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幼年三个年龄段特点(从秦钟到妙玉牵连到的历史)
于表面故事中,秦钟与妙玉在《红楼梦》里没有任何形式的交集;但在隐藏的故事里,这俩人于某些方面则有着紧密、内在的连系。
并且,还可以说,这种连系还直接关联着“曹雪芹”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也许有熟读红楼的朋友会问:第十五回,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幽期密约偷情在馒头庵,回目又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而妙玉最喜欢的两句诗则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难道,这就表明秦钟和妙玉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内在的连系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仅仅是一根藤,如我们能顺着这根藤仔细地摸下去,就能够摸出许多瓜来,包括“曹雪芹”这个名字的来由。
如果有朋友嗤之以鼻的话,我们不妨一起顺着这根藤的蔓延,看看是否真的能够摸出一些瓜来。
第一个瓜:妙玉和万峰大和尚秦钟从馒头庵回到家后,“因在效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缱绻,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得饮食,大有不胜之态。”
同时,因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而酝酿修建省亲别墅大观园。
这边,馒头庵(水月庵)的“智能儿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添了许多症候。”
那边,也就是在秦钟因病至死的当口,大观园建成了,贾府不但从姑苏买来十二个女孩子,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另外又请来了带发修行的妙玉。
文本中,秦钟从病到死,与元春封妃至建成大观园,是互相交叉着进行描述的。因而,我们不能不怀疑,这是在暗示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
也就是说,大观园是因为秦钟“夭逝黄泉路”才建造的。同理,如果没有秦钟的死,就不会有妙玉出现在大观园内。
住在栊翠庵的妙玉,在请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品茶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
苏州吴中光福镇的玄暮山确实有一座寺院,叫“圣恩寺”,全名是“天寿圣恩禅寺”。
这座“圣恩寺”,是否就是妙玉口中的“蟠香寺”呢?
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所介绍的妙玉之经历,既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据玄墓山圣恩寺的开山鼻祖,万峰时蔚禅师的平生演绎而来:
①.万峰幼时“见僧辄微笑,作合掌态”;妙玉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也不中用”,出家后才好了。其意在暗示妙玉如同万峰一样,天生即有佛缘,而且都是从小就出家了。
②.万峰“深造物谛,词翰奇古”;妙玉“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
③.万峰身穿裟,却不剃须发;妙玉是带发修行。
④.万峰“其行为与人迥异”;妙玉“自然骄傲些”,“天生怪僻”,自称“畸人”。
⑤.万峰的师傅千岩禅师精通先无神数,跟万峰说:“汝逢汝名所止。”妙玉的师傅同样精通先天神数,告诉妙玉:“在此静居,后来必有你的结果。”
⑥.万峰道:“不可攀高接贵,轻慢下流”;妙玉说:“候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
⑦.玄墓山与邓尉山本来就是一座山,万峰因尉字与自己的名字“时蔚”之“蔚”同音,而在此开宗立派,因此,“圣恩寺”还被人称为“万峰寺”;邓尉圣恩寺本来就是一座佛门“庙宇”,妙玉之名就是从其同音而来,说明妙玉同样是“万峰寺”的象征。
玄墓山本来只有圣恩寺这一座庙宇,妙玉的经历又是根据其开山鼻祖万峰大和尚的平生事迹演绎而来,那“玄墓蟠香寺”当然就是指邓尉圣恩禅寺了。
第二个瓜,“鬼脸青的花瓮”与“骷髅石”妙玉这样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不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邓尉山遍植梅花,被称为“香雪海”,是江南人的探梅圣地,从梅花上收一瓮雪,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个“埋在地下”当然应该是埋在“蟠香寺”那里的地下,然而,她跟着师傅到都中居住,又展转来到大观园栊翠庵,难道一直带着吗?不然怎么能住大观园里“今年夏天才开了”?
况且,圣恩寺是座和尚庙,她一个女孩,怎么会住在和尚庙呢?匪夷所思下,如此写来,自然是有原故、是有隐喻的。
而隐喻之一,就是妙玉象征着邓尉圣恩寺。
既然这样,所谓的“鬼脸青的花瓮”当然也不是实指,而是另有隐喻。隐喻什么呢?
原来,在圣恩寺东北角将近一百米处,有一座景观叫作“骷髅石”,外表就是青灰色,与明清时期的鬼脸青瓷器的颜色,可以说毫无二致,将其喻为“鬼脸青的花瓮”真的很恰如其分。
同时,“骷髅石”作为圣恩寺的重要景观,人们在谈起圣恩寺时,往往也不会把“骷髅石”给遗漏掉,俨然有两者不能分割之势。
正是源于这个原因,妙玉在讲圣恩寺的时候,也会顺便将“骷髅石”夹带隐于其中,当圣恩寺变成“蟠香寺”时,“骷髅石”变成“鬼脸青的花瓮”,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座看上去如同骷髅一般的石头,本来是天然形成的,“透、露、瘦、皱”的特点极象人工假山,因而,又被称为“真假山”。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由于山洪的冲刷,“骷髅石”初见天日,立刻就变成了圣恩寺的著名景观。明朝末年的战乱中,又被埋于地下。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夏天,因山洪冲刷,再次露出了真容。
妙玉说的五年前将“鬼脸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其实,就是借喻“骷髅石”于1673年再见天日,而五年后,便是1678年了。
由此可知,妙玉这段话另一个用意,就是暗隐这两个年份,问题是,如此地暗隐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建立“吴周”政权几个月后便一命呜呼。
那么,妙玉用“鬼脸青的花瓮”代称“骷髅石“,是在暗指把东北的满清引入关的吴三桂呢?还是隐喻来自东北的满清和康熙呢?只有各凭自己理解了。
其实,不管是圣恩寺,还是“骷髅石”,作为隐藏故事的意象,都被赋予了多重隐喻和含义。
第三个瓜,秦钟与圣恩寺镇之宝“朱公牼钟”秦钟与智能儿偷情的第十五回,回目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结果,秦钟因馒头庵而夭逝;
第六十三回,邢岫烟向贾宝玉介绍妙玉时说:“他(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下,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连系的。只是,这连系究竟是什么呢?
以书中暗隐万峰禅师和“骷髅石”等种种描写来看,作者对邓尉山圣恩禅寺是非常熟悉的,那作书人也必须的知道圣恩寺的镇寺之宝:“朱公牼钟”。
原来,春秋时期在山东境内有一个子爵小国“邾国”,其第十四代君主邾宣公,名“牼(Keng)”,又被称为邾牼公、邾公牼,“邾公牼钟”就是他铸造而成。
邾国被楚国灭亡后,其国人便以“朱”为姓,逐渐向外迁徙,其中一支展转来到了吴地沛县,后来就是从这一支中出了一个朱重八。因此,邾牼公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先。
而秦钟与妙玉与圣恩寺镇寺之宝“邾公牼钟”形成的连系,其意便是:朱明王朝为秦朝以后由汉族人建立的、正统合法的大一统王朝。
那么,秦钟字鲸卿又有什么隐喻呢?
这是来自于古代一个神话传说:
海边有兽名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蒲牢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鯨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鯨鱼状,以其撞钟,但求钟声大而亮。
可见,“名钟字鲸卿”暗隐着似龙非龙的怪兽“蒲牢”,《红楼梦》里给“蒲”字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用“蒲芦”“葫芦”谐音“胡虏“来喑隐满清。而秦钟又谐音“秦终”,意为“明亡”,“秦钟字鲸卿”则暗隐“朱明实亡于满清”。同时,智能儿又称馒头庵为“牢坑”,有形无形中使馒头庵与“蒲牢”形成了关联。
从铁槛寺到馒头庵,从圣恩寺到蟠香寺,如此设置的深意,难道不值得每一个“红迷”去深度挖据、去认真探究吗?
第四个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想了解“推敲”一词的来处,就必须了解韩愈和贾岛的初遇;想了解李煜的《虞美人》的凄凉,就必须了解南唐和北宋的恩怨;想了解吴梅村为什么写《秣陵春,就必须了解南唐与南明有几多相似。
更甚的是,《红楼梦》是部“假语村言”“真事隐去”的小说,以“玄墓蟠香寺”暗指“邓尉圣恩寺”,是不是因为圣恩寺有大文章可作呢?如果不去了解圣恩寺的“前世今生”,就更加地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
林之孝家的在向王夫人介绍妙玉时,暗隐万峰禅师生平,除了妙玉象征圣恩寺这座“庙宇”之外,还有第二层涵义,那就是可以借此牵连出邓尉圣恩寺的“前世”:
明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到邓尉圣恩寺召万峰和尚入京,但在诏书到达寺院时,万峰和尚已经于七天前的正月二十九日圆寂。
据《圣恩寺志》记载: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万峰禅师圆寂圣恩寺,享年七十九岁。是年初,皇帝召万峰入京,旨至,万峰前七日逝。”
又《天寿圣恩寺记》还记载了圣恩寺在明初,受明太祖朱元璋圣恩的情况:寺僧住持面见大明皇帝,“召奉天殿赐坐”,并“仰瞻应对”,“上大悦,欲授僧录,纲领法门”。在圣恩寺住持“稽首恳请”下,“诏许之”。其后又“爰洒宸輸,遣中贵斋”………明太祖其后又”屡荷龙章、宠赐弥厚”。这一切对于太湖边光福镇的这座寺庙来说,是多么巨大的荣耀,多么隆重的圣恩!
《圣恩寺志》还记载了朱元璋为圣恩寺写的《怀僧无念,特赐松实诗并序》和几首诗,不妨暂且于此处节录两首:
其一、《赐僧无念诗用前松实诗韵》:
谈空幽隐入烟萝,路合苍苔岁月多。
问道无门明五教,进离何处受三诃。
残经对月从容诵,补纳朝阳自在歌。
侣影山间真寂寞,俦灯松下任坡陀。
其二、《圣恩寺高僧及礼塔寺题僧无念九岁出家》:
从师童子问清玄,世事茫然学坐禅。
幼出渐知心是佛,老来悟得性通天。
朱门不谒藏金赐,茆屋无干饮碧泉。
召至九重谈妙法,向伊落魄几经年。
这一切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早年为僧的朱元璋,使邓尉山圣恩寺沐浴到的隆重圣恩。
而到了明正统八年(1443),该寺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所赐的“天寿圣恩禅寺”匾额;景泰六年(1453)明代宗朱祁钰下诏,在天寿圣恩寺建“保国道场”,并敕谕道宗禅师碑;天顺三年(1459),复辟后的英宗又再书“敕赐圣恩禅寺”额。
一座江南临济宗寺庙,竟然得到明朝四任皇帝(英宗两任)的诏请垂问,赐额敕封,如此圣恩沐露,垂青眷顾,是极其罕见的,这也使天寿圣恩寺事实上成为了明朝的皇室寺庙。
五年前埋下的“鬼脸青的花瓮”,虽暗隐康熙十二年爆发的“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吴三桂之死,可是这毕竟与“玄墓蟠香寺”没有直接关系,有关系的恰恰是康熙帝玄烨本人。这就是邓尉圣恩寺的“今生”:
“三藩之乱”平定三年,台湾归附刚刚一年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此时离南明灭亡仅二十二年,离南明在大陆最后一支抗清力量,“夔东十三家”抗清失败仅二十年。带着平复江南僧道、文人、民众的反清情绪之目的,康熙帝玄烨进行了第一次南巡。
因此,在他南巡来到南京时,带领文武大臣拜谒明孝陵,恭恭敬敬地行完三跪九叩之礼。五年后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于第二次南巡中,到南京拜谒明孝陵的同时,玄烨还来到了苏州吴中的“玄墓蟠香寺”。
据《圣恩寺志》,《光福镇志》和《邓尉圣恩寺志》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早春,第二次南巡的康熙途经苏州时,于二月初五,慕名前往玄墓山圣恩寺。84岁的住持济石大师率众僧出寺迎候。康熙“温语慰劳”下与众僧问讯交流后,不顾劳顿,上邓尉吾家山观赏梅花,当时“夕阳在山,花光掩映,上情欢甚,至酉刻方回”。寺中四宜堂陈设御榻,内侍进膳毕,传谕“取纸笔入内”。初六日,卯刻,和尚朝见,面赐御书“松风水月”四字,帑金二百两,和尚与众僧谢。恩进《山寺》一部,上翻阅数页,命侍卫收贮。另外,康熙还为圣恩寺赐诗一首:
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
岂因耽胜赏,本是重时巡。
野蔼朝来散,山容雨后新。
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
对于江南一个地处偏僻的寺庙,第二次南巡的康熙为什么给予如此隆重的恩赐呢?
此间,隐隐形成了康熙帝玄烨,与明太祖朱元璋相隔三百零八年的时空对话:
明太祖的诏书是二月初六到的圣恩寺,康熙则提前一天,二月初五驻跸圣恩寺;
明太祖向圣恩寺“爰洒宸翰”,康熙就“面赐御书”;
明太祖对圣恩寺住持“诏请垂问”,康熙帝亦对圣恩寺高僧“温语慰劳”;
明太祖对圣恩寺“屡荷龙章,宠赐弥厚”,康熙帝亦赐“帑金二百两”;
明太祖为圣恩寺写诗作序,康熙亦即兴赋诗。
这种时隔三百年时空的模仿与对话,既是为了平复化解江南僧俗对满清的抵触情绪,也为了证明满清不但取代了朱明的江山,即便是属于朱明的皇室寺庙满清也要取而代之。
在明,为邓尉圣恩禅寺,或圣恩寺隐喻明;
在清,则为玄墓蟠香寺,或蟠香寺隐喻清。
第五个瓜,“曹雪芹”名字的由来圣恩寺镇寺之宝“朱公牼钟”的铸造者朱宣公,他所领导的邾国具体定位是:东夷(山东)境内鲁国之属国,北边紧邻孔子故里曲阜。
其中的“东鲁孔”,不由就令人想到了开卷楔子中的“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那么,楔子中的“至吴玉锋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这段话是不是都另有所指呢?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作重新的认识。
楔子中讲了一个“女娲补天”剩一个顽石的神话,而邾牼公的祖先同样能够追溯到“女娲补天”。
神话中女娲补天是因为火神祝融战败水神共工后,水神怒撞不周山,把天撞出了一个窟窿。可是火神重黎也被帝喾斩杀,然后封重黎之弟吴回作了火神祝融。
吴回的后人安,因随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到了曹地,因名曹安。周武王时,曹安的后裔曹挟因灭商纣有功,被封到邾地建立了邾国,于是曹挟也被称为了邾挟,而邾牼公正是邾国的第十四世国君。
由此可见,楔子中的那段表述,完全可以看作是暗隐朱姓的起源发展史:“吴玉峰”暗隐吴回是曹朱两姓的共同祖先;“东鲁孔”暗隐明朝皇室朱姓得姓于邾国;“曹雪芹”之曹,因与朱姓同源,隐指朱明,“雪”隐指来自东北寒冷之地的满清,“芹”的含义是,生长在水边的野芹莱,代指明朝遗民沦落于满清后,身份地位低贱。综合起来,“曹雪芹”三字的意思就是“明遗民”。
第六个瓜,邢岫烟与妙玉邢岫烟与妙玉作过十年邻居,两人有亦师亦友之宜。这是在暗隐什么呢?
妙玉象征的圣恩寺,因地处光福镇,也被称为“光福寺”。“光福”谐音“光复”,在欲要光复大明王朝的南明,其“三帝一监国“中,最能体现“光复”二字的会是谁呢?
圣恩寺又座落于邓尉山,传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曾在此山隐居而得名。跟随南阳人刘秀光复汉室江山的邓尉也是南阳人,而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黄宗周等明朝大臣,因为唐王朱聿键是南阳人,期望他能象老乡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那样光复朱明江山,而共同推举朱聿键在福建称帝,仿“光武”而将年号定为“隆武”。
在朱聿键四十四岁人生中,有二十四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其中第二次是被崇祯帝关在了凤阳府的皇室监狱,在他称帝的一年之前,才被弘光帝朱由崧下旨释放出来,妙玉自称“槛外之人”,实是借助“槛”与“监”同音,隐指隆武帝曾长期蹲在监狱里。
隆武帝朱聿键恰恰正是南明“三帝一监国”中,最有“光复”之志,最有作为的皇帝。
如果说妙玉既象征邓尉圣恩寺,又影射朱聿键的话,与妙玉特别有交情的邢岫烟又会影射谁呢?
邢岫烟说与妙玉做邻居时,只一墙之隔,而与邓尉圣恩寺一墙之隔者,只有被称为“骷髅石”的“真假山”。
明朝吴县教谕,石湖人卢熊在真假山上命名并题刻了八景,分别为“神狮出岫”、“海涌门”、“汲砚泉”、“涵辉洞”、“峭壁岩”、“螺髻峰”、“流云洞”、“凌空桥”。其中的“神狮出岫”和“流云洞”,应来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句子“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本意指从光滑的山洞中飘出的云烟。因此,“出岫”、“流云洞”与邢岫烟的“岫烟”有着相通相同的含义。如果说从“神狮出岫”引伸出了邢岫烟的名字,那么含义相同的“流云洞”就暗隐了邢岫烟的原型、我们都熟知的何腾蛟。
何腾蛟,字云从,正如邢岫烟占了“神狮出岫”的“岫”字一样,何腾蛟占了“流云洞”的“云”字;而从“云无心而出岫”上讲,便是“历史上因为何云从的存在才有了《红楼梦》中的邢岫烟”。
当然,这样说何腾蛟就是邢岫烟的原型,是不具充分说服力的。
且看邢岫烟下面的话:“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作为贵州黎平县人的何腾蛟未必去过邓尉玄墓山,更不要说在圣恩旁边住十年了。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原来何腾蛟曾以举人身份在河南南阳做官,虽然只做了三年南阳知县,但却娶妻生子,在南阳留下了后代。
而朱聿键曾为南阳唐王,何腾蛟在唐王地盘上做官,也就被隐写成了“赁的他庙里的房子”。同时何腾蛟1636年任南阳知县,与唐王朱聿键结识,到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殉国,正好十年。
邢岫烟下面的话是:“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认的字都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份”这是隐指从南阳到南明隆武时期,何腾蛟一直被朱聿键器重,其“半师之份”乃隐君臣关系。“因我们投亲去了”是隐指1638年,何腾蛟因母亲去世,而回黎平丁忧。
“闻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一个小道姑有什么“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呢?这句其实是暗指1637年,唐王朱聿键违犯祖制,私自招兵买马,建立武装欲去讨伐农民起义军,而被崇祯帝投进了中都凤阳府的皇室监狱,八年后,才被弘光帝朱由崧放了出来。妙玉自称槛外人”有两解,读作“坎外人”是指妙玉出家,脱离了世俗的羁绊;读作“监外人”则隐指朱聿键分别曾被其祖父和崇祯帝在监狱里关了二十四年。
“如今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这句话暗指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对旧人何腾蛟格外信任和重用,已经是湖广总督的何腾蛟,又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封定兴伯,统领五省兵马。
我们再来看邢岫烟抽到“红”字写的《咏红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谈由他冰雪中。
这首七律的颔联指的是何腾蛟与隆武帝被大庾岭阻隔,没能汇合到一起,最后饮恨,使复明变成了罗浮空梦;颈联指何腾蛟坚持抗清,却终归失败;首联与尾联写早春时梅花的景象,暗指1649年正月,何腾蛟在湘潭被俘,绝食七日后,在长沙被害。刑前何腾蛟口占一首《绝命诗》:
天乎人世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凤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这首诗与邢岫烟的《咏红梅花》风格涵义是一样的,而且只有看了这一首,才能真正看懂前一首。其颔联“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与《红楼梦》全书的意境也是相通的。
邢岫烟的名字来自于“骷髅石”,刚好还可以隐喻何腾蛟在湘潭被满清所俘,而后在长沙被害。
其实从秦钟到妙玉,能够牵连出的真实历史还有很多,而妙玉背后隐藏的一切,基本都与“秦终”有因果关系。比如,妙玉嫌弃刘姥姥,栊翠庵那五样茶具,凹晶馆接续黛玉、湘云联诗等等。
综合来看,从秦钟的“铁槛寺”到“馒头庵”,从妙玉的“圣恩寺”到“蟠香寺”,所体现出的都是以“排满悼明”为主旨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