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人将计就计(如何将对方的人员为己所用)
用人之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莫过于“反间之计”,将竞争对手阵营的人员收归己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样可以“一箭双雕”,即消除了对手的威胁,又增加了己方的实力。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呢?下面案例中的操作,可供大家反复研究。
【案例原文】万荣之破王孝杰也,于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险筑城,留其老弱妇女、所获器仗资财,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袭其后,遣五人至黑沙,语默啜曰:“我已破王孝杰百万之人,唐人破胆,请与可汗乘胜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赐以绯袍。二人后至,默啜怒其稽缓,将杀之,二人曰:“请一言而死。”默啜问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杀所获凉州都督许钦明以祭天;围攻新城三日,克之,尽俘以归。使乙冤羽驰报万荣。
【案例剖析】兵法讲:“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收服对手阵营人员的关键,也在于此。案例之中,突厥可汗默啜之所以能够将契丹的使者收归己用,并顺势大破契丹,根本原因在于其对攻心之术的深刻理解。我们经过仔细梳理,发现了他的谋略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1.将计就计,寻找缝隙
以万荣为首领的契丹势力,希望联合突厥共同进攻大唐,派出使团前往突厥开展游说工作。对于突厥可汗默啜来讲,这是类似的替人“火中取栗”的战略误导,但如果不答应,难免会首当其冲受到契丹的攻击。为了妥善地应对这种形势,突厥可汗默啜决定“将计就计”,从契丹使团身上寻找“突破口”,以便于搞清楚状况,不被契丹轻易绑上“战车”。那么“缝隙”究竟在哪里呢?默啜敏锐地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那就是契丹派出的使团并非同时到达,而是分了两个批次,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破绽”。
2.一打一拉,制造对立
为什么说使者分批到达,是一个重大“破绽”呢?那是因为谋略家可以通过这个现象,推测出这么两层信息:一是,契丹使团步调不一致,可能代表两个不同“派系”;二是,契丹人员素质低下,不懂谈判的严肃性和博弈的残酷性。针对这种情况,默啜决定巧加利用,通过“一打一拉,制造对立”,将其中部分人员从契丹阵营分化出来。于是,他先对第一批到达的使者给予重赏,赐以绯袍。同时,对第二批人员施予最严酷的惩罚,要将其就地正法。通过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使得第二批到来的使者,心态瞬间“崩塌”,立场开始发生动摇。
3.抓紧时机,成果变现
第二批契丹使者心态崩塌之后,立即向默啜提供契丹与大唐对战的真实情况。掌握这些情况之后,默啜立即意识到“一箭双雕”的机会来了,迅速“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通过这次重要下注,默啜不但从契丹腹地收获颇丰,还能够以此结交大唐王朝,巩固自己在突厥阵营的领导地位。
孙子兵法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谋略的使用也是如此,只有在之前肯下功夫去研究学习,使得谋略思维深入骨髓,才能够在后面激烈的竞争实战中,本能地快速反应,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孙子兵法:谋略高手之间是怎么过招的?没有硝烟弥漫,却不寒而栗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的朋友搜索并关注今日头条号:“谋略与兵法”,欢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