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四个基本原则(道德经智慧修身有了余德)

作 者:吴强 私人董事会教练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中的四个基本原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中的四个基本原则(道德经智慧修身有了余德)

道德经中的四个基本原则

作 者:吴强 私人董事会教练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相信“天人合一”,天地之道、修身之道和治国之道,是相通的。

《道德经》中的道是规律,德是规律在事物中的体现。不懂修身之道,是德行太浅的表现。所以老子在本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修身有了余德,才能治理天下。

《庄子》书中曾记载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仙人广成子。

黄帝说:“先生,我想斗胆向您学习大道的精华,好用它去培育五谷、养育人民,并驾驭阴阳以治理万物,我该怎么做呢?”

广成子一听就给怼回去,他说:“你这是想问物性的规律呀!你想管理的一切,不过是物性的残余,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这样的想法,就像希望没有云而下雨、草木不黄而落叶….这真是佞人之心,我和你没什么好说的!”

黄帝灰溜溜地回去,不理国事,闭关三月,之后,又来找广成子。这次他跪行来到广成子跟前,拜首磕头,毕恭毕敬地问:“老师是得道之人,这次我就问问,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

广成子很高兴,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意思是,这次你的问题对了!来,我给你讲讲什么是真理大道!

这段对话背后的含义就是“自己身体都搞不好的人,就别谈什么领导力了”。这也符合儒家的逻辑顺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先来解读本章字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可译为:形体与精神能否合二为一,而不分离吗?能够聚集真气,和婴儿般专注柔软吗?能洁净杂念,让心镜一尘不染吗?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感官与外界接触,能多一些宁静慈爱吗?越通晓明白四方,能越觉得自己无知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生长和养育万物,但不占有、不依恃、不主宰,这是最深的德行。这几句重见于《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疑为错简重出,我们以后再详解。

台湾学者陈鼓应先生按老子先修身、再修天下的逻辑,试着调整了一下文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前面四句谈的都是修身,要修到“形神合一、心如明镜、专气致柔、极静守雌”的境界。当修身的余德自然流衍,才能生出“明白四达”而“无知”的智慧,并运用这种智慧以“无为”去“爱民治国”。

不要简单地认为“修身”就是养生保健,老子非常反对太过养尊处优。他认为,修身的关键在于修心,而修心的关键在于克制欲望、收敛精神,让自己的意念坚定纯净。内在意念的修为,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同时也是提升内在智慧的关键。

其实这一点也不玄乎,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一条狗养久了都会越来越像你,更何况你的世界呢?

领导力提升的关键是领导者内心的进化。要改变外在的世界,必先改变内在的自己。如果自己的生活、健康都一塌糊涂,却指望团队带的好、事业很成功,那简直像指望“没有云而下雨、草木不黄而落叶”一样。

常有人我问“如何成为一位更好的领导者?”我的回答通常是“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如何成为更好的人?老子的答案是:停下来,静一静,让灵魂跟上你的身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