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

1958年的一天,在中南海西门的接待室里。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和一个文气内敛的年轻人争论起来。年轻人脸红脖子粗:“无论是谁,要见主席必须要提前和中央办公厅联系,这是规定。”老军人见这年轻人屡次阻拦,也急了:“你打电话给毛主席,说土佬来了,问他见不见!”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

中南海新华门

年轻人依旧不妥协,那人就直接往里闯,吓得小同志差点报警。同行的人见了急忙将他拉到接待室外。后来,毛主席听说了这件事,派车将那人接到中南海,还笑着和身边人说:“这土佬呦。”

“土佬”李德才

被毛主席称为“土佬”的这个人叫李德才,当时是保定军分区司令。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虽然在一众开国元勋中不怎么出名,但毛泽东、聂荣臻、刘伯承、林彪这些中央首长提到他的时候,总是会心一笑。对这个没什么文化的老红军格外宽容。

李德才1904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从小在深山长大,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旧社会风雨飘摇,军阀割据,人命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李德才他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庭的困苦让李德才对草菅人命的军阀和地主恶霸,深恶痛绝。22岁的时候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自卫军,后来又成为红军的一员。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2)

开国大校李德才

1930年,红军趁着国民党新军阀混战,自顾不暇的时候,进攻了兵力薄弱的长沙。刚进长沙,李德才就闹了不少笑话。长沙是省会城市,不少房子都有电灯,从山里走出来的李德才没见过这东西,看它会亮,想着和家里的煤油灯差不多。

休息的时候想抽根烟,又找不到火。看着电灯灵机一动,拿着个大喇叭筒吹气生烟,吹得缺氧,也没见有烟生起来。屋外的战友看着他那架势,以为他要干什么,急忙跑进来。李德才委委屈屈地和战友抱怨:“我打不着火,烟也点不着。”战友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3)

之后,连长将缴获的物资——一条西裤发给了李德才,李德才觉得这条裤子太奇怪了,前面开衩,有拉链,还有两个口袋。仔细思索几日后,李德才研究出了穿法:开衩应该在后面,这样方便上厕所。李德才就这样得意地反穿着裤子走了出去,部队首长黄公略看到了,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么穿,他将原因一说,惹得哄堂大笑。黄公略笑着骂他“土佬”

之后,李德才“土佬”的名号在红军中越叫越响,有时候战友们甚至都忘记了他的大名。对此,李德才也不在意,还颇为骄傲:“咱就是土佬嘛,要我当大地主我还不干呢!”

“土佬”虽土,但打仗可不含糊。李德才刚进红军部队时,因为人长得十分魁梧,被分到了机枪连。李德才看着机枪手射击时的飒爽英姿,看着战友们在机枪手的掩护下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说不出的羡慕。

但红军的装备少,在机枪连也不是人手一支机枪的。装备来之不易,重机枪大多由经验丰富的射手来进行操纵,像李德才这样的新兵根本没有摸枪的机会。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4)

红军的机枪

李德才不甘落后,他经常跟着连里的主机枪手,帮人家扛枪,熟起来之后就跟人家聊起来机枪射击的技巧,慢慢提升自己的认识。还主动揽起了保养武器的活,和机枪有了进一步接触,慢慢地就学会了怎么打机枪。

在一次战斗中,李德才所在的队伍与敌军狭路相逢,主机枪手被敌方流弹所伤,不治身亡。红军战士因为没有机枪的火力掩护而伤亡惨重,李德才急了,他拎起机枪,冷静思索着开枪的步骤,食指扣动扳机,机枪重新射出子弹。

战友们见重新有了火力支援,士气大增,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将敌人消灭干净。李德才胆大心细、冷静谨慎的作战风格也得到了队友的赞誉,成为了机枪连的主机枪手。

强渡大渡河英雄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被迫长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万五千里长征,环境恶劣,缺衣少食。但红军将士们依旧怀抱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次次冲破国民党军队设下的重重困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土佬”李德才的成名之战就发生在这次伟大的长征中。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5)

红军长征

1935年5月,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打算北上过大渡河进入四川西北部。但四川的地质环境给红军出了一道大难题:要想顺利入川,就要过大渡河。而大渡河恶名在外,它是岷江的最大支流。河流湍急,河边怪石嶙峋,行船时如果掌握不好方向,极易船毁人亡。

相传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翼王石达开就是因为强渡大渡河失败,而导致全军覆没。蒋介石这时也调兵遣将,命薛岳、吴奇伟数十万大军在大渡河两岸集结,试图利用大渡河天险,将红军部队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红军自然不会让他得逞,他们计划先拿下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再过大渡河。安顺场内有两个连把守,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政委聂荣臻,决定分三路接近安顺场发起进攻。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6)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李德才所在的机枪连跟着一营2连在东南沿岸,占领有利地形,火力掩护着进攻安顺场的战友。守城的敌军意志薄弱,一击即溃。红军顺利地进入了安顺场,找到被国民党军队藏起来的船只和船工。

一切条件成熟之后,红军开始计划渡河。聂荣臻看着正在抢修工事的战士们,忽然问杨得志:“土佬呢?土佬来了吗?”杨得志笑了:“在呢,还给他配了两挺机关枪。”刘伯承好奇地问土佬是谁,在听完李德才绰号的来历时也哈哈大笑,忍不住想见见这个“土佬”。

当时李德才正在和战友一起在河边修建工事,听到首长要见他,立刻整了整衣服,恭恭敬敬敬了一个礼,刘伯承看着这个魁梧的汉子,满意地拍拍他的肩:“好一个土佬。”李德才也憨憨地笑了。

杨得志搂着他的肩,问他:“有把握吗?”李德才大声地说:“没问题”。看着斗志昂扬的战士们,刘伯承的心中涌现万丈豪情,他对大家说:“同志们,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了。你们一定要渡过河去,消灭敌人。”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7)

杨得志

渡江的时间安排在5月25日上午7点,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李德才的江西老表,一营2连连长熊上林找到在河边抽烟的李德才,他们一起坐在石头上,看着汹涌的河水。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纵然是两个老兵,他们心里也没底。

熊上林回过神来,和老友开玩笑:“老李,一会过河的时候,你的机枪打准一点,可别让敌人把我们报销了。”李德才看了他一眼:“放心吧,让敌人擦破你一点皮,我这辈子都不再打机枪了。”两个老战士的拳头轻轻撞在了一起,默默将生死交托。

因为只有一条船,一营营长孙继先抽调2连的17个人组成突击队,分两批渡河。第一批由连长熊上林带领,第二批由孙继先带领。上午7点,强渡开始,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熊上林带着8名战士上了船。看到岸边紧握机关枪,蓄势待发的李德才,熊上林突然说:“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没死在河里,让我抓住对岸的一块石头,顺着石缝我也能上去。过河再见。”之后就开始奋力划船,再也不回头。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8)

李德才和机枪连的战友们一起开火,掩护熊上林小组突进。团里还调来了“神炮手”赵章成轰炸对岸的碉堡。船到河中间时,敌军的炮弹在周围炸响,船工受到惊吓,逐渐偏离方向。熊上林一行犹如无根的浮萍,在敌人的炮火中岌岌可危。

李德才换了两把机关枪,子弹像雨点一样连续不断地射向对岸,紧紧封锁着敌军的火力点。赵章成也成功轰掉了两个碉堡,为渡河的战士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船即将到岸,熊上林和8名战士急忙跳到河里,趟着齐腰深的河水冲向岸边。这时200名敌军也换上了刺刀,打算将他们埋葬在滚滚的河水中。

站在岸边的刘伯承、聂荣臻焦急让李德才和赵章成进行火力压制,但是因为之前的一番急射,大炮那里只剩3颗炮弹了。只见赵章成五指并拢,手肘微曲,形似佛家的问讯礼,其实是在为火炮赋予射向和测距,这是炮兵才知道的一种手势。因为这个手势,赵章成一直被认为是信佛。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9)

赵章成

简单测距之后,赵章成单手抬炮,三发炮弹弹无虚发,命中敌方三处火力点。敌军四散逃开,为机枪手提供了极好的射击机会。李德才迅速开枪扫射,两个战士帮他装子弹都差点供应不上。在机枪和火炮的支援下,熊上林一行迅速地抢占有利地形,与敌军鏖战。

李德才也跟着孙继先的第二队人马上岸支援。上岸之后,李德才立刻抢占制高点。在重机枪的掩护下,红军战士们一往无前,扫除了沿河20公里的敌人,将渡口成功掌握在红军手中。

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17勇士和李德才的壮举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之后毛泽东、朱德等首长来到大渡河边,听刘伯承讲述强渡大渡河的经过,当听到土佬李德才的趣事时,都乐得合不拢嘴。因为李德才对强渡大渡河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军团授予他和17勇士“强渡大渡河英雄”称号。

向各部队讨装备

土佬李德才不仅骁勇善战,人缘也特别好。不论是底层士兵还是中央首长,都十分喜欢他。他说话直来直去,性格爽朗,大大咧咧的,是大家的活宝。连不苟言笑的林彪都对他青睐有加。

林彪和李德才是红军时期的旧识了。1945年,林彪接受任务前往东北,途中在河北小憩。当时李德才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十分区75团团长,因为刚刚从地方部队升格为正规部队,这支部队武器装备不足,李德才很发愁。这时听说林总到了河北,就想着从老首长那里要点装备。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0)

林彪

那天,李德才去找林彪,碰巧林彪的警卫员是个新人,不认识李德才,将他拦了下来。李德才与警卫员争论起来,吵架声传到了正在安静看地图的林彪的耳中。

“搞什么名堂!”被打断了思路,林彪很恼火。一个卫兵急忙跑来,说:“有一个自称土佬的人要见您,警卫员不认识,没让他进,就吵起来了。”

“土佬?”林彪稍一思索,笑了:“让他进来。”李德才见到老首长,急忙敬了个军礼。林彪拉着李德才叙旧,却看出他心不在焉,又听到他和卫兵争吵,知道他大概有事相求,便问道:“找我什么事啊?”

李德才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听说首长要去东北了,那里有的是日本人留下的枪和大炮,就把部队多余的武器接济一下我的那个穷团吧。”

林彪眼睛一瞪,和着是来打秋风的,脱口而出:“我又不是后勤部长。”李德才本想再磨磨嘴皮子,正好原一军团的邓发、李天佑过来。林彪指着他们说:“你和他们说去,我不管这事。”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1)

邓发二人摸不着头脑,拉着李德才问清原委。不禁责怪李德才胆子太大,敢向首长要装备。不过责怪归责怪,老战友还是帮忙出着主意,说最近还有几支兄弟部队要路过冀中去东北,可以找好说话的老战友要一些来。

之后,路过冀中的部队,但凡有李德才认识的,都被问了个遍。老战友们也知道李德才是真遇见了难处,多多少少都给了一些装备。遇见不愿意给的,李德才还“狐假虎威”:“林总让我找你们要的。”最终,75团的装备在团长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改善。

独闯中南海

1952年,李德才参加完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他时常在军区里面转悠,觉得战士们的娱乐活动太少了。于是打算在军区建个篮球场,让战士打打篮球,既能强健体魄,又能缓解压力。

但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用的水泥是计划物资,数量稀少,当地政府也解决不了。工作人员随口一说:“大概要找毛主席才有办法。”李德才受到启发,也好久没见主席了,这次去拜访一下他老人家。

说干就干,李德才带着军分区党委秘书顿良弼来到中南海,之前没听说过见主席要提前和中央办公厅提前联系,李德才和年轻人争论起来。顿良弼看他要发火,连忙将他拉到一边好声劝导。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2)

这时,李德才抬头看见一个孩子:“那不小啥嘛!”在李德才的记忆里,应该是某个中央首长的孩子。那孩子也和李德才相熟,礼貌地问候:“李叔叔好。”李德才笑着摸摸他的头:“都长这么大了。”那孩子不好意思地挠头:“李叔叔,您来这里干什么呀?”

李德才灵机一动,问那孩子:“娃,你离毛主席家近不?能见到毛主席吗?”

“当然能,我家离他家挺近的。”那孩子回答。

李德才十分欣喜,“帮叔叔给毛主席送封信好不好。”

“行。”那孩子爽快地答应了。

李德才就在一张纸上写下:“我来北京了,想见主席。李德才。”写完之后,又想了想,在后面加了个括号,写上土佬。看着孩子拿着纸条走进中南海,李德才这才舒了一口气。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3)

第二天,李德才正在招待所里和朋友闲聊。招待所长带来两个器宇轩昂的军人,他们对李德才敬过礼之后,说:“我们是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首长请您过去一趟。”李德才知道信是送到了,可倔脾气上来了:“不去,我今天谁都不见。”旁边的好友见状笑了笑,好言相劝,李德才这才登上了前往中南海的车。

一见到毛主席,李德才差点热泪盈眶,许久不见,主席苍老不少。毛主席见到李德才,似乎想起了昔日与红军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岁月,眼中也有泪花闪动,最终还是淡淡地招呼了一句:“土佬,来了。”

李德才虽然官不大,但在老首长面前倒是毫不拘谨。敬过礼之后,李德才打量了一下毛主席,发现主席比以前圆润了不少,就打趣道:“主席,你都吃什么好东西了,怎么这么胖。”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没见过有人和主席这么讲话,都捂着嘴偷笑。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4)

毛主席也忍不住了,笑着骂他:“这个土佬呦。裤子今天没穿反吧。”将李德才的“黑历史”讲给工作人员听,人们笑得前俯后仰。李德才涨红了脸:“有什么好笑的,不就是一条裤子吗?”

玩笑过后,该谈正事了。毛主席关切地问道:“找我有什么事啊?”李德才便把想建篮球场,但是缺少水泥的事做了汇报。

毛主席听了,让秘书将这件事记下来,给总理打了电话。看到事情办妥,心情立刻放松了很多。不由得和老首长抱怨:“主席,要见你一面可真难,我费了老大劲了。”主席也叹气:“进了北京城,那个罗长子(罗瑞卿)和他们订了许多规定,说是保护我的安全。如今要见见你们这些老战友可不容易了。”

李德才看着为中国操劳半生的主席,心中也有些伤感:“主席,您送我件东西吧,我想您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毛主席笑着说:“你要什么?”

李德才闯进中南海(李德才闯进中南海)(15)

李德才一听,像个好奇的孩子一般四处打量主席房间的陈设,最终,在书桌前停下,拿起桌上的钢笔:“就这个吧。”“好,送你了。”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

李德才似乎还不死心,依然左顾右看。毛主席看他这副模样,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拿出一条皮带送给李德才:“这个也给你,天天扎着,也是个念想。”李德才接过主席的礼物,带着敬意离开了中南海。

之后,水泥批了下来,篮球场很快建好了,战士们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好不热闹。看着这群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模样,李德才心满意足地笑了。

李德才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1960年6月,李德才大校因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李德才大校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昔日红军战士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中国共产党给予中国的生命力,让我们致敬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奉献一切的人们。他们的精神像闪闪的红星一般,照亮了后人的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