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鸵鸟心态的人(鸵鸟心理正在毁掉你)
作者:浅居(富书专栏作者)
你知道“鸵鸟定律”吗?
鸵鸟在面临走投无路的境地时,会将头钻进沙子里,然后不管不顾。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鸵鸟一样,遇见困难,喜欢把头埋进沙子,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很安全。
殊不知,危险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你越是逃避,它的回击越是无情。
《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一书中指出:“直面问题,是成长的开始。”
要知道,世间一切都是守恒的,逃避的会换种方式与你重逢,既然躲不掉,还不如勇敢面对。
鸵鸟心理,正在毁掉你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在其小说《朗读者》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娜本是一名优秀的公交售票员,但她不识字,这是她人生的一块心病,甚至成了她内心最深的自卑。
汉娜从不接触任何与文字有关的事,在她看来,只要不接触,自己就不会自卑。
汉娜和恋人米夏在一起时,总是要求米夏为自己朗读。
当汉娜的工作被列车长认可,欲将她升职到办公室时,汉娜竟为了隐瞒自己是文盲的事实,选择了逃避。
她放弃了高薪工作,和恋人不辞而别。
本可以借助这次高升改变自己的汉娜,却让逃避书写了她往后的悲惨生活。
逃离后的汉娜自愿为纳粹服务,在集中营内,她将一批批无辜的人送上死亡,但是她依旧会听不同的犯人为她朗读。
对知识的渴望本可以为她开启新的人生,可是她习惯了接受麻木的自我。
她宁愿将一个又一个朗读者送向死亡,也不愿面对自己是文盲的事实,更不愿为此做任何改变。
8年后,在审判纳粹的法庭上,汉娜再一次隐瞒了自己不识字的现实,独揽了本不是全责的罪名入狱。
最终,汉娜的一生在狱中度过,对生活绝望的汉娜在出狱的前一天,在狱中自杀。
生活曾给她机会,去改变、去提升自己,但是鸵鸟心理的汉娜,一次次的逃避,逐渐走向了毁灭。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蝴蝶,在巴西偶尔扇动了一下翅膀,就会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逃避,亦是如此。
一次次的逃避之下,你当时以为的没关系,其实在经年累月中,逐渐失去控制,陷入更复杂的境地。
有句话说的好:“人,可以逃避现实,但是不能逃避人生。”
从当下看,逃避的人,似乎避免了某种困难的延续;但从长远看,你逃避的现实,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击你。
鸵鸟心理,正在毁掉你。
要知道,越逃避,越容易陷入不幸的漩涡。
你的每次逃避,都将加倍偿还
《事实》中有句话:“当我们陷入恐惧时,我们就无法看见现实。”
看不清自我的逃避,让我们吃尽苦头。
本来只是一点小麻烦,因为逃避,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苦难中。
殊不知,越是逃避,事情就会越拖越糟,最终反噬自己。
表姐毕业后,因为找工作碰过几次壁,为此她很是苦恼,以至于失去了继续找工作的勇气。
后来表姐为了躲避职场,选择居家考研,可是考了几年一直都没有考上。
家人和朋友都劝表姐先找份工作,再慢慢考研,表姐迫于压力,只好先求职。
然而很多单位因为年龄拒绝了表姐,表姐本以为考研可以解决求职的压力,最后却反而浪费了许多时光,错过了最佳的求职年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表姐习惯逃避,把真正的问题隐藏了起来,最后小问题积累成了大问题。
逃避并不是缓和生活的办法,反而会让我们在掩耳盗铃中,失去面对一切的勇气。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逃避心理,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
很多人常常如此,因为害怕承受后果,所以一开始就将自己缩进壳里。
怕开始,所以不去触碰;
怕失败,所以不去解决;
怕失望,所以不敢承担。
只是,一味逃避,只会让自己在生活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为逃避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这就像很多人吃完饭不喜欢洗碗一样,但是不管怎么拖,早晚要洗。
即使你把锅碗瓢盆全都扔掉,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最终也没能够绕过“洗碗”这个问题。
不过是简单的“洗碗”问题,因为逃避,发展成了“买新锅碗”的问题。
到最后,时间、精力、金钱一样不少花,问题却依然存在,甚至衍生出更多的复杂矛盾。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花点精力“洗碗”,来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解决难题有很多种办法,停在原地挣扎却是最无用的一种。
就像有句话说的:“逃避其实也很累,因为不仅要不断和真实对抗,而且你每次的逃避,都将加倍偿还。”
生活,与其止于眼前的苟且,不如潇洒应对未来。
逃避只会加深烦恼,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快活的人生不是用逃避的方式来忘记眼前的苟且,而是用死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
一个人的生活怎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态度。
逃避,是阻碍自身成长的最大障碍;
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当一个人不再逃避,勇敢去面对、去解决、去追求,生活才能明朗。
1、提高自信
萧伯纳说:“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一个坚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的人,不会轻易选择逃避。
相应的,想要从根源上不让自己逃避,最切实的办法就是建立自信。
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用成就感饲养自信;
管理优化自己的外表,让自信油然而生;
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价值;
积极发言,学会表达自己;
在兴趣里获得安全感和勇气。
当你变得自信,就有了无惧的勇气,即使遇见再难的事,也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2、克服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总是以对自己的期盼来评判自我,而不是以事情的结果或过程来评判。
事实上,过于完美主义,不仅会轻易否定自己的成果,更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份压力甚至会促使的人们逃避现实。
而逃避,最是无用。
凡事不要用逃避来满足自己的完美主义,也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难以完成的完美标准。
要懂得循序渐进,允许自己犯错,懂得先完成再完美。
要知道,人生不是做菜,不必等所有材料都准备完美再下锅。
只有放下对完美的执念,行动起来,才是改善现状的突破口。
3、冥想正念,克服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一旦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人就会习惯逃避,从潜意识里认为努力也没用,干脆放弃,削弱自己的行动力。
唯有从这种状态中跳脱出来,才能做生活的攀登者。
比如,可以日常听听冥想音频,让自己保持放松的心态;
不要总是想太多,把自己从过度的内耗中解脱出来;
花些时间了解逃避背后的防御机制等等。
4、保持成长型思维,向内诉求
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是认为,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更好。
相反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总是在遗憾“我本可以”。
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妨尝试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
不轻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从失败中找到出路,才能迎头赶上;
不断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然后战胜自己的懦弱,才能迎来全新的自我;
抛去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是一辈子的,没有成长,就不会有真正的成功。
在流逝的时间里,过好每一天,当你每天都在成长,又怕什么狂风骤雨,惊涛骇浪?
刘同曾说:“逃避,就一直是输家。唯有面对,才是赢的第一步。”
人生是一场修行,面对未知的苦难,我们都会本能地想逃。
但是当我们咬牙走过那段无所适从的路后,发现放下逃避的借口,主动寻求改变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坑,只有跳不出的人。
成年人对自己最负责的态度,便是不退缩、不逃避。
点个赞,愿你坦然面对自我,拥抱自信,勇敢向内诉求,过不逃避的人生。
作者简介:浅居,富书作者,执笔人间,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地溃败,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