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收官之战)

相信很多第一次听到美陆战一师这个番号的中国读者,都是从抗战后发生的“美军士兵强奸北平女学生”的新闻中才知道了这支部队的存在。不错,这个事件中的罪犯,就是美陆战一师的士兵。

当时这一事件轰动全国引发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最终在国民党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斡旋”之下而息事宁人。而国人真正了解这支美军部队,还是在1950年的朝鲜长津湖战场,在那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战将这支不可一世的美军王牌打残,致使这支被美军称之为“王牌铁军”的陆战一师,在后来的三次战役中杳无踪影,直到在战争结束之前的1953年3月,才再次出现在朝鲜战场的马踏里。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1)

排兵布阵 马踏里成双方关注要点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升级组建的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最具作战能力的陆战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瓜达尔卡纳尔、格洛斯特岬、冲绳和贝里琉等战役中,这支美军部队横扫日军威震八方,一直到二战结束,从无败绩,成为美军中绝无仅有的佼佼者。这一荣誉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在长津湖遇到中国王牌主力第九兵团之后而破碎一地。28天的作战中,损失13000多人,剩余部队逃窜至兴南港乘船远遁才未遭全歼。

逃出生天的陆战一师,因损失惨重从那以后两年多来,这支美军王牌承担起在后方围剿朝鲜游击武装的“重任”,而在第一线的主战场上再也未见其踪影。直到1953年3月,陆战一师的身影又再一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马踏里,这一次他们是替换下土耳其部队准备与正面的中国军队再“钢”一次,来一雪前耻。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2年年底,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一年多的反复搏杀,双方进入相持的防御阶段,谈判桌上的舌枪唇剑并没有显现出任何进展,互不相让的谈判条件,很显然超出了对方接受底线,这场战争从当时来看还会有继续下去的苗头。此时的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杜鲁门将从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黯然离去,让位于新当选的艾森豪威尔。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2)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这位曾经在二战时期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官对朝鲜战局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要不取得突破,要不就结束这场战争,这是他当选总统后面临的两个选择。

而在这两个选择中,朝鲜半岛的将军们与华盛顿的政客之间产生了明显分歧,在半岛的美军将领们希望能扩大战争,而华盛顿则代表着西方国家的愿望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美军为了占据能控制中朝联军后方运输线和汉城交通要道更为有利的位置,将王牌陆战一师替换下了土耳其部队,防守在距开城并不遥远的马踏里西山。到了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去世,美军将领范弗利特觉得这又到了实施元山登陆计划的绝佳时机,为了打乱联合国军的谋划企图,中朝联军认为有必要发动一次进攻,而地点就选在了马踏里西山。

为了报长津湖一箭之仇,此刻在马踏里西山驻守的陆战一师第5团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开春的马踏里西山依旧寒气逼人,他们也学着中国军队在阵地上挖掘坑道,只是他们没有领悟到坑道战的精髓,学其形而失其髓,到后来坑道竟成了埋葬他们的最后一座坟墓。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3)

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胜利,志愿军第40军120师358团被调到马踏里西山陆战一师正面。后46军换防后,120师继续留在前线,划归46军建制

120师是首批入朝的先锋部队,358团在入朝后的几大战役中,温井吊打韩6师、阻击美2师、圣智峰痛击韩8师,每一仗下来都是虎虎生风势不可挡。

这次得知对面是美军王牌陆战一师,358团上下官兵憋足了劲。这个时候的志愿军基本都已换装苏式武器装备,不再是五次战役时落后的三八大盖等万国造,虽然在军事装备上还与联合国军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属于真正的鸟枪换炮。

攻占马踏里高地 陆战一师照猫画虎 学我军“坑道战”反遭受重创

美军陆战一师第5团一营防守马踏里西山高地,距离主峰1300多米,东侧高地驻守的是第三营,二营作为团预备队。美军按梯次阵型进行了火力部署,在250米的环形工事内设置了13个火力点,在前哨阵地上设置了4个,第十一炮兵团第二营作为火力支援部署在后方炮兵阵地,随时支援第一营阵地。

师属623野战炮兵营的155榴弹炮和158野战炮兵营的8英寸口径重炮,可以随时支援第五团任何一处防线阵地。陆战一师并将师坦克营的A连配属第五团,这还不包括美军航空火力的支援。从这些火力配置上看,美军陆战一师第五团可真是武装到了牙齿。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4)

而志愿军120师师长郑志士集中了40军炮兵42团105榴炮19门、38式野炮17门、师炮兵团山炮6门、76.2毫米野炮8门和迫击炮18门,加上炮兵44团一个榴弹炮连105毫米榴弹炮4门,还有步兵408团一个化学迫击炮连5门迫击炮,共计各类火炮77门全部集中给 了358团,争取在第一次炮击时就能摧毁敌军后方炮兵阵地。

战前我军已多次派出侦察分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行动,已基本掌握敌军的军事部署,并将358团最具攻击实力的两个连作为尖刀连。

3月26日下午四点天近黄昏,我军358团两个尖刀连在师长郑志士、团长李冠智和政委李友棠壮行酒的激励下进入攻击阵地。18点,我军炮火向美陆战一师第五团发起猛烈炮击,完全压制了美军12个炮兵阵地,随后一部分炮口指向美军阵地,铺天盖地的炮弹落在美军马踏里西山和梅靓里东山高地上。

十分钟后炮火延伸,早已准备就绪的两个尖刀连官兵冲向美军马踏里西山高地。娴熟的作战技巧、了然于心的进攻路线,仅仅过了40分钟尖刀连就冲上了美军高地。还没有从我军炮火中醒来的美军士兵,被彻底打蒙了。也难怪这次我军集中的炮火火力,是朝鲜战场进攻规模中最猛烈的一次,迫击炮发射速度是一秒一发,大口径火炮的射击准确率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炮火覆盖。美军侥幸他们挖了和中国军队一样的坑道,躲在里面不停地向后方求援,表面阵地被我军全部占领。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5)

本以为坑道能挡住我军攻势造成的杀伤,却不曾想中国军人对坑道作战的能力已经到了祖师爷的级别。美军的坑道内没有强力支撑结构,坑道口也没有可供阻击的防护哨。

在马踏里西山阵地上,我志愿军仅一名战士就用手榴弹炸塌美军坑道入口,将一所坑道变成躲在里面的40多名美军的坟墓。在梅靓里东山高地,志愿军三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攻击,将美军压制在坑道内,最后这60多名美军非死即伤剩下的全部做了俘虏。

等美军恢复三个炮兵群火力的时候,已经是黑夜,美军决定等到天亮时,依靠地面重型火力和空中打击对我志愿军占领的阵地实施反攻。

抓住这个时机,358团向阵地输送了大批武器弹药,将驻守两个阵地的人员减少到两个排,因为美军的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火力决不是花架子,驻守人员过多,肯定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另外为了充分发挥火炮打击优势,在阵地上专门留下了炮兵观察哨。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6)

陆战一师狂攻四天四夜损失1700人 我军以伤亡200人代价巩固坚守住梅靓里东山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美军的轰炸机就飞到阵地上空展开狂轰滥炸,美陆战一师第五团集结了四个营兵力,其中包括陆战一师第七团一个营,开始对我军358团坚守的马踏里西山高地和梅靓里东山高地发起疯狂反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非常惨烈,美军轰炸机在当天连续发动了8次空袭,地面重炮火力对我军阵地实施了全覆盖打击。200多米的防御工事顷刻之间就遭到摧毁,坚守在阵地上的358团战士牺牲较大,但炮兵观察哨却得到了保留,正是在他们精确的指导下,美军的进攻遭到我军炮火的沉重打击,陆战一师进攻部队伤亡惨重。

恼羞成怒的美军开始组织连续进攻,炮火力度也变得更加猛烈。后方我军前来接替的一个排在越过美军封锁线时损失较大,此时的马踏里西山的阵地上,排长和两个班长已经牺牲,只剩下一个班长负责指挥作战。

美军三个连交替进攻,坦克直接开到阵地前直射我军阵地。而在阵地的另一边,又出现了一股美军,形势已万分危急。这股敌军是此前在阵地上没有被消灭的美军,看到自己的部队发起反击,重新聚集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战至天黑,我军以为陆战一师会偃旗息鼓明日再战,却没想到美军一反常态继续作战。天亮之前,我军剩余人员撤出战斗。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7)

马踏里西山得而复失,让接下来坚守梅靓里东山的作战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里是马踏里三大高地之一,如果一旦失守,在马踏里这个重要位置上,无论是扼守我军后方运输线还是前置通向敌方要道,我军都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这次进攻作战将会变得一无所成,对未来谈判局势也会有一定影响。

而此时的陆战一师也下定决心要重新夺回这个高地,然而在坚守梅靓里东山的作战中,陆战一师遭到的迎头痛击远比他想象的沉重得多。三天三夜陆战一师的进攻脚步再也没有进入到阵地前的任何一片开阔地,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打击下,美军最后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3月30日,美陆战一师的进攻终于停止了,第一次马踏里之战结束。在双方统计的战损中,美军伤亡高达1700多人,我军则伤亡200余人。很明显这次对战陆战一师又是损兵折将,虽然夺回了马踏里西山阵地,但是伤亡惨重,还丢失了梅靓里东山。

(抗美援朝收官之战)(8)

此战之后的陆战一师又被调回后方,土耳其的部队再次回到马踏里。仅仅过了两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120师的358团又再次发动第二次攻占马踏里西山的战斗,歼灭土耳其部队900余人。到了7月7日,第三次马踏里之战,我志愿军46军136师又歼灭美军1660余人,硬生生在停战协议签订之前向南推进了一公里,这也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

7月27日,朝鲜战争随着停战协议签字而结束,陆战一师在以往战争中的优越表现在朝鲜战场上因中国军人的勇气而改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