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神圣的宫殿,白色婚纱,相爱十年的一对夫妇,牵着孩子的手,慢慢走着,一个男人深情地看着他心爱的女人,露出那苦涩的笑容,然后把她的手,嫁给了今天的新郎。这场浪漫的婚礼,注定要隐藏一个悲伤的故事。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

你能想到的最悲伤的爱情是什么?是我一直陪伴着你,却始终不能说出我爱你?还是我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亲手交到别人手中?

也许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互陪伴,本以为可以就此走过终生,却不得不中途道声再见。而这些,都发生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影片集中了车祸癌症死亡这三大韩剧要素,还有明明相爱却说不出口的爱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台湾上映后九天内票房就迅速过亿。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

作为爱情故事,这部电影打破了内地市场,易陷入的“爱情、青春叛逆”的陈旧模式,也没有复制《前任攻略3》里,运用的爱情类型中的“婚姻型”模式,而是稳稳按照经典故事的模版,中规中矩讲了一个低落结局的爱情故事。以为没说出的话,会在纸上开出繁花,而故事结尾是男主病逝,女主也没有独活,将整部剧的悲伤推向极致。

面对这部电影,你可以感动,可以哭泣,也可以愤怒,甚至可以一笑而过。但我必须要说:殉情的美,前提是爱情的纯。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3)

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就是哭掉了多少包纸巾,连宣传文案都写着“唯一的观影提示是带足纸巾”,无疑是一颗重磅的催泪弹。尽管引发了观看热潮,但影片豆瓣评分却从6.3分跌落到5.2分,口碑一路下滑,而影片中的“三观”也引发热议。

影片实际上是改编自2009年的韩国同名电影,与台版不同,韩版豆瓣评分稳定在7.7分,还是和《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雏菊》等影片一样,是备受观众推崇的韩国爱情电影。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4)

两部影片内容完全一致,但是在剧情展开和风格气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影片讲述了一个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故事。身患绝症的男主爱着女主,却无法说出口,即使刚刚说出口“我喜欢你”,但是下一秒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有一天,女主喜欢上了一个牙医,可是牙医已经订婚了。为了让女主顺利和牙医在一起,男主拍摄下牙医未婚妻出轨的照片,牙医和未婚妻就此分手。而男主在婚礼上,亲手将女主交给牙医。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5)

可是实际上,女主一直喜欢着男主,她假意声称自己喜欢牙医,只是为了实现男主让自己嫁给一个好男人的愿望。当男主死后,悲痛的女主也殉情自杀。

韩版与台版的故事表达有所不同,在韩版电影的前70分钟,观众始终跟随男主视角观看故事,这一视角下,导演故意模糊了女主的情感倾向,观众会和男主一样误以为女主真的爱上了牙医。

于是,观众就会移情于男主,为男主无法言说的爱而难过,因此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的行为反而使观众觉得伟大和心酸。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6)

而在结尾处的20分钟,视角转换到女主身上,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病,而之前的每一次云淡风轻,每一处笑容灿烂,隐藏起来的都是巨大的悲伤,女主一直爱着男主,只是怕说出我爱你,下一秒就会泣不成声。

后二十分钟的揭秘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感,之前男主承受的悲伤,此时双倍放大,观众又再次移情于女主,两人因为死亡阻隔的无望爱情彻底打动了观众。这种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弥补了价值观上的危险。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7)

而台版虽然也采用了类似结构,结尾处也有女主视角的讲述,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影片前半部分,已经将男女主的情感说的太过明显,女主的情感倾向不再模糊,因此影片结尾处女主解密的冲击感就会大大减弱。

而最重要的一点,原版中结尾处理地干净利落,当通过女主视角还原真相后,以牙医去祭奠男女主二人的镜头作为结束,于是情感密度就会极大提升。

但是在台版中,结尾处的情绪处理却太过漫长,真相还原后,还加了牙医和未婚妻的戏份,以及女主再次找到男主,两人相偎离开的戏份,这种时间长度令情感稀释,而且把一切都说的太过明白,反而失去了让人回味的空间。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8)

除了生死相隔的爱情,“陪伴和孤独”同样也是影片的核心。女主16岁时,父母和妹妹车祸身亡;而男主则父亲去世,还被母亲抛弃,两个孤独的人开始了彼此的陪伴。这种陪伴感难以通过具体的剧情呈现,于是细节的处理就尤为重要,韩版中就充满了丰富的细节。

风格气质上,韩版更为文艺内敛,那句“如果爱要说出口,那么哑巴怎么相爱”的经典台词,将“我爱你,却不能告诉你”的酸楚表达到了极致;而台湾版则幽默清新,前半部分加入了不少搞笑的镜头,虽然后半部分仍然令不少观众掉下眼泪,但是在细节呈现、情绪累积上,却是远远落后于韩版。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9)

台湾青春爱情电影一直是两岸三地的标杆,《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独特清新,讲述青春的萌动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鲜明标识,而这部翻拍电影本可以比简单的剧情复制做得更出色,融入更多具有台湾电影的特色元素,演绎出新意。

我那个时候去看了,可能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那里面的故事,所以我并没有多么悲伤,但是坐我后排的一个小姐姐,哭的特别特别伤心,那是我看电影以来第一次看见有人哭的那么伤心,直到电影放完,我们出了影院门,看那位小姐姐还在拿纸巾擦眼泪,我当时就在想,这位小姐姐一定是经历过一段很不舍得感情。

虽然我没有哭,也不是特别难受,但是我到现在还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就是:“爱情如果可以解释的话,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0)

这句话我好像懂,但有好像解释不出来,就是心里知道那个意思,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有一句台词:“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我很喜欢这些台词,总觉得那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故事我没有参与,但却想了解。

但事实,故事远比这悲伤。

“如果爱能解释,就不会有人为此而痛苦和悲伤”——作为影片开头的旁白,这句话与其说是对爱情的理解,不如说是在诱导观众以一种较为“宽容”的心态去理解接下来的剧情。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1)

其潜台词是:爱是无法解释的,如果你认同了这一点,你也就必须接受电影中你可能无法接受的内容,因为那些你无法接受的内容是不需要理由的。

观众之所以不愿为电影的悲情埋单,在于这部影片的男女主人公背叛了人性,看似很美,其实是卑。伟大爱情建立的前提是真实、自由、纯粹。而本片中男女主人公各自为他人做决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乃至干涉他人婚姻的行为态度,以及最后无病呻吟的殉情行为,无不割裂了美好爱情的“表”与“里”的同一性关系。

这部电影对悲情的刻意营造,折射出当今时代每一个人空虚而匮乏的自我。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寻找的是一种悲情,准确的说是一种因匮乏而急需填充的表面化的悲情。这是一个悲情匮乏的时代,当代都市社会的繁忙、琐碎、重复,使我们难以从现实生活的平淡中掀起涟漪。生活越是平淡,我们对于悲情的诉求也就越发强烈。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2)

于是我们努力去在日常生活琐碎的一地鸡毛中制造悲情。这正如拉康所说的“镜像阶段”,每个人都急于寻找镜中的那个“自我”,然而每一次指认又恰恰是一次“误认”。悲情的匮乏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当代社会自我价值的“中空”。

幸福和成功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人生真正的悲剧不在于经历了多少痛苦和挫折,而在于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充满悲情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其悲情的一面。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生命的流逝,一个个家庭的悲剧。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3)

我们反思每一个悲剧,反思他们的成因并联想到自身,由此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焦虑感。重压之下,于是我们逐渐走向了“犬儒主义”,其特征是要看穿、看透,同时却无所作为且不相信有任何可以作为的希望。

正所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中西文化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无论是中国的《梁祝》《孔雀东南飞》,还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之烦恼》,都在歌颂爱情的强大力量。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虽然在整体上基本承袭了传统的殉情故事的叙事模式,但在“干涉”这一关键环节上发生了变异。根据故事设定,男女主人公所面临的阻碍有且仅有一个:癌症。癌症意味着生命的有限性,它给男女主人公所造成的阻碍,仅仅停留在情感时间长短这方面,它恰恰源自于二人关系的内部而非外部。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4)

因为注定要分离,所以爱情始终只存在于彼此的想象中;因为相爱的期限注定是短暂的,所以任何一方无法给对方一个直到永远的承诺。

与其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爱情“断念”故事。至少在表面上,男女双方始终未能相恋,而阻碍这一恋情发生的,是因生命的有限性而导致的天长地久爱情理想的破灭。

在这一“深”一“浅”的对比中,爱情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得以体现。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恰恰相反,男女双方一直纠缠且的,是肉体生命能否长久的问题。男主之所以刻意安排女主的感情,就在于他知道女主如果得知病情后无法接受进而跟他一同死去,男主所认为的幸福建立在“生”的基础之上。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5)

所以无论女主嫁给牙医是否产生真正的爱情,只要女主还活着,总比死了好。同样,女主之所以在得知男主病情后继续配合男主的安排,就在于她深刻地理解男主的这一用心,既然男主生命所剩无多,那么以他希望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总比让他留下痛苦更好。

这种观念本身并无可厚非,但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其置于“纯爱至上”的故事外壳中,就会隐约显现出内在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故事试图呈现的是一种超越性的爱情观念,这种爱情化为亲情甚至达到了一种超越普通亲情、爱情的更高境界。

这种在特殊情境下生成的特殊情感,本应使得一切世俗化的衡量标准都黯然失色。而另一方面,男主与女主的潜在诉求,却依旧是以结婚为最终理想,甚至在二人已经明确无法结婚的情况下,男主女主必须要以一种想象性的方式,完成了其象征性的“婚礼”。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6)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通过苦情戏所唤起的廉价且合法的泪水,释放现实中由孤独感和纯爱观的内在矛盾所带来的巨大的失落和绝望,将它转化为一份“超越人间真情”与“珍惜身边人”的安全情感。

从这个意义上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之所以在台湾和内地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票房奇观”,是有着其广泛的文化基础与社会背景的。

当今时代,人类开始进入独居社会,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所说的“单身社会”正在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现实。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7)

这一变化,直接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婚姻的理解。一方面,社会给每一个人提供了独立生活的资本和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情意义不再简单地是为了世俗生活,其价值必须被不断拔高。

另一方面,社会又让每一个人成为了“原子化”个体,而人类的社会属性和传统的家庭组织方式要求个体必须在特定的社群中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

虽然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可以把个人分享和大众传播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平台与外界保持联系,但这一切所支撑的仅仅是独居生活的物质性外壳,至于其背后的精神孤独,则只能被放置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8)

于是,婚姻和爱情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组织方式必然性地承担了逃避精神孤独、维系传统家庭代际观念的作用。我们不愿接受被世俗化的婚姻,更不愿接受功利化的爱情,但爱情和婚姻又是当今时代青年男女摆脱“原子化”孤独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爱情崇高诉求又降低到了最原始的情感诉求中:摆脱孤独。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另一个潜在的情感逻辑,就是对孤独的拒斥。正如影片一开始所说:“人一旦习惯孤独,是一件比悲伤更悲伤得事”。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因孤独而始,又以各自的孤独而终。这也是这一殉情故事的“不纯”之处:因失去亲人而导致的孤独,本应由亲情来填补,而男主与女主却以一种“类似爱情”的方式填补孤独,使得这一所谓的“爱情”具有了某种功利性意味。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19)

又因为这种功利性会有损爱情超越性,于是二人始终坚守爱情的纯洁性,保持着“友谊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一起走过人生的16-30岁。

不得不说,影片虽然反复强调对孤独的拒斥和对纯粹爱情坚守,但其对于孤独和爱情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面:只要有人陪伴就不是孤独,只要没有发生性关系就不算是爱情。

这种靠表面化、外在化的证据来证明情感真实性的方式恰恰说明了情感的空虚和自我的缺失。事实上,是不是爱情,只有靠双方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证明;孤独不孤独,也只有自己的内心才能说了算,与是否有人陪伴无关。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0)

男女主人公的从相识到相爱再到最后殉情的情感线索,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温馨而又甜蜜的“精神镜像”。虽然少有观众能有与男女主人公一样的经历,但观众却能从二人的孤独处境中指认出自我——那个在大都市中独居的、空虚的、孤独的自我。

台版的故事则在风格上试图加入一些清新明快的元素,且不说这种基调与故事整体的悲凉氛围是否相符,但就其效果而言,台版的这一诉求导致影片必须放弃韩版的诗意和含蓄风格,代之以直白的对白和简单明快的剧情。

这一变化中,台版缺失了韩版的很多具有意境的桥段和元素,而牙医视角缺失,直接导致这部影片在伦理道德上备受诘难。在韩版故事中,牙医是以全知视角介入到男女主角的情感中的,他并非不是个单纯被蒙在鼓里的老实人。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1)

而台版遮蔽了这一视角,直接稀释了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纯度,致使影片最后的“殉情”之美,荡然无存。所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其“不正”的爱情观,而在于影片将一个本已“不纯”的爱情故事,包装、美化为一个纯粹而凄美的纯爱故事。

影片将所有的情感渲染的重点都放在了男女主人公上,让男女主人公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清晰可见,同时遮蔽牙医和摄影师Cindy的情感视点,试图通过一个“超越生死”“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将观众的情感认同拉回到那女主人公这边。

加之在影像风格上,影片非常侧重对室内空间的呈现,以表现爱情的温馨与稳定感,使观众在充满想象性的视觉影像中不自觉地忽视了影片所试图掩盖的他人视角,利用爱情,意淫悲伤。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2)

这就像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吃下去的时候感觉甜美无比,但这并不能阻碍其毒药的本质。如果没有糖衣,事先就告诉你这是毒药,你不仅不会因其是毒药就避而不及,相反可能会以一种探究的态度审视它。

总而言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虽然问题很多,被人诟病。但其较高的热度、较高的票房以及一批批眼含热泪从影院走出的观众,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当代社会人们的普遍生存状态:焦虑。焦虑是现代人的一个核心特征,它甚至比空虚和孤独更为根本。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语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3)

而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相信什么样的行为原则。反思《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是比批判本省更具有批判意义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