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出函谷讲解(032河上公道德经解读)

原成:为,成也。能为者,言能为婴儿、能为无疵、能为无知、能为雌。

载营魄,

河上: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座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韦(左加月)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

原成:在上曰戴,在下曰载。

河上公言“人载魂魄之上”。笔者以为:三岁之前是“载营魄”,三岁之后是“戴营魄”。

三岁之后,我们身体的行为只是意志的展现,所以说“戴营魄”更为接近老子思想。

老子此篇只是告诉我们,意志是通过行为展现的。与河上公所言的“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没有任何关系。

抱一能无离。

河上: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大和之精气也,故曰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

原成:抱一者,合肉体与精神也。两者合则人生,两者分则人亡。此举现实之例,非言“道”也。

河上公言“一者,道始所生大和之精气也,故曰一。”本身没有什么不妥,但在此处却显得不类。此处的“抱一”只是形容“两者合而为一”的意思。与“道”的别称,“一”,没有什么关系。河上公想多了。

当人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人就无法摆脱“自我意识”的存在,因为“自我意识”与“身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了,两者是互为依托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于道德经第十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十篇:营魄抱一。

道德经出函谷讲解(032河上公道德经解读)(1)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