贵如浮云,常接济穷人,在清贫中以山水朋友为乐的杜少卿;言行一致的真儒士虞育德;功夫了得,好打抱不平的凤四老爹;侠肝义胆,戍边有方的萧云仙等。

没有丑何来美。在阅读经典中,我们将王冕等高洁、狭义之士与严贡生等可耻可悲之人对比,更明白美好人品的弥足珍贵,那么,我们将在生活中更加呵护美好,洗涤灵魂,让自己有更光明的人生。

读《儒林外史》,看社会百态,悟人品贵贱,感自我人生。虽然人生不易,世事无常,但我相信,我们都愿做王冕之辈的真君子,不期望自己成为严贡生之流的可悲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