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

#历史开讲#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即位后,要解决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定都问题。

根据当时金兵不时南侵以及应天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南宋朝廷不可能长远在那里建都。但是,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在当时着实经过了一番周折。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李纲拜相后的第二天,就向赵构提出了巡幸方案,认为“关中为上,襄、邓(今河南邓县)次之,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又次之”。他还建议定四都,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东都,再加上汴梁(今开封市),并叫地方官修葺城池,建造宫室,积储粮草,以备皇帝巡幸。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1)

李纲像

李纲提出的理由是:“一则藉巡幸之名,使国势不失于太弱,二则不置定都,使敌国无所窥向,三则四方望幸,使奸臣无所觊觎”。他要赵构在出巡之前先回汴京拜谒宗庙社稷,以安定民心。

赵构同意了这个方案,并叫留守司修治京城,准备车马还阙款谒宗庙。但由于当时正值即位之初,国事纷繁,一时走不起身,于是就拖了下来。

半个月后,汴京留守使宗泽也上了一道奏疏,表示反对赵构巡幸建康,他认为高宗应该暂时留在应天府,然后直接返回汴京。

到了七月中旬辛丑(十三日),赵构下了一道诏书:“朕根据时势并权衡,准备效法古时帝王的巡狩,驻跸在城郊,号令召集军马,以防金人在秋高气寒时再来犯界。金人来时,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

已诏奉迎元祐太后、津遣六宫及卫士家属,安置在东南。朕与群臣将士,独留中原,以为尔京城万方百姓请命于皇天。这样,庶几天意昭答,中国之势安定下来,再归宅故都,迎还二圣。”此诏书由李纲颁发到两京。

可是过了几天,赵构听了中书侍郎黄潜善、枢密院事汪伯彦等投降派的意见,准备巡幸东南,亲自颁了一份手诏,大意是:为了避开金人的威逼,现在暂时不能去汴京,先去东南巡幸,等到明年春天再回故都。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2)

宗泽像

这份诏书一下,李纲极力反对,他透彻地分析了当时形势和驻跸西北与东南的利弊关系之后,希望赵构能够暂幸襄、邓,以安天下之心。

他认为,襄阳、邓州西邻川、陕,可以召兵;北近京巖,可以进援;南通巴蜀,可以取货财;东连江、淮,可以运谷粟。而且山川险固,民物淳厚,等到两河就绪后,即可还汴都。

赵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当场收回了诏书,并在第二天由赵构亲自主持,进行了一次定都问题的讨论,李纲、黄潜善、汪伯彦等大臣都参加了,最后赵构同意了李纲的意见,决定巡幸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并作了一番部署,定于秋末冬初启行。

当时,赵构虽然用了李纲议营南阳的意见,但朝中多数大臣都不同意这个方案,卫尉少卿卫肤敏、中书舍人刘珏都提出异议。

卫肤敏说,南阳城不高,池不深,地域不广,怎能容得下千军万马。而且离河北又近,易受金兵袭击,而建康负山带海,是东南要会之地,应该暂时到那里去,待国势稍有起色,再回汴京。

刘珏分析得更加透彻,他说:在南阳固然易以号召四方,但今日兵弱财力枯竭,陈、唐诸郡新近遭遇了战乱,在此补给十分困难,南阳城防薄弱不可依恃。金人擅长的是骑兵,但不习水战,金陵天险,前据大江,可以固守,东南久安,财力富盛,足以待敌。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3)

赵构像

这些议论在当时来讲,道理是十分充足的,所以黄潜善、汪伯彦以及其他士大夫都同意这些意见,于是定都的去向问题,基本上就这样定下来了。

以上的事情均发生在建炎元年六、七月中,到了十月初,由于金兵突然南侵,赵构便乘坐御舟沿着大运河,经过泗州(今江苏泗洪、安徽泗县一带)、宝应(今江苏宝应县),十月二十七日到了扬州。

赵构在扬州住了一年零四个月,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兵左副帅宗维驱兵南下,攻下徐州,一口气冲到了扬州附近。宋高宗匆匆逃难,匹马渡江,到了镇江。

第二天,宋高宗便召集大臣计议今后行止,吏部尚书、枢密院事吕颐浩、户部尚书叶梦得等多数大臣,主张留跸镇江,他们认为留守镇江,可为江北声援,否则金兵渡过江来,就不可收拾了。

御营都统制王渊却认为“暂驻镇江太危险,镇江只可以挡住正面来的敌人,倘若金兵自通州渡江据守姑苏,那就糟了,还不如去杭州,杭州有两道江河相隔,形势险要,比较安全”。

议论的结果,从内侍到当时的宰执黄潜善都同意这个意见,赵构才决定暂时到杭州避难,这应是定都杭州的最早动议。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4)

金人南侵

宋高宗赵构第一次到杭州是建炎三年(1129)二月壬戌(十三)日。他由海道入杭,听到这里的县名叫仁和,十分高兴地说:“此京师门名也。”

当时,汴京有仁和门,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陈桥兵变,披黄袍就是从仁和门入汴京即皇帝位的。这个巧合就更加坚定了他暂时驻跸杭州的意念。

原来,杭州原名钱塘,五代时梁龙德二年(922年),吴越钱镠析割钱塘、盐官两县之部分土地,置钱江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氏纳土归宋,改钱江为仁和”,取“不动干戈,仁慈和平”之义,至今杭州有仁和路、仁和里等地名。

赵构到了杭州后,本想在杭州的西北、风景秀丽的西溪建造行宫,以便和北宋皇宫建在汴京西北相对称。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重重隔断”,在这里建造皇宫,当然十分理想。

但是考虑到财库拮据以及当时的军事形势,只得放弃西溪,利用杭州南面凤凰山麓的州治暂时居住。于是,当时赵构说:“西溪且留下”,至今这个地段有“留下镇”和“留下街”等地名。

杭州州治原是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镠建造的宫城,建筑依然完好。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州治面临钱塘江,背靠凤凰山,地势十分有利,风景也不在西溪之下。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5)

南宋皇城

赵构到杭州后第二天就下了罪己诏,并采取了几项措施:提倡节俭,减少宫廷开支;号召军民推举有谋略的人才,可直接授以官职;出米十万斛减价粜给东北流寓之人;罢去黄潜善、汪伯彦的官职。这些措施虽然只是为了掩饰造成扬州屠城惨案的罪责,但在当时也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赵构在杭州住了不到一个月,于建炎三年三月初五,又突然爆发了南宋历史上有名的“苗刘之变”,这场变乱前后一个月就平息了。赵构复位,处理了变乱引起的遗留问题之后,便下诏移跸建康。

建康是应天府即位以来多数臣僚认为比较理想的帝都之地。但过不多久,金术又大举南侵,同年九月十八日,赵构重新返回杭州,并升杭州为“临安府”。

然而金兵追赶甚急,他只得下海逃难,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兵渡江来追”。

建炎三年十二月,浙东制置使张俊在明州保卫战中打了个胜仗,杀敌千余人,这是几年来第一次打败金兵,“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敌自中国以来,未有一人敢婴其锋,至此而军势稍张矣!”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6)

南宋楼船

但是过不多久,张俊从水路退出,明州仍为金兵所陷。赵构下楼船航海,先至定海,然后到昌国,再到台州与温州。金兵以舟师袭御舟,追300余里。

但是,金兵一方面因害怕孤军深入,被韩世忠、岳飞等抗金将领截断后路,另一方面海上风大浪急,金兵不擅海战,只得引兵退还。

建炎四年(1130)四月,赵构一行从温州移还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府”,取“绍(继承)祚(皇位)中兴”之意,第二年改元为绍兴元年。

赵构在绍兴住了一年零九个月,于绍兴二年正月返回杭州,而后几次去建康指挥抗金战事。绍兴五年(1135)二月,高宗从建康回到杭州后,开始建太庙,“遣太常少卿张铢迎神主奉安,帝行款谒礼”。

到了绍兴七年二月,赵构又去建康,住了一年,于绍兴八年(1138)三月移跸临安,下诏以临安为“行在所”,正式定为行都。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7)

钱塘胜境

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这件事,根据当时中原残破,政权未稳,盗贼蜂起,而气焰嚣张的金兵和伪齐刘豫的军队又不时大举向南进犯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权宜之计。

建炎三年二月丁巳(初八日),赵构从扬州逃到镇江,又从镇江到无锡县,虽然暂时移跸杭州这件事在镇江已经定下,但赵构心里还觉得不踏实,放心不下。

于是,在无锡再次召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卫肤敏入对,因卫肤敏在扬州时曾几次上言,认为扬州非驻跸之地,请赵构早到建康建都。

这次入对,卫肤敏对赵构说,眼前金兵追赶甚急,为今之计,只得“暂图少安于钱塘,徐诣建康”,赵构采纳了他的意见,才最后决定移跸杭州。

其实赵构心里也很清楚,“余杭地狭人稠,区区一隅,终非可都之地。”他在杭州住了半个月后,于建炎三年三月初一便下诏:“金兵已退,当进幸江宁府(今南京市),经理中原。”

可是到初五就发生了苗刘兵变,诏令没有实行。在“建炎复辟”后,他马上由杭州移跸建康,这一次是下了决心的,把太后、六官都带去了。同年闰八月初一,赵构关于定都这件事,再次征求臣僚们的意见。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8)

韩世忠抗金

到了中旬,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金兀术亲自率领大军直扑江南,赵构再次召集诸将,问以驻跸之地。御前右军都统制张俊和御营都统制辛企宗劝他退避到长沙去,赵构听了很不满意,气得晚饭都没有吃。

这一逃跑主张,也遭到了韩世忠、吕颐浩等大臣们的反对,赵构才决定先回到杭州再说,这样才第二次重返杭州。

建炎四年正月,赵构航海至温州,降下手诏,关于今后行止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同年四月回到绍兴,逗留了一年多,赵构没有急于返回杭州,一方面固然是形势不稳,而主要是今后去向和定都问题没有最后定下来的缘故。

实际上,根据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客观地理环境,杭州具备的有利条件是:

一是在地理位置上,“钱塘有重江之险”,浙西水路四通八达,进可攻,退可守,金兵虽众,不易深入。

二是唐代以来,杭州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唐代宗永泰初(765年),杭州已是“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五代时,经吴越国王钱镠等几代经营,钱塘“被兵最少,而二百年间,人物日以蕃盛,遂甲于天下”。

北宋时,杭州已是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了,当时人口已近20万户,超过了建康(12万户)、平江(15万户),是江南人口最多的一州。

经济也十分富庶,丝绸、造船、刻书、酿造和手工艺品都十分发达,驰名全国,每年商税收入高达17万3千贯,居全国第一位。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9)

南宋疆域

三是交通发达,隋朝京杭大运河凿通之后,使杭州与南北各大城市——扬州、开封、洛阳等联系在一起,钱塘江、大运河“舟楫辐辏,望不见首尾”,杭州成了连结中原地区的江海门户。

唐宋以来,数以万计的琉球(今属日本)、阿拉伯等外国友人从杭州进入我国,当时的杭州已发展成仅次于广州的四大海港之一。

四是西湖“山水之美名天下”,杭州在当时已是“胜甲寰中”的风景旅游城市。

根据上述情况,宋高宗赵构把杭州暂时作为安身之地,定为“行在”,应该说是形势使然,并无大错。至于在杭州暂住多久,这是另一回事。赵构之所以把杭州升为临安府,又过了八年才定为“行在所”,他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历史上对赵构定行都于杭州多有非议,认为都于杭州就不能体现抗金复国的战略决策,不能为江北之声援。其实问题实质并不在此,关键应取决于抗金还是投降,统一还是偏安的政治方针。

南宋到底有没有定都临安(宋高宗为什么将临时首都定在临安)(10)

岳飞抗金

定杭州为行在,并没有影响韩世忠困金兀术于黄天荡,金兀术几遭擒获;也没有影响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以8000战兵,击败术精锐10万大军的辉煌战绩;更没有影响岳飞收复建康和郾城大捷。

而且,可以东南为后距,拿充裕的经济资源去支持抗金战争,这已由当时的历史事实做出了证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