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立冬养生知识(老孙的男人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那么,在此时我们该注意哪些疾病的侵袭呢?又该如何利用这个节气好好养生?看看专家怎么说。
大雪要防三大疾病:心脏病、中风、消化道溃疡
大雪节气的气温急降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博士后李东涛强调:“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
1、防心脏病:御寒保暖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2、防中风:稳定血压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3、防消化道溃疡:温胃暖脾
这时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大雪养生八大原则
1、养需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3、保暖护阳气
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因此才有了驱寒“去寒就温”这一个说法,由此可见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要记得不可暴暖,不提倡穿着厚重的衣服来喝酒、烘烤腹背来流大汗。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4、要多喝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5、早眠早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6、通风健脑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7、泡脚按摩
一定要保持脚部的清洁干燥,要经常换袜子。可以每天用温水洗脚泡脚,同时可以按摩以及刺激双脚的穴位。另外还可以每天坚持步行三十分钟左右来活动双脚。当然,一双舒适、吸湿性极好的鞋子也是大雪节气必备的。
8、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专家指点大雪时节如何养?如何生?
在人体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色素,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胃酸分泌等,其测定的数据,总是冬季高于夏季,充分说明冬季消耗量大,其中胃酸分泌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对营养的吸收就相应提高,这种“需求矛盾”在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体质弱者身上尤为显着,因此,对“补”的要求更为迫切。
说到进补,很多人认为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补药,其实不然。李东涛建议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运用中应注意:
1、冬季也要开窗通风,适量运动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老人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冬天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污浊,此时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因此,应注意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建议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适当到户外活动,活动不要太剧烈,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2、多喝水,注意保暖
老年人由于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一般来说,中风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也就是脑栓塞和脑出血。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症状有突发眩晕、突然间半侧脸、身体麻木、无力等,也有患者看东西重影,频繁打哈欠。有的患者这些症状会在24小时内消失,医生称其为“小中风”。
而大雪期间,是阴气最旺盛的时期,注意保暖很重要,尤其应重视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从中医理论上讲,这个节气若不戴帽子,头部散失的热量就会非常多,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寒冬护脚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应该选好保暖的鞋袜,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棉线袜,同时多活动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3、心态平和
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因此一定要多喝水,注意保暖,降低血液黏稠度。另外,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尤不可取。有的老人怕自己患这类疾病,反而吃不好、睡不好,结果更容易发病。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饮食讲究温补
1、枸杞、牛肉养阴补肝肾
饮食调养:不妨多吃具有养阴益气、补肝益肾功效的核桃、牛肉、枸杞、淮山、沙参、玉竹等。
药膳可选择“山楂牛肉汤”:牛肉500克,生山楂10克,陈皮10克,胡椒10粒,花椒10粒,生姜3片。
2、灵芝、北芪健脾益气
饮食调养:可多吃灵芝、北芪、瘦肉、鸡肉、枸杞、益智仁等健脾益气、补肝益肾的食物。
药膳可选择“灵芝北芪瘦肉汤”:灵芝10克,黄芪15克,瘦猪肉150克,细盐适量。瘦猪肉切成小块,加水适量,与黄芪、灵芝同煮至猪肉熟烂,细盐调味即可。有补脾益气,滋补强壮,补益精气,扶正培本等功效。
3、大枣糯米补肺益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瘦肉、大枣、糯米、枸杞、益智仁、牛肉、鸡肉、羊肉、乌鱼等。
药膳可选择“瘦肉枸杞大枣糯米饭”:猪瘦肉150克,枸杞、益智仁、核桃仁各1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粳米50克。将瘦肉洗净切片,枸杞、益智仁、大枣、核桃仁洗净,瘦肉用酱油、糖、生粉、精盐等拌好,将拌好的猪瘦肉放入炒锅,煸炒片刻后捞起备用。将枸杞、益智仁、大枣与淘净的糯米、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用常法煮饭,待米饭煮至即将干水时将煸炒过的猪瘦肉平铺于饭面,再煮至饭熟,再后放入核桃拌匀即成。有健脾益气、温补肝肾的功效。
4、猪肝肾可补肝肾
饮食调养:可多吃猪肝、猪肾、百合、生地、熟地、杞子、桑葚子、牛肉、羊肉等都不错。
药膳可选择“猪肝肾饭”:粳米200克,猪肝和猪肾各50克,干姜粉10克,熟油、黄酒、白糖各适量。把猪肝及猪肾洗净,加工切块,再用熟油、黄酒、白糖等拌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当煮到快要干水时,撒入干姜粉,将猪肝、猪肾平铺于饭面上,用小火将饭焖熟透,然后拌匀即成。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5、多吃松仁白果蜂蜜
饮食调养:多吃有补肺健脾、益肾养肝功能的食物,如沙参、百合、白果、陈皮、柚子、松仁、蜂蜜等。
药膳可选择“松仁蜂蜜粥”:松子仁30克,粳米150克,蜂蜜适量。将松子仁洗净,捣成泥状,与淘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成,稍温后调入蜂蜜便可食用。(本文综合自青岛报纸、三九养生堂、燕都晨报、鞍山第三医院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