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遗址公园规划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将现)
A08·关注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 通讯员聂玲玉)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改造明十三陵提升沿途沿线景观、建设居庸关历史陈列室、恢复巩华城城垣遗址旧貌……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昌平区启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历史文化地标建设,涉及大运河文化带、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内容。
在北京市十六个区中,昌平区是唯一涉及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区,同时,还拥有明十三陵、居庸关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大运河——白浮泉、银山塔林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昌平区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三十多个部门,统筹推进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利用,推进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领导小组还制定了《昌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和《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昨日,昌平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目前,首批九项重点工程推进项目已经确定,分别是大运河源头风貌再现、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再现、南口老工业文化保护、佛岩寺抢救性修复、朝宗桥抢救性保护利用、重要历史文物遗迹标识,以及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村落和昌平州县治所村落修缮保护。
看点1 修缮龙泉禅寺重建白衣庵
今年年底,昌平区将制定完成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每年年初还将制定年度折子工程。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昌平将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构想,规划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设。
“一泉三庙一楼”指的是“龙泉漱玉”景观、都龙王庙、龙泉禅寺、白衣庵和古戏楼。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巅,山门左侧砖墙上挂着写有“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的牌匾。元代郭守敬为引水济漕,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并在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泉水自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流水口喷涌而出,得“龙泉漱玉”之誉,是燕平八景之一。
遗址公园将再现“龙泉漱玉”景观,保护都龙王庙、修缮龙泉禅寺、重建白衣庵、恢复古戏楼。
根据安排,昌平区将尽快办理龙山度假村整体腾退手续及产权转让工作,预计2017年10月完成。2018年完成文物修缮工程,具体为,上半年推进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修缮工程。启动龙泉禅寺、白衣庵、古戏楼考古勘探和复建工程方案设计,并报相关部门审批。下半年启动龙泉禅寺整治修缮,白衣庵、古戏楼复建工程。
同时,还将对化庄村进行棚户区改造,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使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与昌平万亩滨河森林公园连接;对白浮村加强环境整治和绿化。整体项目预计在明年10月亮相。
除此之外,昌平还将打造白浮瓮山河(京密引水渠)文化景观带,改造两岸道路、整治河岸两侧环境,加强龙山、白浮泉、都龙王庙、白浮瓮山河历史传承研究,对沿线文物古迹进行标识;并依托大运河源头、白浮瓮山河的水文化历史资源,建设水文化博物馆,编辑《白浮泉》史辑简本。通过这些工程,将再现大运河源头风貌。
看点2 移除西关环岛李自成雕塑
明十三陵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了再现明十三陵历史风貌,昌平区将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十三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修)、《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详细控制性规划》,在考古勘探的基础上,改造提升沿途沿线景观。
具体工作包括移除西关环岛李自成雕塑、恢复石牌坊至大红门古神道的历史风貌,再现明十三陵历史风貌,预计2020年10月完成。
十三陵水库公园也将再现风采,昌平区将对接协调市水务局,确定修缮主体并尽快实施,编辑《十三陵水库史料专辑》,丰富十三陵水库博物馆馆藏,重新设计布展对游人开放,预计2019年10月完成。
居庸关长城也是昌平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为了传承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将建设居庸关历史陈列室,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化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居庸关的历史沿革、战争故事以及云台佛教艺术。同时,居庸关历史文化相关书籍和图册也会陆续出版,展示和传承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
看点3 小汤山行宫将抢救性修复
佛岩寺位于南口镇羊台子村,由上寺和下寺组成,建于金代,毁于清末。此次抢救性修复工程将对佛岩寺遗址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原址抢救性修复上下寺。
根据计划,2018年启动佛岩寺上寺修缮和下寺的修缮方案设计、立项和进场准备工作。预计2019年完成佛岩寺上下寺修缮。
朝宗桥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将启动抢救性保护利用工程,拟在朝宗桥与京藏高速公路之间,新建一座6孔桥梁,桥梁宽12.5米,布置3条机动车道,供机动车通行。对朝宗桥加强修缮,仅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
根据计划安排,今年朝宗桥腾退方案将上报市级主管部门,力争获批。2018年启动G6辅路新桥建设,完成朝宗桥修缮设计方案。
2019年完成G6辅路新桥建设,正式将朝宗桥进行腾退;同时完成朝宗桥修缮设计方案审批手续,启动修缮招标和施工进场准备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朝宗桥文物修缮,正式对公众开放。
除了佛岩寺、朝宗桥之外,玉虚观、小汤山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也将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
玉虚观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崇祯八年(1635年)落成,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修葺,现存观门、部分建筑和散落石刻,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昌平区将加强各方面关系协调,促进产权争议的辨析及商讨解决,原址抢救性修复,完成时限为2020年10月。
小汤山行宫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现存有部分建筑和雕刻。昌平将结合小汤山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规划,原址抢救性修缮更衣亭、惠泽阁、行宫东所(乾隆书院)等汤泉行宫部分古建筑,将现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改造为汤泉行宫博物馆,梳理相关历史文脉,呈现汤泉行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