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曾概括为赋、比、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诗经》以至中国诗歌艺术手法的基本特征。今天我们来讨论《诗经》的“赋”。“赋”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1)

谢榛《四溟诗话》对《诗经》的赋、比、兴曾做过一番统计工作,他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他的统计可能有出入,但离实际不会太远。赋法的确是《诗经》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这不仅表现在《颂》诗、《雅》诗中,而且也表现在“风”诗中。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2)

有人曾认为,用赋法写不出好诗来。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翻开中国诗歌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以赋法写成的诗篇并不乏名作,而且一些久负盛名的优秀篇什,又往往都是采用的赋法。赋,做为一种表现手法铺写诗歌内容,并不是不要形象。用赋法写成的诗篇,显得直截、明白,更使人感到亲切真实而容易接受。这也是人们多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原因。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3)

《诗经》对赋法的运用是普遍的、大量的。它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既可以用于对话,也可以用于描绘,既可以叙述一个全景,也可以描写一个场面。如《七月》一诗,就有如画幅中的长卷,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西周农奴悲苦生活的全景。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4)

全诗八章都是用的赋笔,无论是对季节风物、农奴劳动的陈述,还是对人物行动及其心理的描写,都是“直陈其事”。这里没有雕琢,没有夸饰,质朴无华,但艺术力量是巨大的。在农夫的悲苦述说中,宛如听到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一阵阵压抑的鸣咽,一切都是显得那么深刻、真实而感人。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5)

《静女》一诗则是对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的直接铺写,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感情,赞美了美好的爱情。另外,《君子于役》、《苯莒》、《十亩之间》等小诗,都是单纯用赋法表现诗歌内容的例子,其对情怀的抒写、对场面的描绘、对环境的点染,无不恰到好处,宛然在目,生动感人。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6)

《雅》诗中的政治讽谕诗,多采用直言抒写的赋法,其抒情,其议论,其叙事,无不尽情动人,深刻达理,清晰有序。《诗经》用赋法写出的作品很多,不胜枚举。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柠檬味的酸菜鱼”,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参考资料

《诗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