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星球大战的影响(明知是坑也要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1985年1月4日,美国政府正式启动“星球大战”计划,准备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用以制衡苏联的核武器威胁。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该战略在技术层面存在诸多无法突破的限制,说是天方夜谭也不为过,美国人提出该战略,有着引导苏联与之展开竞争,从而拖垮苏联经济的目的。
可明知星球大战是一个陷阱的苏联,最终还是主动跳了进去,这究竟是为何?
后来果不其然,星球大战成为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曾经与美国争霸全球的庞然大物,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何为星球大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新任总统里根入主白宫,此时的美苏争霸仍是国际局势中最显著的问题。
在过往的三十多年里,美苏两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军备竞赛、核僵持,双方针锋相对,谁都无法再往前迈进一步。
两国都拥有上千枚战略核导弹,并牢牢锁定着对方的领土,在双方都处于对手核武器进攻威慑的情况下,两国之间便出现了一个恐怖的“平衡”。
可一旦有一方不再惧怕核武器的威胁,这种平衡和僵持就会被瞬间打破。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人开始寻求在战略防御层面对苏联的优势,企图在太空中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
于是乎,星球大战计划应运而生。
里根总统
1983年3月23日,里根发表了名为“战略防御倡议”的全国广播讲话,这便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前身。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利用卫星技术实现对弹道导弹的追踪、定位,并在恰当的位置对其进行拦截、摧毁。
具体实施开来,就是要在美国200-1000公里的高空,建立起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彻底扼杀苏联利用核武器威胁美国的可能。
从理论上讲,这个计划一旦付诸实践,就能成功拦截99%袭击美国的导弹,相当于给美国国土套上了一层保护伞。
不得不说,美国政府这先发制人的一招,确实很高明。
但这个计划究竟能否实现?美国人心里也没底。
因为这个计划实在过于庞大、复杂,牵扯到的技术难题也太多。
一般来说,将一枚洲际导弹从苏联发射到美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助推、末助推、中段飞行、再入段。
第一阶段,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为导弹提供约3分钟的推力。
助推结束后,发动机关闭、导弹弹头脱离弹体,依靠惯性继续朝着目标飞行,并不断放出假弹头和诱饵,母弹头仓也在这个时候打开,多个弹头朝着目标飞散而去。
第三阶段,弹头会在大气层中进行约15分钟的飞行。
最后,弹头达达美国上空并进入大气层,在三分钟内飞向目标。
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核武器代表的是人类科技的巅峰。
而星球大战的目标,是要在导弹飞行的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拦截,且要求每个环节的拦截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经过四轮拦截过后,能够到达美国领土的核弹头也就所剩无几了。
但说来简单,要想对洲际导弹的发射层层设卡,所需要的技术要求远比研制导弹与核武器本身还要难。
首先,星球大战计划需要解决卫星跟踪与监视问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精准检测系统,该系统还必须能分辨出导弹的真假。
其次,拦截手段是这套系统的核心,但想要在太空中精准拦截高速飞行的洲际导弹,谈何容易?
常规拦截导弹的办法,是利用导弹拦截导弹。
可苏联发射了核弹头,美国如果也出动核导弹去拦截,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和辐射,威胁到本国领土。
况且核导弹爆发后带来的潜在威胁是长远的,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核导弹对轰,一定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不亚于一场直接的核战争。
而除了点对点的核导弹拦截外,普通导弹在技术水平上又不见得能承担拦截任务,所以美国人只能将目光投向更加先进的电磁脉冲武器、准分子激光器、粒子束武器等领域。
但这些武器即便到现在都没能实现成熟化应用,何况四十多年前?
此外,多层防御系统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终端指挥系统作后盾,其中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大型、高速的计算机,以及快速可靠的通信系统。
还有,反导弹系统建立在太空,那么它的能量供给来源是什么?
如果出了问题该怎么修理?
该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又该怎么解决?
这些技术和难题对当时的美国科学家来说,同样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但即便是这样,里根总统仍旧坚持把星球大战计划推行了下去,这究竟是为何?
美国人对星球大战的技术难点与可实现性有着清晰的判断,苏联人也不难推断出这个计划的“天方夜谭”,可苏联人为何还是做出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美国为何执意坚持星球大战?
里根之所以执意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其实有着多重考虑。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美国的军工实力在技术水平上不弱于苏联,双方势均力敌。
但在具体的武器持有量上,苏联其实已经超过了美国。
因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宫将国防部的军费开支缩减了一半,并暂停了全球范围内的导弹部署计划。
而苏联自从冷战开始,军费开始始终稳稳占据GDP的11%-14%,数量上超过美国2-3倍。
里根上台后,美苏军事争霸仍是两国关系主旋律,这就意味着他势必要针对性做出一定回应。
但与其在继续发展攻击性武器的道路上与苏联僵持下去,倒不如另辟蹊径,从防御手段上做文章。
再者,将精力投入到防御战略上,还能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优势,赢得反战情绪、反核人员的支持。
甚至,这项计划可以被美化为出于和平的自保手段。
当然,星球大战计划有太多的难题需要攻克,想要完全实现希望渺茫。
可只要该计划一旦推动起来,美国在军事尖端科技领域总会有收获和进步,这对美国来说只有好处。
事实也的确如此,星球大战最后是没落成,但美国人在卫星、雷达、激光等高精尖军事技术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连带着互联网、通信、太阳能、人工智能等社会科技,也连带着大踏步的向前发展了一大截。
美国人自90年代开始,便奠定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军民科技领先,这与星球大战的助推脱不开关系。
最后,美国坚持星球大战还有另一个方向的歪心思,那就是引导苏联被迫加入,从而在经济层面拖垮苏联。
里根政府认为,按照苏联一贯的强硬风格,以及这些年来与美国势同水火的状态,星球大战计划势必会引起苏联的警觉。
美国人有的,苏联也必须要有!
这似乎已经是苏联人刻在骨子里的想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球大战不过是军备竞赛的另一种形式,美国人不怕苏联人不上钩。
一旦苏联也开始筹备所谓的导弹防御计划,持续不断的高额军工投入和军费开支,必将会进一步加剧苏联轻工业落后、民生凋敝的情况,进而阻滞其经济的发展。
星球大战相当于美国谈判桌上的一个新筹码,可以借机牵制、要挟苏联,迫使其重新回到谈判桌,停止导弹部署、削减核武器生产。
里根在与戈尔巴乔夫的通信中,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您的国家是耗不过我们的。”
所以,星球大战计划即便无法在美国实现,它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也是显著的,值得美国人推行下去。
不出所料,苏联果不其然对此做出了回应,并走向了美国人最想看到的一条路:举全国之力应对星球大战计划。
戈尔巴乔夫、里根
苏联政府针对性的提出了所谓的“双轨战略”,即一方面继续强化“三位一体”的进攻性核力量,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
另一方面,建设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力求实现攻防兼备的战略体系。
这两项计划看似简单,但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经济的停滞、民生的凋敝、轻工业的萎缩、百姓生活条件的下降。
最后,当美国CIA文件曝出星球大战不过是一场骗局时,苏联已经彻底走向了深渊,星球大战成为压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里根政府这步棋,成功为冷战画上了句号。
不过令人有些想不通的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星球大战计划的不可行,不难猜出此事极有可能是美国人的陷阱,那为何苏联还要主动跳了进去呢?
苏联为何主动跳陷阱?
对于这个问题,倘若能够纵观整个苏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不难理解。
因为在军事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齐头并进、保持足以与西方世界对抗的强大军力,是苏联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也是他们心甘情愿跳入星球大战陷阱的根本原因。
军备竞赛也好、星球大战也罢,苏联看似是被动参与到了其中,其实不然。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便以赶超西方国家为目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军事力量上一定不能弱于西方国家。
二战后,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军备力量与美国相比也不遑多让。
当法西斯势力被消灭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成为两大阵营主要矛盾,美国成了苏联最直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为了打破美国在核武器方面的垄断,斯大林不惜牺牲苏联人民的生活,也要动员全国发展核武器。
自此,苏联开始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赫鲁晓夫上台后,将发展核武器上升到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
勃列日涅夫掌权后,认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发展应该齐头并进,苏联的军费支出大幅上涨。
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才逐渐放弃军事力量超过西方的战略目标。
那么,苏联人又为何如此热衷于跟美国人搞军备竞赛呢?
深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一句“苏联想搞霸权主义”能解释清楚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汇聚造成的。
首先,发展国防力量与推进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相契合。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一直将推动社会主义传播作为主要目标。
为了激发欧洲的革命,苏维埃红军曾对波兰发起过进攻,直逼华沙城下。
后来随着苏俄转入和平为主的建设时期,列宁开始强调对外树立和平形象,试图以帮扶、友好手段影响别国革命进程。
然而斯大林却把列宁思想抛诸脑后,重新将军事手段提到台前。
他认为,只有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防力量,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渗透,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传播保驾护航。
“我们仍是和平的旗帜,可一旦爆发战争,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斯大林如是说道。
再者,苏联领导人在处理与别国的关系时,往往会将国家关系等同于阶级关系,下意识的将其他国家摆到苏联的对立面。
为了与外部世界抗衡,苏联“不得不”着重发展军事。
二战后,斯大林仍过高的估计西方世界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的可能,几乎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中。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更是直言:“我们现在之所以身处和平,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强大。为了保持这种趋势,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军事力量。”
勃列日涅夫主政后,对军备的扩充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
从这点来看,苏联对于加强军备已经是深入灵魂般的下意识行为。
所以当美国人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时,苏联一股脑投入其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致使苏联主动跳陷阱的最后一点原因,在于国防实力较量是美苏争霸的主旋律。
打败了法西斯之后,苏联并未适应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反而愈发重视核武器与军事力量的发展。
因为苏联人深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主要对手。
而刚刚经历多年大战的双方,正是兵力强盛、战意昂扬的状态,面对面的军事碰撞,便成为两边针锋相对的主要内容。
正如里根总统预料的那样,多年来的争斗早已让苏联人产生了固有念头:美国人有的,苏联也一定要有!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苏联才会下意识的选择相信星球大战,并置身其中。
结语
一个看似有理、实则不可能实现的计划,却引得苏联人不由自主跳入其中,最后整个国家都葬送了进去。
不得不说,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这步棋确实走的妙。
美国人抓住了苏联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以及苏联人不甘落后、誓要与美国一分高下的执拗心理,最后成功让苏联从内部垮台。
当然,星球大战终归只是一个契机。
苏联这艘大船早已漏洞百出,沉入海底的结局已经注定。
里根的星球大战,也不过是早点终结了这个已经危如累卵的庞然大物。
参考资料
杨秀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J].国外空间动态,1985(06):1-4.
华中一,杨福家.“星球大战”:设想与现实[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19-2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