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1)

节俭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国的节俭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的统治者禹,以力行节俭而彪柄史册。到周朝,节俭的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可。“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周官》)周朝统治者力倡节俭保民,反对追求享乐、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为周王朝的兴盛立下了卓著的功勋。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相应的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节俭思想也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得以丰富和发展的。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2)

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不竭动力源泉,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节俭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以“礼”为核心,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提出应该遵循克俭和节用的原则。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3)

在个人生活方面,孔子主张要自觉地节制欲望,要克俭,将俭与温、良、恭、看做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在穿衣方面,他认为“衣弊媪袍,与衣狐裘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在饮食方面,他认为“饮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学而》)。在住房方面他曾经就自己住过的简陋的房子这样评价“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颜渊》)。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为自己的学生也作出了榜样。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4)

在国家财政方面,孔子把节用爱人两方面联系起来,坚持“节用而爱人”的做法。孔子认为要想治理好诸侯国,在处理政事时要谨慎小心,节省财政开支;要诚信于民,爱护官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孔子主张爱护生命,节约生活。古代的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作物匮乏,会以钓鱼和打猎为补充,孔子也不例外。但在钓鱼和打猎的同时,他主张“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在钓鱼时不要用大网将水中的鱼一网打尽,射鸟时不射杀从远归来的鸟,这都是为了保证他们能够繁衍生息,一代代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孔子的“手下留情”,是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蕴含着生态意识。孔子一生过着节俭生活,其中包含爱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他不仅自己节俭意识强烈,而且对其学生也严格要求,反对外在的奢侈。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有限的情况下,他的这种节用观起到了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缓解民众疾苦的同时,能够使他们维持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保护了生态资源。在生产力发达的现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节俭观。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5)

先秦儒家思想都崇尚节俭,主张以“俭”为德,节俭可以促进人的身心成长。节俭与奢侈相对,节俭不是一味要求极度限制正常消费,而是在自身条件基础上追求合理健康的消费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奢侈是不顾自身条件限制,受外界物质消费控制,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消费来愉悦自己。首先,树立节俭的思想意识有助于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避免受其不利影响。成为消费的主人。其次,奢侈损害了人的精神面貌,人在正常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积极向上的面对才有可能解决。奢侈消费使人思想松懈,贪图享受消磨人的意志在遇到不利状况时不能合理的解决。时刻保持节俭会使人们对生活态度端正、对未来充满斗志、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成长。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6)

同时,节俭对于生态环境起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对自然界的资源、社会上的财富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不断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的加大。面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19世纪,恩格斯就警告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的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得胜了,“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学习先秦儒家思想中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树立节俭思想

孔子讲当仁不让(孔子以俭为德克俭节用)(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