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

本文作者简介:王红霞,笔名陌上飞舞,记者,市作协会员,江苏省文学志愿者,爱好摄影,喜欢旅行,文章发表于省市县多家网站、公众号平台以及报刊,约400篇,达20万字。

再次走进宝应北大街是庚子年五月中旬的下午,那天的气温一下子窜到了三十二度。经过特别漫长寒冬后,夏天就这么突兀地来了,才睡醒的春天一时也懵了。

而老街一如既往又特别清醒地守着自己的平静,每一天都过得自在从容。这一片低矮的老旧建筑虽没有周围的现代楼房高大气派,有的因年久失修已少有人住,然而,保持着宝应明清至民国初期风貌特征的巷子显得格外的古朴幽深,巷子不宽,但来来往往没有人因为狭窄的间距而撞到对方,住在巷子里的人向来包容忍让,人善心宽。

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1)

距第一次走进北大街有快三十年了,那时,我在中大街老中医院里面的宿舍住着。向南走几步是城乡有名的百货公司,过年时到大新桥的药店里借碾子压芝麻,到对过的文教食堂里打过饭,和舅母一起到中医院北边路西侧的粮店领每个月定量的米,粮店斜对面是糕点厂,但只有过年过节糕点厂门市的生意才火爆,还有几家卖日常用品的小店,再过去有水产公司、城北小学……

巷子的石板路比乡村的土路要干净许多,因此,住在那里的一年时间里,无事我便喜欢在巷子里走来走去,即使雨天出去买东西或是逛逛,脚上不会黏了比鞋还重的泥土。

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2)

一晃,离开这里几十年了,巷子还是那个巷子,但很多地方变了。日杂公司现已是公证处,糕点厂改成浴室,中医院三年前撤了,现改做医生宿舍,改变的还有很多……原来热闹活跃的巷子变得沉默清冷。小孩长大,大多都走出去了,大人变老,有的还守在老屋。

小巷里的人虽过的日子各有不同,但生活稳,心态好,邻里和睦,寿命也长。

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3)

走过巷口的百年老店“真凤园”,早些年吃过他家的早茶锅贴和晚上的饭菜,所以记得。北大街向北就是北门外大街(巷子里的人口头上都习惯了把这两处统称北大街),经过坐在门外椅子上闲谈的两个老太太身边,感觉老太太面容慈祥的非同一般,又折回头,走到跟前问她们好,随即也问出她们的年纪,一个说97岁了,一个说小她10岁,才87岁,我说你们都小住呢!

正说着又来一位看上去年轻些的老太太,果然她说,我比这位87岁的还小10岁呢!她们两个最小,数我最老。

她一说完,三个老人同时哈哈笑了起来。

今年都闷在家里几个月了,现在能出来坐坐说说话,透透空气吹吹风,互相问候,多好啊!

97岁的老太太头发雪白,清瘦,眼有神、耳不聋,衣服没有皱褶,领子扣得整齐,几乎没有牙的嘴因没装假牙而瘪着,更显脸小如巴掌,脸上的深刻的纹路是饱经的风霜、沉淀的岁月。

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4)

没说几句,她站起来向两位老邻居打招呼,我要回去烧晚饭了。

我吃惊地问目送她的两位老太太,她们说这位高寿的老太太自己一个人烧三顿饭,精气神不要太好哦!还自己洗衣服。

如此,活个100岁是没问题的。

是的是的!肯定能活到100岁,她们比我还笃定地说。

她们都是在老巷里生活了一辈子,经历了最艰苦贫寒的日子,但依然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那时吃过的苦,现在加倍偿还她们的是幸福。人慈心善,她们都能活到100岁,甚至超过。而曾经住在此处、受北大街民风滋养、今也有80多岁的舅母也会如此静享晚年。

北大街的现状(北大街的平静与从容)(5)

巷子民风淳朴,文化深厚。北门外大街有关帝庙遗址,西灯笼巷里仍保存着老建筑杜家大院,磨子口里有慈善家孙荫庭,百岁坊里有京剧鼻祖高朗亭,还有泰山殿遗址等……

巷子一路往北,不是笔直的那种,有弧度,有拐角,但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望见巷深处悠远的静谧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