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旅行自由行(欧洲三国自驾游游记第一篇)
塞尔维亚是第一个对我国普通护照实行免签的欧洲国家。由于不用签证,什么时候有空儿,抬腿就走,这种便利,无论事先送签,还是抵达后的落地签,都无法与之媲美。何况,对于中年人来说,多少有些南斯拉夫情怀,驾车逛一圈,把儿时的记忆,亲身印证一遍。
欧洲南部有3个半岛,一个是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一个是西班牙与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另一个就是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11个国家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希腊,希腊东边是土耳其,北边是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这些国当中,有6个曾经组成过联邦——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就是咱们口头话里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指的是在南边的斯拉夫人。斯拉夫是个最初生活在欧洲中部的民族,后来形成3个分支,一支往东,称为东斯拉夫,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支往西,称为西斯拉夫,也就是如今的波兰、捷克、斯洛夫克;还有一支往南,来到巴尔干半岛,称为南斯拉夫,也就是如今的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
虽说是一个民族,但由于历史、宗教、部落等原因,诞生出数个王国,比如克罗地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一战结束后,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组合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名南斯拉夫王国。到了二战结束,又出现由6个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邦。这个社会主义联邦在1991年解体,接着是一连串的战乱,进入21世纪才平静下来。如今,有好几个国已经加入欧盟,塞尔维亚也申请过,没批。
正是由于它还没入欧,才有了我的这次旅行。
刚刚进入2023年,我就坐不住了,总想出去玩儿。毕竟,自2020年2月回到北京后,就再也没出去过,对于我这个把旅行视为生命组成部分的人来说,非常痛苦。遗憾的是,虽然2022年年底突然开放,可多数航班并未恢复,机票非常贵,北京到纽约起码3万,只好等待。
4月下旬,发现去欧洲的票价勉强还能接受,于是打算出发。曾有的申根签证早已过期,只得重办。把各种文件整理齐备,才得知最近的预约是4月28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五一假期了。失望之余,忽然想起,欧洲有个国家是免签的——塞尔维亚。一查机票,还凑合,立即买下,跟公司请了假,次日便登机离京。
塞尔维亚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北京有直飞航班,但不是每天,我出发的那天就没,只得转机,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可也没虚度——读了几本书,大致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这次旅行基本上属于说走就走,几乎没做什么功课,仅仅是因为免签证而临时起意。在我的旅行生涯中,如此仓促,这是头一回。我甚至都已经坐在飞机上了,都还不知道有哪些景点值得去看。唯一明确的,是两部电影的取景地——《桥》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分别位于黑山和波黑,我必须一连串走3个国家才能如愿。
在万米高空,不由得为这次匆匆忙忙地出发,感到有些好笑,也有些无奈。几个月前,某媒体宣布已有150个国家对我国免签,可基本都是针对外交或公务护照,绝大多数公民所持的普通护照,能免签的没几个,能免签且有航班的国家,更是少的可怜。
快降落时,飞机围着贝尔格莱德绕了多半圈,正好可以从空中俯瞰全景——城市北侧紧靠着多瑙河,西侧是萨瓦河,上面至少有5座桥,两河交汇处的右手有片绿地,显然是座古代城堡,老城区就应该在古城堡的旁边。它的下面,以及萨瓦河的左岸,都是新市区。事实上,在我小时候,并不知道塞尔维亚,只知道南斯拉夫,这俩不同国家的首都,都是眼前的这座城市。
下机后,来到移民局关口,递进护照,人家看了一眼首页,然后翻到后面,盖章,递了出来,全过程不到5秒钟。我已经去过30多个国家,入境如此神速,这是头一回。记得有一次去新加坡开会,因为家中还有事儿,我定了当天晚上的返程票,尽管只呆几个小时,移民局官员还是对我只带了两百块钱表示不安,气得我事后找到他的上司投诉,并希望他们做个培训:世界上有种叫信用卡的支付工具。
入境后,首先看到一个柜台出售电话卡,原本没想买,既然碰上了,就买一个吧,多少有些用。电话卡分为两种,售价分别是300元和600元当地货币——第纳尔,前者有效期好像是一周,于是买了后者。在国内,手机对我来说可有可无,特别是从不靠它上网(只用电脑上网),原因很简单,一是我的爱好比较多,实在没工夫把时间浪费在看手机上;二是手机推送比较厉害,久而久之,不仅视野会变窄,还会产生许多误解,就像袁克定给他爸特制的那份报纸。
但在国外,我对手机依赖度极高——有道翻译、谷歌地图、BOOKING订房,这三个功能随时都在用。不过,翻译与订房可以借助Wi-Fi,几乎所有咖啡馆、商店和餐馆都有信号,随时能连网。至于导航,有网用谷歌,没网就用探途离线。也就是说,有上网卡更方便一些,没有也无所谓。
买完电话卡,看到旁边有个提款机,可以用银联,可惜我没带国内的卡。拿出20美元在旁边的兑换柜台,换了1995第纳尔。
接着,走出航站楼,来到对面的公交车站。根据谷歌地图显示,此处有72路公交车前往市区的共和国广场,车费150第纳尔,上车时把钱给司机,得到一张现场打印的票。上车后,用BOOKING在共和国广场周边找,很快找到一家三星级旅馆,折合人民币300多块钱,位置很理想,下了定单。
机场到市区只有18公里,这趟公交车不走高速,而是穿越新市区,站特多,比较慢,大概用了四五十分钟,正好可以看看街景。
路上,有2个所见,印象最深。
第一是刚出机场,路边一连串的房屋上,都有中文标识,第一家是“娱乐大世界”,第二家是“超市”,第三家是“代办年检”。
第二是走了一段之后,两旁开始绿树成荫,看上去像是居民区,楼层不高,大概六七层的样子,楼与楼的间距特别大,树木茂密,到处都是停车位,每座楼的周围都停着许多车,架不住停车位更多,看上去停车挺方便。
公交车抵达总站,说是“共和国广场”,可实际上距离广场还有一段,车站处有个麦当劳,走地道过马路,再上台阶,走了3分钟,才到共和国广场。广场上主要有2个建筑,,对面的白色房子是国家剧院,左侧是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门前是米哈伊洛大公的骑马像,他是塞尔维亚的第3任大公(奥布雷诺维奇三世),19世纪前期在位,在位期间迫使土耳其军队撤出塞尔维亚,并试图建立大一统的南斯拉夫。
共和国广场南侧七八百米的地方,有座旧皇宫,它是19世纪奥布雷诺维奇王朝的宫殿,现在是贝尔格莱德的市议会。不远处还有座新皇宫,曾是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的皇家居所,现在是塞尔维亚总统的地方。
新皇宫旁边是个街心花园,花园的另一边,有座相当气派的建筑——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建于1936年。
过了国会大厦,朝着东南方向走几分钟,路边是圣马可教堂,这是一座东正教的教堂,拜占庭风格,外观很漂亮。
欧美国家的教堂,通常都可以随便进,没有售票一说。我每次沿着街走,遇到教堂,都喜欢进去坐坐,静静地呆一会儿。
从圣马可教堂往南,步行20分钟,是圣萨瓦大教堂,据说它是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所谓东正教,是由于罗马分裂所产生的——基督宗教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后来被罗马帝国承认,再往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基督宗教因此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
与刚才看到的圣马可教堂不同,圣萨瓦大教堂不仅面积特别大,而且金碧辉煌,很气派,就连地下室也是富丽堂皇。
看罢教堂,坐公交车返回共和国广场。据资料,上车购票,每次150第纳尔,如果在街边报刊亭买充值卡或一日通票,便宜很多。我只在这停留一天,买卡意义不大,于是选择现付。几分钟之后,返回共和国广场,旁边有条米哈伊洛大公街,它是一条步行街,两旁是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街上有许多商店、餐馆和咖啡馆。
广场上、教堂旁、街道两侧,到处都有咖啡馆,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典型特征,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很舒服的位置,可以坐下来,或喝点东西,或聊天,或看街景。
走了没多远,看到一家兑换点,又换了100欧元——11600第纳尔,貌似比机场稍微多一点儿。小时候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游击队员伊万到飞鹰药房接头,问店员:“有复方阿司匹林吗?”
店员说卖完了,随后推荐:“有比拉米痛,这药也不错。2600第纳尔。”
当时,我看到这儿时,有些惊讶,一小盒药居然2000多,第纳尔是什么钱呀?时隔多年,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它的模样。
在米哈伊洛大公街西边的另一条街上,有2个古迹,第一是王妃宫殿,主人是奥布雷诺维奇一世。刚才说到,广场上有尊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的雕像,这俩人是爷孙关系。想弄清楚他们,得从塞尔维亚历史说起。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塞尔维亚人迁徙到这一带定居,先后被保加利亚、拜占庭和奥斯曼统治,在奥斯曼统治的后期,塞尔维亚人起来闹革命,实力已衰的土耳其人在1830年承认了现实,塞尔维亚公国由此独立,当时的国土面积仅限于贝尔格莱德地区。带领大家闹革命的奥布雷诺维奇,成为公国领导人,这便是奥布雷诺维奇一世。他在位时,将市区里的土耳其建筑,改为如今所看到的欧式风格。传到第4世时,塞尔维亚公国改为塞尔维亚王国。
我不知道把这栋房子称为“开国领袖故居”,是否合适。它的面积不大,里面分为三层,二楼是女人与孩子的居所,一楼是男人区,地下室目前是历史文物的陈列。门票150第纳尔。
第二个古迹在王妃宫殿的斜对面,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教堂,叫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
米哈伊洛大公街的尽头处,过马路,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林间有座古堡——卡莱梅格丹城堡,也叫贝尔格莱德要塞。这座城最早是古罗马时代建的,现在看到的建筑,基本都是土耳其统治时期所留下的。虽然历史久远,但城堡随便进,就像咱们的街心花园。
正如刚才在飞机上所见,城堡所处的位置,是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据说,如果太阳落山时来到这儿,也许能看到很美的夕阳。
沿着多瑙河,出市区,往西走8公里,是泽蒙,这是一座小镇,同样紧靠多瑙河,镇内有个制高点——泽蒙塔,在这儿看景也不错。对于住在贝尔格莱德市区的人来说,周末跑到泽蒙休闲,吃点儿喝点儿,是个好去处。
我不能太过休闲,贝尔格莱德只是我的旅行序幕,接下来,还有2000多公里的路要走。
出发前,在租租车上预定了一辆波罗,这款车在我国风靡一时,如今喜欢的人虽然有所减少,但作为大众车主,我深知它的价值——最近几年,车媒主流都把目光对准车载互联网与驾驶辅助,这些东西挺不错,可在汽车面前,我认为应该排第二,排第一的是车本身,包括平顺、舒适、动力、方向、悬架,等等。大众汽车在这方面的功夫,是新势力们再过二三十年,也不可能学会的。
在欧美国家租车,与我国、泰国等不同,他们是把同一等级的车搁在一块。也就是说,下定单时是波罗,实际拿到的也许是波罗,也许是标致206、飞度、奥迪A1或宝马1系。这次我的运气不太好,拿到的是辆达契亚。这是个罗马尼亚的汽车品牌,它的1300曾进口到我国,以品质差著称,与同期波兰的波罗乃兹、苏联的拉达相比,粗糙至极,基本上跟苏联的莫斯科人有一拼。别看车破,刚进21世纪那几年,北京还有不少——当时紫竹院对面有家“拉莫达”,专卖拉达、莫斯科人和达契亚的零件——我手里曾有辆拉达2108,2009年办的报废,不是因为性能不行,而是迫于年检。让我惊讶的是,这次在塞尔维亚,居然看到两辆仍在使用的1300,可惜没能拍下来,只好在网上找到一张,仅供示意,因为该车尾部的造型很有特点。
达契亚后来被雷诺收购,利用法国人的技术,推出新一代车型,其中包括我租的这辆Sandero。
无论去哪个国家,我首先要做的,是买张地图,把兴趣点标在上面,路线随之产生。这是个很简单的技能,没什么技术含量,最大好处是路线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别人的旅游重复一遍。有人似乎不懂这个道理,单纯依靠导航,把路线制定视为很复杂、很神秘的事儿,每逢出门,首先四处寻找路书。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最讨厌的就是路书。因为那是别人的旅游,不一定符合我的兴趣。我要做的,是让旅游百分百符合我的兴趣,让自己高兴,让自己开心,让自己有满意的收获。
这次,我的想法是顺时针围着塞尔维亚、黑山、波黑转一圈,以《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为重点。其它的嘛,都是搂草打兔子,顺便看看就行。没想到的是,所谓重点,其实一会儿就看完了,而“兔子”打了一大堆,可谓喧宾夺主。
提车后,离开贝尔格莱德,往东驶去。虽然有高速公路,但我没走,为的是欣赏沿途风光,遇到有趣的,随时能停车。
前一段,基本上沿着多瑙河,它发源于德国,流经10个国家,最后在罗马尼亚与乌克兰的交界处注入黑海。
多瑙河沿线,城堡与要塞特别多,这不,才开了一个小时,就途经了斯梅代雷沃市,这里有座城堡,据说是欧洲最大的平原古城堡,建于1430年,是塞尔维亚王国为抵御奥斯曼而建的。
斯梅代雷沃城堡位于市区边缘,城堡的一边与市区相连,另一边紧靠着多瑙河。别看已有将近600年历史,却是免费开放,停车场也特别宽敞,还不要钱。
又往前走了一个小时,经过哥鲁拜克,市区规模很小,比刚才的斯梅代雷沃小,感觉不像城市,更像是个小镇,但镇上有家颇具规模的酒店,还有众多民宿,看来游客不少。过市区后大概5公里,路边出现一座古堡,外观比斯梅代雷沃城堡漂亮,也许正因如此,它不是免费的——根据谷歌地图显示,城堡10点开门,门票600第纳尔。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到这儿时是10点5分,景区大门依旧关闭,连个人影都没有。
事实上,即使开门,我也不是特别想进去,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觉得这类建筑,远观更好,就像油画。比如拉萨,我虽然已经去了10多回,却从未走进过布达拉宫,直到前年参加一个活动,才在主办方的邀请下,第一次进入。
哥鲁拜克城堡所在的地方,是峡谷的入口,犹如三峡的夔门。从这儿再往东,便进入铁门峡谷,这是一段自然景色非常壮丽的山谷。
哥鲁拜克城堡的对面,是罗马尼亚。那边也有一座城堡,与哥鲁拜克城堡左右相对,共同把守着这道“门”。
过了哥鲁拜克城堡,进入山区,途中还经过了德耶达普国家公园,它就是刚才说的铁门峡谷。但我一直沿多瑙河行驶,其实已经置身于峡谷当中,故未做停留,直奔扎耶查尔而去,从哥鲁拜克算起,共行车130公里。
扎耶查尔紧靠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国境线,是座历史古城,城中的老建筑,主要是奥斯曼统治时期留下来的。资料上说,这里还曾诞生出三位罗马帝国的皇帝。
市中心照例是个广场,旁边有博物馆、喷水池、酒店和咖啡馆。不远处还有一座看上去很普通的房子,谷歌地图说,它是19世纪奥斯曼统治者的宅邸。
市区西侧10公里处,是扎耶查尔的重点:菲里克斯 · 罗姆里亚那。这是罗马帝国末期的作品,是皇帝伽列里乌斯为母亲修建的一座城池,落成于公元311年,距今1700多年,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停车和游览均免费。
修建这座城池的那位皇帝,出身农家,因战功不断高升,直到在第一个四帝共治时期,被任命为凯撒,后来又成为皇帝。死后,他与母亲都安葬在旁边山上的墓里,正好可以俯瞰这座城。
这座城的名字,源于他的母亲,城中有宫殿、教堂、修道院、浴室、礼拜堂和凯旋门,宫殿被称为加莱里乌斯宫。虽然已经荒废多年,至今仍能看到许多遗迹,比如西门、城墙、宫殿残骸、碉堡,等等。宫殿里的马赛克地面,与我在意大利罗马和庞贝看到的,风格相同。
离开扎耶查尔,行车90多公里,历时1个半小时,来到尼什,它是塞尔维亚南方最大的城市,位居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之后,排名第三。市区紧靠尼萨瓦河,河畔有座尼什米兰一世广场,算是市中心。尼什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是君士坦丁,这位著名的罗马皇帝,就是在这儿出生的。他在位期间,一是宣布基督教合法化(米兰敕令),二是把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到拜占庭,更名为新罗马,也叫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与尼什米兰一世广场隔河相望,是尼什古堡。这是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土耳其城堡,免费开放。
尼什古堡建于18世纪,城中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唯有这座清真寺,基本完整地保存着。附近还有一座解放纪念碑,纪念尼什从土耳其的统治中解脱出来。
残破不全的遗迹,在古堡里能还能看到一些。比如火药库、蒸汽浴室,以及拜占庭时期的街道和温泉浴室。
距离古堡不远,有座集中营,这是二战时期的遗物。面积虽然不大,可展室里成百上千的照片,告诉人们,纳粹德国曾在这里杀过许多无辜的人。
离开尼什,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斯图德尼察修道院,根据谷歌地图显示,这一区间的里程为146公里,需要2.5小时,如果走高等级公路,得3个多小时,因为太绕。
我走的是普通公路,大概相当于咱们的省道,一路上都是山,每次翻山,都要历经曲曲折折的盘山路,很少遇到车,偶尔经过一些乡村,也显得极为恬静。
谷歌地图算的还挺准,正好两个半小时,来到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它始建于12世纪,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周边环境相当棒,接待设施也很完善,停车场距离修道院大门非常近,草坪周围备有桌椅,供游客休息,停车及参观均免费。
根据介绍,这座修道院曾是塞尔维亚最大的修道院,创建者是尼曼雅王朝的第一任大公:斯特凡 · 纳曼亚,这是塞尔维亚在中世纪的一个王朝。修道院保存下来的建筑,仅仅是原来的一部分,主要是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堂内有许多拜占庭艺术绘画,可惜不允许拍照。
看罢修道院,下一站是新帕扎尔周边的古迹。这一区间是77公里,没多远,但恰好遇到修路,单边放行,走了1个多小时。
途经新帕扎尔市区时,公路很窄,车辆极多,每逢路口,都得堵一会儿,再加上路边很难找到停车位,以至于我没有进城,直接奔郊外的古迹。古迹之一是斯塔里拉斯,这是一座古城,位于山顶,有条比较陡、且很窄的土路相通。站在山顶,可以看到刚才经过的新帕扎尔市区。
斯塔里拉斯是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建造的,是塞尔维亚最早的首都,13世纪废弃,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目前能看到城墙、要塞,以及诸多建筑的遗迹。
从山上下来,沿河继续往前走,几公里之后是索泼查尼修道院,它也是中世纪的遗存,堂内的壁画相当精彩。事实上,这一组世界遗产共有5处,比较出名的,除了刚才说的这两处,还有一座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索泼查尼修道院位于山谷当中,从地图看,如果继续往前,没多远便能脱离山谷,进入一片高地,于是驾车前往,果不其然,是一片相当开阔的草原,景色不错。
这片草原上的居民,似乎以穆斯林为主,不然不会有如此壮丽的清真寺。事实上,从新帕扎尔开始,我就发现街道的行人,多数都是穆斯林,很多人的相貌,特像小时候看的阿尔巴尼亚电影。
离开草原后不久,天黑了,我又用了将近1小时,来到一个叫图廷的小城,住了下来。旅馆旁边是清真寺,宣礼塔上的喇叭,正在播放阿訇念经,虽然一个字也听不懂,可悠扬的音调,挺好听。
下篇游记:如您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离开塞尔维亚,接下来我去了黑山。这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同时拥有很美的海岸线。对我来说,它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在于,电影《桥》中所表现的那座桥,就在这个国家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