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

汉字博大精深,有着数不胜数的艺术形式,这里我们要谈的汉字的形体艺术属于一些特殊艺术形式。有共体字、近体字对言、神智体、顶针诗、回文诗等等。

共体字

所谓共体字,就是几个单体汉字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新意,这几个组合汉字有一个公用偏旁,通过巧妙组合,构成一句吉语。最有代表性的共体字是“学好孔孟”等。就其内容来看,多为祈福吉祥,悬挂于厅堂自勉明志,也有例外。

传统共体字例举:

学好孔孟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1)

河北石家庄天桂山石刻

巧妙运用“学好孔孟”四字共有偏旁“子”,此字为此类艺术字最为标准例子。

黄金万两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2)

巧妙运用“黄金万两”四字相邻两字共有偏旁“人”、“艹”与“丨”。

唯吾知足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3)

巧妙运用“唯吾知足”四字共有偏旁“口”。

招财进宝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4)

巧妙运用“招财寳”三字共有偏旁“贝”,加进“进”字变形托底,强化了其完整性。

日进斗金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5)

巧妙填充“斗”字三处空白,形成一句话语,“进”字变形托底加强了共体字形式的整体性与内容的完整性。

富思福永(笔者创)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6)

此为笔者所创,运用了“富思福”三字共有偏旁“畐”与“田”,加“永”字,使其意思更加隽永。

二、近体字对言

这种艺术形式是借两个形体相近的字,运用其形体差别形成有趣对话。如:

“巨”对“臣”说,兄弟,因为当官了,房间就多啦?

“大”对“犬”说,狗狗,别装了,一只眼睛挤出那么一滴泪,就能骗得人同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寸步难走。

“办”对“为”说,平衡才是人间正道。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三、神智体

神智体是苏轼创造的,以其能启人神智而名。据说宋神宗熙宁年间,辽国使者到达宋朝,自诩自己善于作诗,皇帝派苏轼作辽使的陪臣住在驿馆里。辽使便以诗诘难苏轼。苏轼说:“作诗不过小菜一碟,读诗才难呢。”于是当场作《晚眺诗》给辽使看,让他读读看。辽使读不出来。其实那诗是用一种意境表达,全诗仅仅十二个字,有长写,有短写;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辽使面对苏轼的诗,惶惑不知所云,再也不敢谈诗了。

汉字的形体之美综合名字 汉字的形体艺术(7)

这首诗是:

长亭短景无人畵(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四、顶针诗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所谓顶针诗,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诗。顶针诗最著名的是“桃花源怪诗”,诗题为《题遇仙桥》,诗内容如下:

机时得到桃源洞

忘钟鼓響停始彼

尽闻会佳期觉仙

作惟女牛底星人

而静织郎弹斗下

机诗赋又琴移象

观道归冠黄少棋

其实,这根本算不上诗,不仅内容难以读懂,亦不押韵,且只有七句,然而,由于每句字数相同,排列齐整,我们姑且称其为诗。其艺术性在于这么几点:一,藏诗与诗,二,所藏之诗螺旋排列,三,顶针成诗,四,顶针取半字。

藏诗于诗

这首诗里面隐藏着另一首诗,藏诗如下:

牛郎织女会佳期,

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声,

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

见机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

同彼仙人下象棋。

所藏之诗回旋排列。这首隐藏的诗是如何读出来的呢?谜底在于隐藏诗的第一句首字为题诗的正中间那个“牛”字,然后按照“下——左——上——右——下”的顺序螺旋读开去。

顶针成诗。这样读还是读不出诗来,因为诗人是用“顶针”手法写成的,所谓“顶针”,就是上一句的末尾字,是下一句的开头字。

顶针取半字。这还不成,诗人不是简单使用顶针手法,而是有了变化,就是下一句诗首字取上句

字,不是整个字,而是其半。如第一个取字“期”,取其“月”。

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把隐藏诗读出来。原诗49字,隐藏诗八句,除去首句,其余七句因每句取上句末字半字,所以每句多出一字,共七字,49 7=56(字),正好一首七言八句诗。(姚留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