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解读(庄子秋水一)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怎样认识外物。

此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与判断的不易。其鲜明的思想特色和隽永的文字魅力一直让后世人津津乐道。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①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②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解读(庄子秋水一)(1)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③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④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

①旋∶改变。

②野语∶俗话。

③礨(lěi) 空∶小穴。

④稊(tí)米∶像稗子一样小的米。

庄子秋水解读(庄子秋水一)(2)

【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时而降,流水汇入黄河,水面汹涌,两岸和水中小洲上的牛马都不能分辨。河神很高兴,认为所有好的事物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前行,来到北海边,向海的东边望去漫无边际。于是河神不再得意,对海神感叹道∶"俗话说,'听到上百条道理就认为天底下没有能超过自己的',指的就是我了。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以前我不相信,可当我看见你的浩瀚时我就明白了,自己差点成为笑话。"

庄子秋水解读(庄子秋水一)(3)

海神说∶"井底之蛙,因生活所受的限制而不知道海的宽广;夏天生长的虫子,因生的时间限制而不知道冰;乡下的书生不能与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他们被束缚。现在的你从水中小洲出来,看见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丑陋,就可以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所有的水流在最后都汇聚到大海里,而海水从不会溢出,海水也从不会减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雨旱水涝,都影响不了大海。这说明海的宽广不能以数量为计。而我从不自满,自从明白我是由天地的形体、阴阳的元气形成以后,我就知道自己在天地间就像小石子、小木屑一样渺小。因为我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敢自负。想一想,四海存于天地间,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沼泽之中。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于四海之内,就像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事物的单位为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在九州聚集,粮食生长在这里,舟车在这里行驶,每个人都是其中之一;一个人与万物相比较,就变得渺小了。五帝相继,三王相争,仁人忧患,贤才操劳,在这天地间都变得渺小!伯夷辞让王位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帝王以显示渊博,这也许是他们自满,不就像你先前的得意一样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