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问题不可小觑,我国实行应试教育,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面临不同的任务,比如小学,以基础为准,意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初中生任务艰巨,要力争通过中考分流;高中生目标明确,争取获得名校的入场券。

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于关注高考,认为高考是改变学生命运得考试,让中考变得黯然失色,其实中考也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看,要比高考更关键,高考升学率可以达到85%,而中考在分流政策下,升学率仅有50%左右。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1)

学生只有先通过中考分流,才能获得高中入场券,否则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中学成为学习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初中基础打好后,不仅可以通过中考分流,还能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样是读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之间差距很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

初中阶段很关键,学生压力山大,家长忧虑不已,对于初中生,家长担忧的事情很多,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心理健康,此外还要担忧“走读”和“住校”问题。

对于走读和住校,家长一直很纠结,这两者各有利弊,但在中考结束后,“走读”和“住校”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家长在选择前要慎重。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2)

住校生最明显的优势是学习时间比较长,教室和寝室距离较短,学生不用在上下学路上浪费时间,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自习十分重要,也是学生一天中,大脑最为清醒阶段,初中生学习比较紧张,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为一天的学习开个好头。

住校生不仅有早自习,还有晚自习,学生一般要学习到晚上9、10点钟,一天下来,要比住校生有更长的学习时间,为了保证学习质量,自习课一般有老师监管,班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氛围更浓,即便想搞小动作,看一眼身边同学的紧迫感,自己也会投入到学习中。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3)

住校生不在父母身边,生活上更加独立,如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宝,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家长几乎包揽所有事情,导致很多学生缺少生活常识,甚至连床单被罩都不会换,甚至有学生连衣服也洗不好。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4)

不过走读生的好处是,晚上放学后,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很多学生为了查缺补漏,会报名培训班,由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成绩提升会很快。

此外,走读生住在家里,有父母的照料,舒适感远比住校生强,学习之余,可以适当进行放松,只是谈心的人基本就是父母,很少有之心的朋友。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5)

分析:住校生和走读生差距很大,整体而言,住校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时刻跟随老师的进度,而走读生虽然可以自行补课,但选对教培老师很重要。

此外,如果走读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可能会影响成绩,他们回家后,面临更多的诱惑,比如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很难做到严于律己,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影响最后的升学成绩。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6)

住校生和走读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如果学生对住校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初中阶段,尽量住校,一切听从学校的领导,紧跟老师的脚步,班级同学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可以相互倾诉,有利于缓解繁重的心理压力。

但住校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不可能时刻盯着每位同学,学生要有自觉性,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早自习还是晚自习,老师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只有老师监督才学习。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7)

同学之间要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生,压力更大,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要多沟通交流,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果学生选择走读,一定要严格把握时间,晚上回家后,要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其他住校生在复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走读生没有此项福利,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网上查询,或者标注下来,第二天及时请教老师。

中考期间是住校好还是回家好(中考结束后走读)(8)

很多走读生之所以不想住校,是因为学校晚自习下课时间过早,如果在家里,可以学到深夜,甚至后半夜,学习时间比较自由,其实学习讲究的是效率,不是靠时间,学生只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才有利于第二天的课堂效率。

总结:不管是走读,还是住校,学生和家长都要慎重选择,作为学生,更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争取顺利通过中考分流,早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今日话题:你初中是住校还是走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