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的庄子的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大宗师学记2)

导语:真人是人世间的过客,无拘无束地来,无拘无束地走,不以自心损害道,也不人为过度助长天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于丹说的庄子的生死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于丹说的庄子的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大宗师学记2)

于丹说的庄子的生死观

导语:

真人是人世间的过客,无拘无束地来,无拘无束地走,不以自心损害道,也不人为过度助长天然。

接下来讲的是真人对于生死的态度。

【原文】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真人不知道为生而欣喜,也不知道厌恶死亡。“出”就是出生,“入”是指死亡或者入土。真人对于出生或者说对于生命不是那么地欣喜,对死亡也不那么排斥。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翛然”是无拘无束的样子。他就是人世间的过客,无拘无束地来,无拘无束地走,仅此而已。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不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或者一定要达到某个特定目标。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归自然。他对于生活、乃至对于生死都是一种非常达观、自在的态度。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是损的通假字。“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的意思差不多 ,心属人,道是天。 “损”和“助”都是人为干预天然的意思,不管是“损”还是“助”,都是一种执着。

不以自己的心损害道,但是也不人为过度助长天然。只要是顺应自然,顺应大化,就是好的,这就是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这样,他的心就能够放下一切,他的容貌宁静安详,他的额头非常宽大。颡頯[sǎng kuí],颡是额头,頯是宽大,质朴的意思。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他的风貌很冷,很淸寂,就像秋天一样,但是又能给人一种春天般温暖的感觉。

秋天是形容他的内心没有挂碍,非常洒脱,是一种放下的状态,如秋天般秋高气爽,是说他冷眼看世界,能看透人间的种种的无常。但是同时他对待身边的人又很热情,像春天一样温暖。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他的喜怒就像四季的变化一样自然,对任何事物都适宜,而无法测知他的底蕴。

讲一个《庄子•应帝王》里的故事,列子跟他的老师学道,学成之后,他就回家了。列子回家之后,对他老婆特别好,每天烧火、煮饭、喂猪,就这么一辈子。

他对猪的态度,就像关心人一样;他养猪,就像伺候人一样好。这个就叫做“与物有宜、煖然似春”,是他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种爱心,一种对身边的人或动物的关心。

下面这一段,有人说它不一定是庄子的原文,我们简单看一下。

【原文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圣人用兵,虽然把对方的国家灭亡了,但是不失对方的人心,因为是人心所向。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利益恩泽于万世,但是并不是他刻意要去爱惜什么。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这几句话都是在讲,如果你特别想要做什么、执着于什么,就失去了德行的本意。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这些人都是古代的贤者 。伯夷、叔齐、箕子在商代都很有名。伯夷、叔齐因为受困于一种观念,觉得臣不应该弑君,周朝要推翻商朝统治是很不道德的,所以就不食周黍,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样的人都是被世间的观念所驱使,没有活得足够通透。

【原文】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

这句话是说真人随事物所宜而不偏倚,没有偏爱,好像不足(他的内心是很虚心的),但是又无所承受。(注:下面的解释,参考陈鼓应注的《庄子》)

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他介然不群而并非执着,心智开阔但不浮华。

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

舒畅自适好像很喜悦,一举一动又好像是不得已的样子。他并不是一定要刻意去做什么,而是好像都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他内心充实而面色可亲,德行宽厚令人归依。精神广阔好像世界的广大,高超不拘礼法,沉默不语好像封闭了感觉。不用心机好像忘了要说的话,这些都是对真人状态的一个描述。

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庄子强调的是不执着,顺应包容的部分。这些部分如果和儒家讲的君子的品德对比一下,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儒家也强调要不执着,但是儒家更强调要积极入世,要做一点事情。而道家强调的是保护自己,首先注重的是自己内在的修为,对于入世做事的兴趣不是很大。

【原文】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这一段也有人说是衍文,我们也不多解释了。简单地讲,就是说他虽然不执着于礼、天时、德等等这些,但是他在外显上面,也会顺应时势展现出这些。他内在是不执着的,但是外在需要的时候,他会展现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