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世界中思想还是会受局限(世界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20)

《什么是主观事实?》

维特根斯坦说过,存在不是事物构成的,是由事实构成的。而我们习惯于在事实前面加上前提,叫“客观事实”。客观事实的意思是与认识主体不相关的事实存在,是独立发生于认识主体之外的事实。有这样的事实存在吗?感知论认为:没有,这是人们假设的一种存在状态,纯属我们的主观想象。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我们眼见为实的事实,经科学证明的事实,大家一致认可的事实不是客观事实?感知论指出,我们认定的一切事实都是人的感知结果,所有事实无不经过人的感知处理,即赋予形、色、声、嗅、识等感知标识才会呈现,事实是感知的结果。

在真实的世界中思想还是会受局限(世界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1)

假设事物存在有N种形态,它只能被我们获得其中之一的感知形态,这就是我们面前的感知事实。并且,在感知体中,不同的感知方法得出不同的感知事实,人与蝙幅或一只虫子、一只飞鸟感知的存在事实就大不相同。因此,每种感知体获得的都是不同的世界。那么,所有感知体感知的难道不是同一对象吗?这个“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不是客观存在吗?这个疑问牵涉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对象”是像吗?其实,感知论把问题说得很清楚,感知前的对象无“像”,在感知中才呈像,即感知主体才能赋予其存在属性,没有感知主体的“对象”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些被感知对象在感知运动开始之前是什么?如果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它们是游离的粒子群,无法成“像”,这些离散的粒子群对人无意义。

事实是感知的显像,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客观事实”,其实就是感知事实。这个事实中的感知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人的本能感知成分,又有人的精神加工。事实上,人自从产生了精神感知方法以后,人的本能感知就无法与精神感知分开,也就是人的一切感知活动都有精神意识的介入,而精神感知反映就是人的主观意识。所以,人们获得的所有“客观事实”,都是人的主观事实。感知论出现之前,人们从未意识到“客观事实”其实是主观的,因为人类还并未将感知作为存在的前提。

在真实的世界中思想还是会受局限(世界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2)

我们通常认为,主观就是人的想象,是脱离客观事实的人的精神意识。这样的主观意识经不起感知的检验,也就是不能被感知重复的证明,经过感知方法重复证明的事实才是主观事实。主观意识是抽象的,而主观事实是具象的,是科学的仪器下、算式中和结论里反复证明存在的事物,主观事实就是经过感知方法验证确定的事实。比如庄子梦里的蝶,那就只能在主观意识中出现,并不是主观事实。我们大家都看见都认可了这只蝴蝶,这才是事实的蝴蝶。事实是两个人以上能够重复认定的一种概念的约定,这些众多的约定就组成了我们这个事实的世界。

在真实的世界中思想还是会受局限(世界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3)

主观事实是个新词组,就是相对于认识主体的事实。当相对“客体”的事实不存在以后,我们就得以主观事实来重新看待世界。不但是认识论要重新定义,科学定理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正,一切存在事实都必须加上人的感知前提。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形态相同但性质与意义不同,两种不同性质的事实存在会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一点,将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得到证明。(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