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下篇(孟子七篇解读滕文公篇)

【原文】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滕文公上下篇(孟子七篇解读滕文公篇)

孟子滕文公上下篇

【原文】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 《孟子 · 滕文公下》

6·1至6·4这四章,主要是讲孟子的时代,知识分子怎么与政治打交道,怎么与诸侯打交道。知识分子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问题。所谓“得士则兴,失士则亡”:你得到知识分子,你有了知识资本,相应地,你的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就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你失去知识分子,没有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就失去了知识资本,相应地,你的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就很难全面建立起来。像这样的问题,不仅为当时每个阶层的人所关注,而且在孟子以及孟门弟子那里也是热门话题。很多孟门弟子经常感叹,说:“孟老夫子,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见见诸侯呢?”6·1就是从这一时代背景开始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