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

陈标《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诗词赏析


文:枯木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

【唐】陈标

春官南院粉墙东,地色初分月色红。

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2)

陈标是唐朝诗人,生卒和籍贯不详,中晚唐诗人,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记载:“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从中看出陈标诗学张籍,朱庆馀有赠诗《送陈标》:“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看来同朱庆馀颇有交情。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3)

朱庆馀以《闺意献张水部》蜚声诗坛,也是千秋佳话。唐代科举是署名考试,并不封卷糊名,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取舍。当时的地位较高或者文坛有名望的官员可以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此举子们为了增加中举的可能性,经常把自己以前的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4)

朱庆馀就是给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写了一首诗探问自己能否中举,也就是《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委婉双关,措辞巧妙,张籍十分赞赏朱庆馀的才华,于是也回了一首:“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在张籍的大力推荐下,朱庆馀得以中举。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5)

唐朝科举如此,并非是刻意让人运作,而是优中择优,尽可能选取有才华的举子,毕竟当时中举代表着功成名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而多方考虑。然而不管哪种考试,通过科举遴选人才总有不公平的,唐朝有很多著名诗人都是多年科举不能中进士的例子。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6)

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在当时可是一日两重天,登上榜的进士从此有可能飞黄腾达,最次也会安置官职,然而落榜之人依然是庶民百姓,只好继续攻读。陈标的这首诗就是描述当时的情形。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7)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指出诗作创作年代,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陈标为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登进士第,当时还是白衣。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8)

“春官南院粉墙东,地色初分月色红。”“春宫”指礼部。春宫为古官名,即宗伯,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唐光宅元年(684),曾改礼部为春官,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复原名,因而后世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唐代前期由吏部住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首联描写科举考试开榜时的情形。在礼部南院的东边粉墙上张贴中帮进士名录,凌晨时分,大地和天空的颜色刚开始分清,大地还是灰色,天空已经开始变亮;月亮尚未落下,太阳即将升起,阳光照在月亮上,因而显得月亮是红色。描写了很早就贴出了进士榜。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9)

“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进士榜由中举的举子姓名和籍贯组成,可以看出元和十三年只有32人中榜,字数不过千余字。当时举子们大多自己不敢看榜,而是住在驿站,由驿站的专门的人骑着快马看榜,如果有高中的就立刻打马归来报喜讨赏。因而颔联描写了人们围挤观看进士榜的情形,大意是:进士榜不过寥寥千字,仅仅只有32人,然而围观的人满为患,大多数准备报信的骑着马重重拥挤观看,可以想象这些中榜的进士心情是一样的兴奋喜悦。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0)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鱼变”即鱼跃龙门的典故,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因此用“鱼变”比喻高中进士。颈联大意为:眼看着这些举子高中进士,从此鱼跃龙门,心情自然非常喜悦,就好像黄雀在祥瑞的风中飞翔。描写了举子们中举的兴奋心情,对偶工整,用典妥帖。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1)

“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云泥”指的两重天,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吴苍)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差异很大。尾联大意为:从此以后,中举的和落榜的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然而请不要以之为怪,大家去年都曾经经历过惆怅失落。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2)

陈标这首诗,描写了唐朝得中进士的情形,面对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起一落反差很大,感叹人生命运难以琢磨,余意未尽,令人深思。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3)

如今的高考延续了过去的科举考试,不过已经不是遴选人才而是普惠教育了,遴选上升为公务员考试,而高考只是一个受教育的资格,就如此,依然是每到高考季节,人头攒动,为了能进入名校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过还好,总比唐朝一考定终身强的多!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多,并不仅仅是进入大学或者考上公务员那么狭窄了,正所谓“君若有志非蓬蒿,行行状元不是考”,以此劝勉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学生们吧。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4)

2019/6/26榆木斋

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古诗(唐代科举鲤鱼跃龙门)(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