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思维的个人理解(互联网苦学流行)
作者:张尔冬“开学第二天旷课了,但我是老师”“入职第一天被HR看到我和朋友吐槽她的聊天记录,现在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最近,不少网友用短视频的形式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倒霉事应了那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这类卖惨视频的评论区一般都是满满的“哈哈哈”,发布者也往往泪中带笑这种运用各种流行元素吐槽、调侃自己“苦事”的“学问”,被概括为“互联网苦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互联网思维的个人理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互联网思维的个人理解
作者:张尔冬
“开学第二天旷课了,但我是老师”“入职第一天被HR看到我和朋友吐槽她的聊天记录,现在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最近,不少网友用短视频的形式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倒霉事。应了那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这类卖惨视频的评论区一般都是满满的“哈哈哈”,发布者也往往泪中带笑。这种运用各种流行元素吐槽、调侃自己“苦事”的“学问”,被概括为“互联网苦学”。
在“互联网苦学”之前,脱口秀的流行就已经有了一些类似的意味。在《脱口秀大会5》中,一众选手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苦”,诸如“因为考上研获得了给祖宗上香的机会”,贡献了许多令人捧腹的段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联网苦学”像是泛化了的、普通人版的“三分钟脱口秀”:摄像头和背后的观众共同组成了舞台,而一支无形的麦克风架在“苦学家”们的面前,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
网上流行的这些“苦学”段子大多来自工作生活的不顺利,与真正的苦难和悲剧相去甚远,用压力或是焦虑来形容似乎更为贴切。然而,在过去的生活语境中,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苦”常常被冠上“没什么大不了”的原因而草草略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一部分情绪受到压抑,长此以往难免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苦学家”将“苦”推上舞台,可以看作一场让人们直面这类情绪的突围。
“互联网苦学”备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悲伤故事有了另一种表达。当下年轻人面对不断加大的生活压力,却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宣泄。在制作或是观看“苦学”视频的过程中,“苦”被解构成了笑料,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并非批判苦,只是“直面苦”和“抵抗苦”的新的探索。
正如有心理咨询师在采访中所说,“互联网苦学”是转移情绪并将其合理化的过程。对于表达者来说,这些细碎的“苦”,用苦大仇深的形式说出来难免显得矫情,向父母朋友倾诉又有徒增对方担忧的可能。而“互联网苦学”的幽默表现加上特效和滤镜带来的匿名功能形成了一个“安全区”,让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苦闷而不必有其他的顾虑。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说,“互联网苦学”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自我代入并让情绪得到宣泄,也让大家不必深陷于“为什么只有我……”的焦虑中无法自拔。
另外,虽然“苦学家”们的表演几乎不涉及深刻的思辨,但可以看见的是,这类视频的火热或多或少地引导了更多网友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而从根源解决“苦”的可能性,就潜藏在这些公共讨论之中。
的确,“互联网苦学”有其独特意义所在,但对合理性的申明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它背后的年轻人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不必对“苦的存在”和“苦的表达”讳莫如深,但也要寻找真正有效的对抗方式,二者应当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张尔冬)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