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的典型事例(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
屡战屡败
《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时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清朝间又有类似典故:
闻诸先辈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元度乃得免罪。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
曾经听那些先辈说过,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来是一个书生,根本不知道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仗便败一次。曾国藩很生气,准备写奏折弹劾他,在他的奏折上便有"屡战屡败"这样的词语。后来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人为李元度求情,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意思便变得大为不同。于是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屡败屡战
典故解析:
"屡战屡败":突出的是一个"败"字,说明战者无能,次次战败,让人产生对其能力的极大不信任。
"屡败屡战":突出的是一个"战"字,说明战者勇猛,次次战败,但是次次重来不肯认输。
现代发挥:
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知其何以胜败。
现代人在一些比赛上屡战屡败久了,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泥沼,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水土不服和球员欠薪等,诸多理由说了千遍也就麻木了,进而也就自我催眠信以为真,真觉得是这些原因导致自己“屡战屡败”了,要不然也不会对观众说出“我退役,你试试”的令人滑稽和友邦惊诧的话语了。
而另外一些人是勇者,则面对困难以身搏命,于劣势逆境中不屈抗争“屡败屡战”,终于关键时刻扭转战局,是必然不是偶然。
弱者与强者
感悟: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面对失败,心虚者以“嘴”应战,身服口不服,肉烂嘴不烂。
面对失败,心强者默不作声,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终会一飞冲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