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和发展方向(谈谈人口红利)

头条上有人谈到人口红利,但理解不正确在这里,我想谈谈什么叫人口红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口红利和发展方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口红利和发展方向(谈谈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和发展方向

头条上有人谈到人口红利,但理解不正确。在这里,我想谈谈什么叫人口红利。

根据百度词条解释,人口红利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概念是〝人口债务〞。

以我国为例。众所周知,新中国前三十年是我国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1949年我国总人口数是5.42亿,1980年已增长到9.78亿,30年增长了4.45亿,增长率为82.1%。

这一段时期人口增长迅猛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没有抓计划生育。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推广了〝新式接生法〞。

在旧中国,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妇女生孩子,都是请民间接生婆到家里来接生。这些民间接生婆通常都缺乏起码的卫生常识,在接生的过程中不会进行消毒、杀菌操作,致使婴儿在接生过程中因受感染而死亡的比例极高。据上世纪三十年代绥远省的一项调查,新生婴儿死亡率高达42%。此外,产妇因受感染而患〝产褥热〞的比例也很高。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卫生部统计,当时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比例为1.5%,还有大量产妇因患〝产褥热〞而导致长期疾病缠身。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国家大力推广新式接生法。在城市,动员孕妇上医院生产,克服当时部分居民不愿让男医生接生的封建意识。在农村,因为当时的条件,许多乡镇连一所医院也没有,政府就着手大力培训农村接生员。至1965年〝六二六〞指示发表以前,我国已经培训出了农村接生员685740人。〝六二六〞指示发表以后,全国各地农村完善了县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合作医疗站的三级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此,新生婴儿死亡率极大下降,推动了我国这一时期的人口迅猛增长。

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国前三十年,多子女家庭很普遍。一个家庭,少则两、三个孩子,多则达到七、八个孩子。孩子多了,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对家庭来说,未成年孩子较多的家庭,显然影响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那时候的城市工厂里,经常需要吃工会救济款的老困难户,通常都是些未成年孩子多的家庭。在农村,那些年终决算时倒欠生产队口粮款的,也通常是未成年孩子多的家庭。现在在头条上吐槽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困难,吃不饱肚子的人,也往往透露那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多是困难的基本原因。

试想,那时候如果一个有六、七个孩子的农村家庭。首先,这些孩子的母亲就会因为年复一年地怀孕、生育,而在多年内无法正常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并且身体也会搞得很差。其次,家里有这么多未成年孩子,必需有人专门照顾。所以,这样的家庭,往往只有孩子的父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怎么能挣回这么多人的口粮?所以,家庭贫困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对国家来说,一个国家未成年孩子占人口比重大,国家就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与未成年孩子相关的教育、医疗部门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去,花更多的钱去办小学、中学,设置更多的与妇婴保健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等等。这就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速度。人口基数迅速扩大,也导致各种人均经济指标上不去。

到新中国的后四十年,情况发生了逆转。一方面,前三十年养育的孩子长大了,陆续进入劳动年龄,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激增;另一方面,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社会总人口中需要抚养的人口比重大幅下降。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成了全世界廉价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加上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各发达国家的投资商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同一时间,中国的民营经济也趁着这劳动力价格低廉的黄金时期,蓬勃地发展起来。这就导致了这一时期我国的GDP多年呈两位数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中国前三十年出生的孩子,在后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

50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年龄是20至29岁。女性的退休时间(一律按50岁退休,下同)为2000年至2009年,男性的退休时间(一律按60岁退休,下同)为2010年至2019年。

60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年龄是10至19岁。女性的退休时间是2010年至2019年;男性的退休时间是2020年至2029年。

70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年龄是0至9岁。女性的退休时间是2020年至2029年;男性的退休时间是2030年至2039年。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前三十年生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即50后、60后、70后,是改革开放以后四十年里建设国家的主力军。至于80后,大致是在2000年前后加入建设者行列的;90后,则是在2010年前后加入建设者行列的。

我们歌颂改革以后的40年里国家经济的高速腾飞,我们强调这40年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但请不要忘记,谁是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财富创造者?

前三十年,不仅在数量上为后四十年准备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更是在质量上提供了适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识字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超过20%。而经过前三十年的不懈努力,至八十年代后,只要是离开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农民工,不管是来自哪个穷乡僻壤,基本上都识字,都具有一定的数理化基本知识,具备了这些,就有了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训和技术培训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前三十年不懈地推广普通话运动,在中国这么一个地域广大、历史形成复杂、方言种类极其繁多的国家里,到现在,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打工的,都能说或至少听得懂普通话,不管是走到全国哪个地方,甚至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都基本不会发生语言交流障碍。

更重要的是,50后、60后、70后普遍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是从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长大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相当能吃苦耐劳。更由于他们长期受集体主义精神熏陶,他们在集体劳动中都往往能遵守纪律、遵守制度,能够协作配合,遇事有大局观,是现代企业的合格劳动者。关于这一点,如果把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印度等国家的劳动者比较一下,就很明显了。

总之,新中国后四十年的经济高速腾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收获了前三十年的人口红利。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人口债务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占我国人口结构中相当大比重的50后、60后、70后,有很大一部分目前已经退休,其他的也将在今后若干年内陆续退休。这些人的退休,将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不仅相对,而且会绝对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社会中的老年人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中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趋势将越来越严重。这肯定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面临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也是4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留给以后时期的人口负债。就看国家的领导层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了。

另外,在改革开放前期,由于当时国家立法不完善,由于当时刚进城的农民工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多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没有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这段时期,这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既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又不为劳动者缴社保金,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但却给社会留下了极大的隐患。现在,第一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退休年龄,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至今还没有社保金账户,失去劳动能力以后何去何从?成了一个社会的难题。这也算是留给下一时期的一大笔人口债务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