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细节(老张乱说西游记)

在开聊之前,先说一部60年代的绍剧电影《三打白骨精》。电影故事做了改编,“三打”并没打死白骨精,悟空被撵,唐僧被虏。白骨精邀老母来吃唐僧肉(借用平顶山九尾狐狸情节)。电影跨过“波月洞”一节,八戒智激美猴王。悟空变作九尾老母让白骨精重演“三变”,唐僧看了懊悔不已。故事跌宕、紧凑,看得十分过瘾。

毛泽东主席在观看演出后写下著名诗篇:“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细节(老张乱说西游记)(1)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绘画:赵宏本、钱笑呆

我们书归正传,开始乱说《四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话说唐僧自从吃了人参果,感觉像脱胎换骨了一般,身上多了股使不完劲儿,镇元大仙好留歹留,五六天后,红光焕发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辞别五庄观,继续赶路。

自进了白虎岭,师徒二人说话就开始呛。悟空托词、借口一堆,唐僧陈芝麻烂谷子没完,不免叫人怀疑是不是人参果吃多了,急火攻心。

以往唐僧喊饿,悟空二话不说,打个呼哨一去千里,片刻化回斋饭。这回悟空好像带着起床气:“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处买去,往哪里寻斋?”实际在告诉唐僧:老孙懒着动,你忍着吧!

唐僧脸面挂不住,小家子气上来,直接打头儿说起:没我,你还在五行山下压着呢;没我,直到死你也出不来!如今用完我了,就犯懒不听话了。

猴子当然不服软。

唐僧便一改出家人谨言少语:不懒怎么不去找饭?不吃饭哪来力气走路?不走路怎么上西天……BulaBula。周星驰塑造的话痨唐僧可能就打这来的。

悟空的话更是夹枪带棒:您住嘴吧,谁不知道你是个装13的主儿,占不着理就拿紧箍咒压人。您下马端端正正地坐稳了(继续装),我这就找饭去。

这猴子嘴上说去找人家,只是往高处一跳,见南山一片桃红,让唐僧等着,他去摘桃。

唐僧虽然嘴上功夫不及猴子,但说出话来也是风言冷语:出家人能吃上桃子,那该是多大福气呀!最后甩给猴子一句“快去!”,其实就是“滚”!

这一段下来,感觉师父不像师父,徒弟不像徒弟,犹如村妇吵架一般,无端无故惹出一段恩怨。是作者有失笔力?从后面师徒二人三次交锋来看,应是作者有意挑起师徒间隙,为接下来的故事做铺垫。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细节(老张乱说西游记)(2)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绘画:赵宏本、钱笑呆

不出意外的话就该出意外了,这山里还真有个妖精。几年前她就听家人说唐和尚是金蝉子转世,十世的好人,吃他一块肉能长寿长生。这是本书第一次提到“吃唐僧肉可长生”,来源是白骨精的“家人都讲”,自然真假不能考证。

书中对白骨精的来历只字没提,而她所谓的“家人”直到她死也没出现。因此,有人搜肠刮肚为这位白骨夫人找了一个立脚点,结合吃了人参果后“脱胎换骨”,说“尸魔”就是凡人身上的“三尸”,三打三尸离体,唐僧才脱离凡胎。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读者自断。

从行文上看,白骨精作为一个回目的主要人物,应该对其有形象刻画,而作者只做了变化后的人物描写,反观白骨精本人却像一张白纸,无形无性——长什么样,怎个打扮,性情如何,读下来没一点印象。由此可见,白骨精没有被当做人物去描写,而是当做推进情节的外部因素,着墨点在于“淬炼”师徒。

如果说人参果使唐僧急火攻心,而白骨精变化的小姑娘却让唐僧虚火烧脑。

妖精左手一个青砂罐儿,右手一个青瓷瓶儿,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在唐三藏眼里分明就是香汗淋淋,娇喘吁吁,书中没用“说”而用“叫”字,可以想见,唐僧几乎一蹦而起:刚才谁说的没人家?你们看,那不是来了一人!

看似唐僧因悟空“没有人家”的话反驳,而让我们不由不说“师父,稳重,稳重”。

猪八戒一见来了精神:你们坐着都别动,我去看来!

老猪整整衣服,假装斯文,腼腆走向前。远看则已,走近便看进了肉里,冰肌玉骨,领露酥胸,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半放”“才开”把八戒弄得凡心荡漾,胡言乱语叫了一声“女菩萨”,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堪比“舔狗”。

当听说斋僧给饭,呆猪乐得跑出了个猪癫风:“师父,桃子吃多了胃冒酸水,来了斋僧的了。”

此时的妖精在八戒眼里是诱人的美女,那么在唐僧眼里呢?同样一句“女菩萨”便暴露了唐长老内心的躁动——人参果的功效发了。

家住哪里?给我饭吃,可有什么心愿要许(贫僧一定会满足你的哦)?

当听说二八佳人才嫁人,你看唐僧怎么说:有父母,有丈夫,他们不出来,偏你一个年轻小媳妇来还愿,这可是不尊妇道呀。

出家人本是六根清净,无色无空,而我们的高僧唐长老,却在妇人不见妇道时见了妇道,他已动了凡人之想了。

这句话听似在规劝妇人,实则是在试探——我说你不守妇道,就是看你怎样反应:若生气,我仍是正人;若不生气,馋嘴的猫儿至少赚个眼饱口腥。

提“妇道”,唐僧失态了。

我不吃你的饭,你丈夫骂你怎么办?

如果换做时下,男人对美女说“我不能单独和你吃饭,你丈夫知道了怎么办”?你琢磨这话,可会有点儿欲擒故纵的意思?

老猪早已耐不住:没主见的和尚真磨叽,有饭三人分不好,非得等到(猴子回来)四人分了才吃。可见在老猪看来,唐僧面上装着正人君子,到底还是要吃的。于是,一嘴拱倒了罐子就要动口。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细节(老张乱说西游记)(3)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绘画:赵宏本、钱笑呆

悟空证实了唐僧的凡心。猴子用事实说话:我做妖精时,想吃人了“就变金银,或变美女,有那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

不可能,这女子不是妖精,是个好人!其实唐僧想否定的是“我不是你说的那个‘痴心的’,但越争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里的孙悟空作为唐僧的“磨炼”,显然不能给唐僧留有余地,直接掀了盖子:“你见她那容貌,必然动了凡心。”接下来的话更是戳破了唐僧心事:“若果有此意,猪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搭个窝铺,你与她圆房成事……”

唐僧羞得光头“彻耳通红”,心只顾颤,哪还做得出反驳。

悟空趁此间当头一棒,女子横尸荒野,妖精解尸而去。显然,唐僧还没被棒醒。

接下来的二打,三打,妖精的变化和说辞更是漏洞百出。

“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岁还生产?”

面对事实,唐僧几次词穷,而猪八戒偏忘了猴子的“哭丧棒重”,一而再替唐僧“补缝”,使唐僧一次又一次重新咬紧牙关“不是妖精,是好人!”他无非是在为自己的凡心狡辩。

猪八戒和孙悟空本无间隙,为何执意要在师徒之间拱火,直至撵走大师兄呢?此一回可把唐僧和八戒当一人看,八戒所为即是唐僧所想——老猪是唐僧的外在表现,老猪的说辞正是唐僧为自己的辩白。因此,两人实为一人,一心一意,欲盖弥彰。

在这一回里,沙僧像隐了形,就连孙悟空临别做交代时,沙僧仍没说一句话。因为孙悟空的对立面不是猪八戒,而是唐僧,沙僧是从来不反驳师父的。

唐僧必须逼迫孙悟空离开,因为他目前不想,也不敢面对现实。

师徒能不能重归于好,并不取决于孙悟空能不能服软,而是唐僧能不能真正地“脱胎换骨”。因此,在书中,唐僧在经历了一次“兽变”之后,孙悟空才回来,而使唐僧重新为人的并不是孙悟空吹出的那一口仙气,而是被孙悟空道破的那颗凡心。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细节(老张乱说西游记)(4)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绘画:赵宏本、钱笑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