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商业模式详解(最前线美团上市后首次架构调整)

登陆港交所40天后,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启动了组织升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团商业模式详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团商业模式详解(最前线美团上市后首次架构调整)

美团商业模式详解

登陆港交所40天后,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启动了组织升级。

36氪获悉,美团点评CEO王兴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美团新一轮组织升级启动。这是美团上市后的首次架构调整。今年9月,美团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王兴在内部信中表示,美团在战略上将以“吃”为核心,更加聚焦“Food Platform”,因而组建了用户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新业务方面,美团进一步明确了快驴事业部和小象事业部的负责人,继续业务探索,并成立了LBS 平台,包含LBS 服务、网约车、大交通、无人配送等部门。

美团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发生在2017年12月1日。王兴同样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美团将聚焦于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核心生活场景。在前台业务体系上,美团还成立了新到店事业群和大零售事业群。

当时的美团正处于全力发挥“飞轮效应”的阶段,结构调整后便迅速推进新业务,尤其是在出行方面与滴滴展开正面较量,还一举收购了摩拜单车。或许是经历几次不那么成功的业务边界探索后,美团有了“收心”的想法,美团打车上海站之后便没有再开新城。

美团在IPO招股书中提到,将通过精简摩拜营运人员等手段来整合共享单车业务、预期不再进一步拓展网约车服务;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也在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将不会加大对网约车业务投入,会把注意力转向已经领先的外卖配送及“Food相关的”业务。

如今来看,新的组织架构确实更加集中于到店和到家两块餐饮相关的业务:为核心业务组建到家事业群,包含外卖、配送、闪购、智慧厨房等业务;此前归属于旅游板块的住宿、境内度假、榛果等业务,也全部划归到新组建的到店事业群;为进一步提升效率和升级服务能力,美团还组建了用户平台。

而到店和到家,正是阿里借饿了么和口碑攻击美团的两大“武器”。美团上市前后,饿了么动作不断,不仅与口碑合并成为一家新公司,还将百度外卖升级为饿了么星选,开启外卖严选时代。美团此举,或许也是应对阿里方面猛烈的进攻。

面对日益强大的对手,美团将愈加重视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之争。

附王兴内部信全文

聚焦核心,苦练基本功——围绕 Food Platform 升级组织

各位同事:

为更好地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我们将战略聚焦 Food Platform,以“吃”为核心,苦练基本功,建设生活服务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公司决定对组织体系进行如下升级:

1、组建用户平台,包含美团平台、点评平台、服务体验平台部等部门,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用户平台由王慧文负责,点评平台继续由黄海负责,与王慧文搭档

2、组建到店事业群,统筹到店餐饮、到店综合、住宿、境内度假、榛果、营销平台(广告平台与品牌广告)、RMS(SaaS收银与点餐)、聚合收单等业务,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帮助商户提升效率。任命张川为到店事业群总裁。

3、组建到家事业群,统筹外卖、配送、闪购、智慧厨房等业务,持续提升即时配送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到家服务。任命王莆中为到家事业群总裁。

4、快驴事业部,由陈旭东负责,为商家提供优质供应链服务。

5、小象事业部,由陈亮负责,继续深耕生鲜零售,提升消费体验。姜跃平因家庭原因转任公司高级顾问,关注公司战略和生鲜零售行业布局。

6、成立 LBS 平台,包含 LBS 服务、网约车、大交通、无人配送等部门,进一步增强 LBS 基础服务能力。LBS 平台由王慧文负责。

7、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让我们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长期有耐心。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王兴

2018年10月3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