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1)

娱乐,不只是明星和榜单,还有这些曾经出现在我们或者前辈们生活中,提供过快乐的艺术形式及作品。

不管是做“鼓往今来”还是做“零基础学京韵大鼓”,以及汉服材料、纺织等冷知识,还是现在的传统音乐(娱乐)小知识的分享,都是想做到——在娱乐中传承,在传承中娱乐!

今天,我们分享的依然是与传统音乐有关的小知识。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2)

1、拉发不做头发

自从做头发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之后,“拉发”也变得有些大家开始更多的了解。因为搜关键字的时候会收到。

“拉发”可以是做头发的一个步骤。比如说要把头发烫直,需要先用发夹把头发拉直,这个过程叫“拉发”,拉成直发后再上药水定型。当然,我不清楚某些明星做头发怎么弄的。毕竟,贫穷限制了我的太多想象力。

“拉发”算是沾了做头发的光,被更多人的搜索到了——实际上,“拉发”也可以是民歌和山歌,和做头发没有任何关系。

拉发,也称高山歌,是瑶族民歌、山歌。

流行于湖南、广东、广西瑶族聚居区。因歌词中固定出现衬词"拉发"而得名。

也是是"过山瑶"中流传最广的民歌之一。主要在户外山野歌唱。

歌词结构形式有七言四句或三言一句加七言三句两种。

各地曲调略有不同但风格一致,多由一个乐句反复变化而成。歌词重复与曲调配合有特定规律:第一句歌词在第二句曲调的第1小节结束,第二句歌词则从第二句曲调的第2小节起唱。第三句曲调重复第一句歌词的后三字(第一句歌词若是三字句,则全重复)并加唱衬字"拉发",第四句曲调重复第二句歌词。

2、拉花不是咖啡

提到拉花,大家想到的是下面的形象。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3)

拉花也可以不是花,也不是咖啡,而是一种民间歌舞。

拉花流行于河北省。内容表现旧社会山区人民逃难的情景。由六人表演,男女各半,有人持伞,有人背瓶或包磨,手持扇子或彩绸,边舞边唱。其舞蹈动作粗扩有力。所唱歌曲多为当地小调,主要一首是《腊梅花》。

补充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拉花”并不是“腊花”。

小音看到有些朋友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虽然腊花也是民间歌舞,但是也拉花是并不一样的两种艺术形式。

腊花,腊花比喻此种民歌为腊月盛开之花,又称“清腔渔家乐”。属于是民间歌舞,也是秧歌。

流行于山东聊城市的冠县、馆陶县等地,当地群众有在腊月间演唱秋歌的传统习惯。

表演时载歌载舞,由少数人扮生、旦、丑等角色,伴唱者皆身着盛装。

所用曲调多是吸收当地号子和某些小调曲目。比较流行的剧目有《拾棉花》《顶嘴》《王林休妻》《盼铜钱》《卖布》《分家》等。

唱腔中运用衬词较普遍,因长期表演生活故事,音乐带有戏剧性特征。

曲式结构多为单曲联级体。曲谱见《山东民间歌曲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本)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4)

3、拉骆驼不是为卖

提到骆驼,小音第一反映是会想到沙漠,会想到武侠小说中的白驼山,也会联想到丝绸之路。

可能受一些艺术作品的影响吧,提到“骆驼”忍不住会想象穿越风沙的驼队,载着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的货品出发的情形。

不过,《拉骆驼》这首曲子,或许有江湖气却绝非与武侠有关。自然,也和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甚至于,“拉骆驼”都不是为了卖骆驼。

《拉骆驼》是二胡独奏曲。

改编自内蒙古民歌《拉骆驼》——书影音之前发过相关的作品,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搜来听听。

这首二胡独奏曲,表现内蒙古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并赞颂了新生活的欢乐。

第一、二段旋律深沉、徐缓,演奏技巧上,吸收了马头琴的演奏技法。第三段的演奏表现轻快、欢畅的情绪。乐段之间对比鲜明,结尾旋律舒缓,宛如骆驼在辽阔的草原上渐渐远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下。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5)

4、拉魂腔是真好听!

拉魂腔是戏曲唱腔。

流行于山东和河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来源已难确考。有说法是认为来源于“肘鼓子”(补充:“肘鼓子”中指路一种由巫师、尼姑等说唱的神调)。

狭义上的拉魂腔是指唱腔末句尾部出现的一种假声翻高的长腔,悠扬而别致,动人心魄,故

有“拉魂”之称。

广义上的拉魂腔是指常使用此类拖腔的戏曲声腔,清代流布于鲁南、皖北、苏北接壤的大片地区,该地区流行的柳琴戏、淮海戏、泗州戏都属拉魂腔范畴。此外,山东一些地区的柳腔、茂腔、五音戏等,也有类似唱腔。故拉魂腔也常成为对此类剧种声腔的一种泛称。

剃头发卖头发(拉发不做头发拉花不做咖啡)(6)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小音,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明天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