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互换领土图(你闹我不闹同是自治省)
塞尔维亚,一个欲哭无泪的国家。
在西方国家的教唆下,俄乌冲突不断升级,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被迫发起了俄罗斯版的“对乌自卫反击战”,西方国家想法很美好,没有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用,还有美国的液化天安燃气生火,于是对俄罗斯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制裁与封锁。只是后续的事态发展超出了欧洲国家的预想,能源、粮食价格暴涨,美国的液化气也随行就市高价卖给欧洲小弟,欧洲狠狠地被薅了一顿羊毛,这让欧洲国家陷入了严重的通胀,连欧元都跌到跟美元1:1的汇率。
如今俄乌战争已经进入了第164天,靠着一路走高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的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让美国和它的北约小弟们颜面尽失。既然乌克兰这么没用,那只能重新找一个打手,开辟第二战线,对俄罗斯进行牵制,给俄罗斯多放血。经历2008年的那场殴打,格鲁吉亚自然是不敢继续捋俄罗斯的虎须,不过自然有那种愣头青,看到一点甜头就冲上前去的,这就是——科索沃。
1999年,北约流氓国家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向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也就是在这场空袭中,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国轰炸,三名记者牺牲。持续数十天的空袭行动,让南联盟不得不屈服,接受了北约提出的“和平计划”: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军。
自1999年以后,科索沃虽然还名为塞尔维亚自治省,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独立国家。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至今超过100个国家承认了科索沃为独立主权国家,对于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自然不认可,双方冲突时有发生,这给了西方国家挑拨教唆的空间,试图挑起第二次科索沃战争。
就在科索沃摩拳擦掌的时候,同为塞尔维亚自治省的伏伊伏丁那却非常安静,从未想过脱离塞尔维亚。事实上科索沃早在一战之前就并入了塞尔维亚王国,而伏伊伏丁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才被划入塞尔维亚版图,作为故土新归的伏伊伏丁那对塞尔维亚十分忠心,即便南斯拉夫解体了、南联盟解散了,依然跟着塞尔维亚走。
为何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都是自治省,科索沃打死都要闹独立,而伏伊伏丁那打死都不散呢?
故土新归的伏伊伏丁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欧洲平原草木旺盛,斯拉夫人一直在欧洲中部平原上牧马放羊,那真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场景。俗话说饱暖思淫欲,牛羊多了,斯拉夫人不再为吃饭发愁,没事就造人,结果一生二、二生四……斯拉夫人的数量逐渐多了,草原的牛羊肉也就不够吃了。
某一天领头的三位大哥坐下来商讨出路,总不能在这坐吃等死吧,最终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大哥向东,成了东斯拉夫人;二哥向南,成了南斯拉夫人;三弟向西,成了西斯拉夫人。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已经向南来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北方边界,开始袭击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逐渐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
我们来看看巴尔干半岛,地形复杂,多山地,包含了伏伊伏丁那在内的多瑙河中游平原是少有的大片平原,自古就是重要的产粮区。如此宝地不能不让南斯拉夫人心动,当然不仅南斯拉夫人,其他诸如匈人、保加尔人、色雷斯人、匈牙利人、拜占庭人都曾统治过这里。
公元6世纪,南斯拉夫的一支——塞尔维亚人也来到了巴尔干半岛,趁着13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内乱,塞尔维亚人趁机扩张领土,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到了14世纪中期,塞尔维亚王国扩张到了极致,包括科索沃在内的巴尔干半岛三分之二的土地都纳入了自己版图,但不包括伏伊伏丁那地区。
所谓盛极而衰,国王特芬·杜尚去世后,塞尔维亚帝国开始衰落和分裂。
塞尔维亚衰落的同时奥斯曼帝国开始崛起,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塞尔维亚军队被击败。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奥斯曼帝国西进的步伐,不但塞尔维亚沦为了奥斯曼的一个行省,匈牙利也遭到了奥斯曼的侵略,伏伊伏丁那成为了抵抗奥斯曼扩张的最前线。
同奥斯曼有亡国之恨的塞尔维亚人,自然是抵抗奥斯曼的一把利刃,因此匈牙利人将整个伏伊伏丁那地区都送给了塞尔维亚人,连这片土地上的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都不要了,匈牙利希望塞尔维亚人将伏伊伏丁那成为同奥斯曼的缓冲区。从此,塞尔维亚人便在伏伊伏丁那扎下根来,由于宗教信仰问题,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逃到这里。
1526年,奥斯曼大军继续北上,在莫哈芝战役中击败了匈牙利,匈牙利大部分领土都被奥斯曼吞并。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巴尔干地区人民从没有真正服从过奥斯曼的统治。
近代以来,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势力逐渐从巴尔干半岛消退,18世纪初,伏伊伏丁那成为奥地利的领土。奥斯曼和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分而治之,但奥斯曼压迫塞尔维亚人,致使塞尔维亚人不断向外逃亡,阿尔巴尼亚人识时务的改信了伊斯兰教,被允许趁机鸠占鹊巢在科索沃定居下来,成为科索沃地区主体。
奥斯曼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一直在反抗,最终在1882年,在沙俄的帮助下成立“塞尔维亚王国”。受泛斯拉夫主义的影响,塞尔维亚王国自独立以来就一直在向外扩张,企图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王国”,其中就包括南部的科索沃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科索沃并入了塞尔维亚版图,伏伊伏丁那就成了塞尔维亚人的下一个野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非要在这一天在萨拉热窝搞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要知道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征服的日子,被视为国耻日,奥匈帝国是赤裸裸地挑衅。结果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泛斯拉夫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塞尔维亚作为战胜国之一,从奥匈帝国的身体上撕下一大块肉,获得了伏伊伏丁那和波黑等地,连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也因害怕被意大利吞并,选择同塞尔维亚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虽然成立了单一制的王国,但是自王国成立开始,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就未消停过,之所以凑在一起不过是为了报团取暖防止列强的干涉而已。
成也铁托,败也铁托:在二战前,南斯拉夫王国的民族矛盾已经非常严重,连国王都在1934年被刺杀,而克罗地亚人始终反对政府。30年代末,南斯拉夫计划按照种族划分王国的行政区,这让国内的各个民族都希望扩大自己的行政区域,民族矛盾达到了一个高潮。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尽管南斯拉夫也加入了轴心国的三国公约,但最终没能避免遭到德国侵略的下场,随着南斯拉夫全境被德国占领,王室不得不逃往海外。
“国王”跑了,可江山还在,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带领下继续“抗德战争”,经过4年抗战,南斯拉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赶走了德国,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
战后,作为克罗地亚人的铁托坚决压制“大塞尔维亚主义”,认为南斯拉夫是南斯拉夫人民的,而不是塞尔维亚的,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并成立“联邦团结基金”,帮助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比如马其顿、波黑等地,以实现共同富裕。显然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先富帮后富的这种思想,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劫富济贫,最不满意的就是克罗地亚,毕竟南斯拉夫大部分的沿海地区都属于克罗地亚,经济更发达。1971年,心怀不满的克罗地亚人爆发了“克罗地亚之春”,要求克罗地亚独立。
在铁托的强力干预下,“克罗地亚之春”运动最终停止,但为了安抚国内各族情绪,铁托认为必须削弱塞尔维亚的影响力,让各民族实行自治,最终达到相互制衡的结果。
1974年颁布新宪法,南斯拉夫变成了“非常6 2”,即6个自治地位的加盟共和国 塞尔维亚的两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同时允许各个加盟共和国可以选择退出南斯拉夫这个大家庭。
为什么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可以变成自治省?因为伏伊伏丁那匈牙利族较多,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占优势。
南斯拉夫看似还是联邦制国家,实际上已经“邦联化”,不仅经济、政治地方自治,各加盟国和自治省还被允许建立与南斯拉夫人民军地位相等的,听命于各地方的“边防军”。
政治、经济自治,拥有自己的军队,南斯拉夫分裂也是必然的了。尽管塞尔维亚人很不满,但是面对强势的铁托,塞尔维亚人只能接受。
铁托还在世的时候,南斯拉夫经济以每年6%的高速增长,暂时还能压制住民族矛盾,由于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比阿尔巴尼亚高,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只是要求给予自己加盟共和国地位,毕竟连人口不如自己的黑山、马其顿都捞了个加盟国地位。
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长期积累的问题也随之爆发,经济出现持续下滑,到1985年,人均收入下降了四分之一,加盟国对中央不再信任,对其经济计划不再执行,民族矛盾之间浮出水面。
1989年,东欧剧变的风潮传到了南斯拉夫,尽管塞尔维亚还试图收回分配给各加盟国的权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单一制国家,重回塞尔维亚王国时代,但是连南斯拉夫共产党都放弃了一党专政的制度,开始自暴自弃。
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斯洛文尼亚在1990年12月23日举行独立公投,并在次年6月25日正式宣布独立,拉开了南斯拉夫解体的序幕。
看到各加盟共和国都走向了独立,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也开始骚动起来,要求独立,与之相反尽管南联盟以及后来的塞尔维亚持续遭到西方的制裁与封锁,伏伊伏丁那一直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都是民族惹的祸:
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同为塞尔维亚的自治省,最终二者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归根到底都是民族问题惹得祸。
随着1170年,塞尔维亚人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科索沃就成了塞尔维亚人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塞尔维亚王国。此时,阿尔巴尼亚人同塞尔维亚人共同生活在科索沃的土地上,甚至接受塞尔维亚人的习俗,可好景不长,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来了。面对军力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塞尔维亚人太“不识时务”,不愿意改信伊斯兰教,结果被奥斯曼帝国狠狠地压制,塞尔维亚人只得弃了祖产逃奔异乡。
与塞尔维亚人的坚持不同,大量阿尔巴尼亚人改信了伊斯兰教,从而得以定居科索沃。当1912年,塞尔维亚重新夺回科索沃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人已经在此生活了数百年。为了夺回土地,塞尔维亚王国将大量科索沃的土地分给有功之臣,试图向科索沃进行移民,这自然引起阿尔巴尼亚人的不满,成为20世纪科索沃民族纷争的开始。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伏伊伏丁那与科索沃不同的地理环境,科索沃以山地为主,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独立空间,与外交人员交流十分不便,很难大批量的向科索沃移民,所以在1921年的时候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就高达65%,塞尔维亚人只有26%。
塞尔维亚人有一个“泛南斯拉夫主义”,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思想,而阿尔巴尼亚人也有一个“民族阿尔巴尼亚”的念头。二战时期,南斯拉夫被分割,包括科索沃、希腊局部和马其顿局部在内的地区成为所谓的“大阿尔巴尼亚国”的一部分,由于民族矛盾,迫使超过十万塞族人不得不再次逃离家园。
伏伊伏丁那为平原地形,与塞尔维亚的核心地区紧密相连,而且相比较科索沃更加远离奥斯曼的统治中心,当科索沃不愿改信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外逃时,这里就成了首选。由于山水相连交通便利,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定居在伏伊伏丁那。一战后塞尔维亚“收复”了伏伊伏丁那,在70年的历史中,塞尔维亚人不断移民,最终塞族人超过了匈牙利族人口数量,占据了多数。
两地的民族差异成为走向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早在二战还在进行之中对于科索沃的归属就有分歧,不过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实力更强,阿尔巴尼亚游击队争夺不过,只好撤出科索沃。1944年11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为了反抗南斯拉夫的统治,南斯拉夫军队同阿尔巴尼亚族军人展开了战斗,最终数万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土耳其。
可见塞族同阿族已经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毕竟塞族信奉东正教,而阿族早已皈依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历史的纠葛,让两个民族无法求同存异,和平友好的生活在同一块土地。
在伏伊伏丁那,虽然匈牙利族和塞族也是不同的信仰,但是匈牙利的天主教和塞族的东正教终归500年前是一家,属于同一个上帝,不像穆斯林纯属异教徒,无法共存。
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前,科索沃的阿族人还只是追求平等待遇,因为民族占比以及人口数量都不如自己的马其顿和黑山都成为了加盟共和国,科索沃要求成为第七个加盟国,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福利。跟着塞尔维亚混,只能成为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
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成了北约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跟着这样的祖国挨揍,科索沃的阿族人自然不愿意,因此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的民族纷争愈演愈烈。
塞尔维亚穷,可阿尔巴尼亚也不富裕,加入阿尔巴尼亚也没啥好果子吃,因此独立就成为科索沃最具可行性的方案之一。
在伏伊伏丁那,65%的人口为塞尔维亚人,这让他们自然不会选择脱离祖国选择独立,因为独立成一个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的小国并没有什么好处。尽管有14%的匈牙利族,但是匈牙利的经济发达,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完全可以去匈利亚定居,犯不着跟塞尔维亚死磕。在境内只有克罗地亚人希望并入克罗地亚,但是只有2.7%的人口占比,根本掀不起浪花。
1990年,塞尔维亚取消了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自治权,这导致科索沃立即爆发骚乱,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为了拉拢伏伊伏丁那,重新恢复了其自治省的自治权,而且给予了高度自治,这样该有的都有了,独立显然比留在塞尔维亚更吃亏,不如留在塞尔维亚内,因此局势比较平静。
纵观巴尔干半岛,如果追根溯源,他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后来者,民族问题是永远也理不清的问题,数百年的共同生活,在他们的血液中早已相互融合,但是由于经济政治历史问题,让各民族不能相容,最终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而彻底爆发。
而如今,西方在乌克兰战场进展无力,只能开辟第二战线,不过欧洲早已失去了政治外交的独立性,沦为美国的打手兼金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燃烧自己照亮美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