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小燕子小班目标 小燕子长啥样手绢有啥用

儿歌小燕子小班目标 小燕子长啥样手绢有啥用(1)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燕子归来。3月中旬,眉山一早教中心的老师们在教完儿歌《小燕子》后,有一位小朋友天真地举手向老师发问:“老师,燕子是什么?”

于是,老师布置了一道亲子作业: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歌里唱的小燕子。但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全班16名小朋友有14位家长坦言没找到燕子。一家在湖滨路边偶遇燕子,一家甚至驱车30多公里回到了丹棱县的老家,才看到了儿时常见的燕子。

儿歌小燕子小班目标 小燕子长啥样手绢有啥用(2)

在乐山市启明星幼稚园,老师教小朋友们唱《丢手绢》的儿歌,玩丢手绢的游戏,原本想教育孩子们节约用纸、倡导环保的理念,但令班主任杨果没想到是,全班20多位小朋友只知道手绢可以玩游戏、变魔术等,竟无一人知道手绢可以用来擦汗或擦鼻涕。

如今,小燕子都很难看到了,手绢也几乎被纸巾完全取代,但《小燕子》、《丢手绢》这首儿歌却还在传唱。有家长认为,这些儿歌固然经典,但唱了几十年,难道就不应该有新的、更适合现在的小朋友传唱的儿歌吗?

娃娃不知小燕子 早教班布置作业全家观察燕子

3月中旬,眉山一早教中心内,老师王雪梅(化名)拍手教起2-3岁不等的小朋友学唱经典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唱罢休息时,有一位小朋友天真地问:“老师,小燕子是什么?我要小燕子。”

难道如今的孩子们不认识小燕子?

“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谁看见过小燕子呀?”王雪梅向10多名小朋友发起了问,但回答她的是孩子们的一脸懵懂。

今年23岁的王雪梅,自小看着自家屋檐下的燕子,唱着这首歌长大,对于小朋友不认识燕子,王雪梅有点意外。

光唱肯定不能对这么经典的童谣有更深的理解。随后两天,王雪梅陆续向来接小朋友的16名家长一一说起此事,并希望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看看燕子,让孩子们对小燕子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八成家长没找到 有人驱车30多公里看燕子

王雪梅对汤样夫妇说时,汤样并不在意,他和王雪梅的想法几乎一样:不就是带着娃娃去看燕子嘛,好简单的事。

3月18日,汤样带着妻女开车出门,按照最初的思路,他信心满满的准备直接找平房区,但城区里满是高楼,好不容易找到几处平房,也没有发现燕子的踪迹。随后,他又来到眉山市湖滨路,东坡湖上鸟儿不少,但一些鸟儿飞得远远的,是不是燕子,连汤样自己都分不清楚。不甘心的汤样又驱车来到岷江对面的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在朋友的农家乐里,麻雀倒是看到了不少,但燕子,一只都没有找到。

如果只是汤样一个家庭,王雪梅不会说什么。到了3月20日周一,班上16名小朋友的家长,有14个称没有找到燕子,但这些家长都从网上搜了燕子的视频,放给了小朋友看。

2个找到燕子的家庭,一家称是在湖滨路上休息时偶遇燕子,一家称自己驱车30多公里回到了丹棱县的老家,才看到了儿时常见的燕子。

记者实地调查 六成小朋友没看过小燕子

王雪梅的失落并非偶然。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眉山多个幼儿园的大中小班,超过六成的小朋友没看到过真实的燕子。在看到过燕子的三成小朋友中,九成以上的小朋友们都不明白燕子和其它的小鸟有什么不同。

在东坡区的一所幼儿园的大班,一些见过燕子的小朋友很骄傲地描述着:“小燕子穿着黑衣服,白白的肚子,尾巴是剪刀……”

当问他们在哪儿看到过燕子时,回答多为:在电视上,在书上看到过,老师教我们认识过……

在仁寿县一所幼儿园的大班,有四成左右的孩子自称看到过燕子。这其中,大多数是在老家或乡下的亲戚家中见到过燕子。

可爱的燕子贯穿了从事幼教多年的丹丹老师的整个童年的记忆。自从住进城后,燕子也渐渐淡出了丹丹的生活。她说,近几年除了在湖滨路散步时偶尔能看见一闪而过的燕子外,如今在眉山城里已经很难寻觅到燕子的身影了。

小燕子都很难看到了,《小燕子》这首儿歌却还在传唱。汤样觉得,《小燕子》这首儿歌固然经典,但唱了几十年,难道就不应该有新的、更适合现在的小朋友传唱的儿歌吗?

唱儿歌《丢手绢》玩游戏 无一人知道手绢用途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3月29日下午,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在乐山市启明星幼稚园里响起。

该园大一班班主任杨果正在给小朋友们上课,由于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小朋友们唱得非常整齐。“接下来,我们玩丢手绢的游戏好不好?”

“好!”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很快围成了一圈蹲下玩起了丢手绢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在椅子上排排坐好。杨果一只手拿着手绢,另一只手又拿出了一块小毛巾,“大家知道毛巾和手绢都是做什么用的吗?”

小朋友们争相举手,“毛巾可以擦手!”“毛巾还可以洗脸!”“手绢可以做游戏!”“手绢还能变魔术!”杨果对孩子们的答案表示肯定,“你们知道手绢还有什么用吗?”

一场特殊的环保课 幼儿教师呼吁重拾丢弃的手绢

“那大家知道卫生纸是怎么来的吗?”杨果又拿出一张卫生纸,询问小朋友们。有小朋友回答,纸是大树做的,也有是竹子做的。

“如果我们多用卫生纸,是不是就要砍伐更多的大树或竹子啊?”杨果告诉小朋友们,所以平时我们一定不能浪费纸张,如果用手绢的话,将会节约很多纸张。

根据杨果的安排,这原本就是一堂特殊的环保课。“记得我们上幼儿园时,每个小朋友胸前都用别针别着手绢,方便老师给小朋友随时擦汗、擦鼻涕。要做游戏时,还被拿出来当道具。”杨果说,如今这一“贴身之物”却渐行渐远了。

“纸巾方便、省事,但造成的能源浪费、二次污染也不可小视。”据杨果介绍,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她发现有部分幼儿存在浪费纸巾的现象,所以想给孩子们们上这一堂环保课。

长:传统儿歌历久弥新 传递“精神力量”更重要

其实,眉山家长汤样的困惑,并非个案。对此,杨姣也表示理解,现在“小燕子” 很少飞入寻常百姓家,“手绢”也几乎被纸巾完全取代,街头也看不到“卖报的小行家”了。但是她认为,这些经典儿歌不能放弃。

杨姣介绍说,对于儿歌教学,他们多是按主题教授,并进行筛选。一些歌词里传唱的不常见的事物,如小燕子、一分钱等,教学时会播放照片或者视频,而且教学之前一般都会从故事引入,以提升幼儿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

在杨姣看来,有些具有时代背景的传统经典儿歌并不“过时”,幼儿教育强调“情趣”,家长对这种儿歌教育的认可度更重要。歌词里的事物消失了,但教育的意识和方法可以改变,让孩子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内涵更重要。

杨姣认为,“穿花衣的小燕子”传递了春天的朝气蓬勃,“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蕴含了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丢。还有“粉刷匠”的努力劳动精神,“丢手绢”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这些传统儿歌会历久弥新,传递的‘精神力量’更重要。”

吁:儿歌有断档 应鼓励更多的人创作优秀童谣

多名幼儿园长坦言,在教学上很难看到实物的,幼儿园里会用一些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地感受。因为教学不直观的话,小朋友没办法想象,选择游戏和教学活动需要贴近生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幼儿园长称,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城里的小朋友见小动物的频率比乡下的低。为了让小朋友更加理解儿歌,之前幼儿园里还养过一些常见的小白兔、小鸭子等动物,但这段时间禽流感比较多,幼儿园就没有养了。

对于儿歌是否过时或断档了,该幼儿园长称,一些儿歌过时,主要体现是民间童谣上,比如南方童谣不一定适合北方的小朋友传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童谣的选择上需要多方考虑。

东坡区实验幼儿园肖峥嵘坦言,虽然《小燕子》这类儿歌依旧受到现在的小朋友的喜欢,但儿歌有断档的现象。以前的一些儿歌因为韵律、歌词等原因,虽然传唱了几十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老的儿歌和童谣和现实生活发生了脱节。比如一分钱现在几乎都觅不到踪迹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童谣传唱起来就不太直观。

网上一种观点称,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当代童谣已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脱离生活、没有童趣、太注重教化功能,与童谣创作者长期形成的僵化的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

肖峥嵘、杨姣等认为,现在适合小朋友传唱的儿歌、童谣不是特别多,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一些儿歌打动不了人。好的童谣、儿歌越来越少,只能传唱以前的儿歌,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创作好的儿歌、童谣,或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再创作,从而赋予这些老童谣、老儿歌新生命。

儿歌小燕子小班目标 小燕子长啥样手绢有啥用(3)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蒋麟 顾爱刚 摄影报道

编辑 杨渝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