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

大家对杨家将的故事应该都比较熟悉,为什么说是个故事呢,因为这里面有一大半是属于虚构的。《杨家将》只是演义,不能算历史,虽然史上有杨业其人,但杨门女将,穆桂英等皆为杜撰而成。不过佘太君则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因为历史上确有其人。

今天我们就讲讲杨家将在金沙滩一战: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1)

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主要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七杆枪,(这里指的是杨业使得一手金刀,七杆枪指的是七个儿子使用的兵器),镇守边疆。杨家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战绩显赫,也因此而受太宗重用,怎奈奸臣当道,招来国丈潘仁美的嫉妒之心,经常在皇上面前污蔑杨家名将,后面更因金沙滩之战,让杨家损失惨重。说起杨家将,不得不提及佘太君,杨业,杨延昭三人。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2)

佘太君,名赛花,寿约七十多岁。杨业之妻。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被太祖皇帝封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皇帝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平时只要手里有这根宝杖,见官大一级,甭管你是什么人、多大的官,都得跟前边这喽着。拿着这根宝杖,等于是先皇亲临,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也就是不用跪拜告退,只要拿宝杖点三点就得。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3)

杨业,历史上本名叫杨崇贵,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只因《杨家将》为半虚构的历史,杨继业是其中的角色,潘仁美也是,中间多一个字以区分。原型就是杨业和潘美。杨业因与辽军作战矫勇,令辽兵闻风丧胆,人称杨无敌。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4)

杨延昭,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死前两年因避讳,而改名延昭,卒年五十七岁,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也为后来的英勇善战打下基础,在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与另一名将杨嗣并称“二杨”,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次子。杨业的儿子除杨延昭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5)

这天,恰逢柴郡主比武招亲,(柴郡主,有书称柴金花、宋朝时,过继给宋太祖赵匡胤,从小在赵匡胤家长大,与八贤王赵德芳兄妹相称,最后嫁给了杨延昭)

贪恋权力的潘仁美得悉,想助儿子潘豹当上驸马。也有一说是比武争帅印,杨业知爱子延昭与柴郡主相恋,为避免两家相争令外族有机可乘和不必要的麻烦,便禁止六郎参加,但生性冲动的杨七郎不忍看哥哥延昭断送美好姻缘,在比武期间上台挑战,却没料到潘豹居然在比试时意外身亡,这也为七郎后来的死埋下了祸根。

当时正值外患日深,辽人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出兵攻打大宋边境,此时潘仁美自荐出任抗辽元帅,并请令让杨家六郎、七郎担任先锋。杨业心知潘仁美不怀好意,两子并无战斗经验,遂请令代子出战。宋太宗也没理由推搪猛将“杨无敌”作先锋,而潘仁美只想杨家受苦,对这也无异议。

宋辽两军在金沙滩对垒,宋军看似形势上大好,打到一半时,在后方支援的潘仁美突然鸣金收兵,退回营地。意在借刀杀人。势孤力弱的杨业只好带兵进行突围,带着寥寥可数的杨家兵进行激战,最后虽能杀出重围,但身负重伤,被围困在两狼山山城。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6)

消息传至天波府,杨家七子得知家父在金沙滩遇险,立即决定出兵营救,佘太君心里矛盾,挣扎在救夫或保子两难之间。大家都知道此去九死一生,杨大郎明白母亲苦衷,但父亲有难刻不容缓,故向母亲许下诺言,必会带领老父和众弟平安回家。佘太君只能应允,便亲自参见太宗,取得太宗出兵圣旨。传闻,七子出征救父前一天,有个算命老道士途径杨府,算了一命后道出“七子去六子回”,也有一说是众将出战前去寺庙求平安,遇鬼谷子后,这句话由鬼谷子说出。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7)

话说杨家七子带兵一路闯入重围,见到身负重伤的家父,不料辽军早有准备,调来重军,准备一举歼灭杨门,辽军潮水般涌向两狼山,势要灭掉这只残军,杨家七将只能带父拼死重围,杨正令七郎带兵前往雁门山向潘仁美搬取救兵,想来个合围歼灭掉这只辽军,但是潘仁美因之前七郎在比武时杀了他儿子潘豹怀恨在心,公报私仇,以七郎临阵脱逃为由,将七郎绑于一株老松树下,命军士乱箭射死。且说剩下的杨家七将,经过一场恶战,杨正,四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战死,五郎寡不敌众剃发为僧逃过追兵,悟道后去五台山出家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只剩人称杨六郎的杨延昭单独杀出重围死里逃生返还朝廷告状,真是应了那句“七子去六子回”,原来只得一人归!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8)

那没战死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呢?传闻四郎金沙滩一战被俘后,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戏曲"四郎探母",讲诉的就是这个故事,而四郎也是在这之中唯一长寿的人。杨延昭是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后病死于关外。杨正则力战被擒,绝食三日而死,卒年六十四岁。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9)

而也有一版本说辽国皇帝约请当代皇帝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实际辽王心怀叵测,暗藏杀机,妄图一网打尽宋室君臣。而杨家负责护送太宗的安全,一起赴宴,双龙会上,大郎用袖箭射死辽天庆王,辽臣见状,即命四下伏兵包围了来赴宴的宋王。兵困行宫。经过一场恶战,最终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战死,再说六郎在前开路,杨业和七郎断后,父子三人拚力征战,终于使宋王突出重围,安全返回宋营。六郎回头一看,不见父亲杨业和七弟,六郎将宋王妥善安置后,杀进重围寻找父亲和七弟,结果三人都遭围困,七郎奉父命到雁门关搬取救兵,潘仁美公报私仇,以七郎临阵脱逃为由,将七郎绑于一株老松树下,命军士乱箭射死。由于救兵不至,杨业兵困两狼山,血梁李陵碑,据史载,杨业兵败陈家谷(令朔城区境内),被俘绝食而亡。这个地点离金沙滩有百里之遥,是宋王朝讳言杨业碰碑,还是民间艺人变幻出杨业碰碑,众说不一,但金沙滩确实是当年宋、辽两军激烈角逐的战场。

秦腔金沙滩全本(血战金沙滩)(10)

有关金沙滩古战场和杨业父子抗辽的传奇故事,当地民间更是有口皆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方学者就曾认为“金沙滩”是在怀仁,另一方反驳说应在北京。其实综观历史,杨业一生的争战足迹都没有到过北京一带,北京南口的“杨无敌庙”只是用来纪念杨业的庙宇。遍览典籍,宋史与同期的辽史、金史及此后的元史、明史、清史,对“金沙滩”都没有记载,扩大到同期的野史、笔记,也都没有记载。所以必须明确的是:“金沙滩”是仅属于民众口头传说的一个称谓。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金沙滩”这个地名!我们现在所说的“金沙滩”在怀仁县的黄花梁一带,黄花梁(又名黄花岭)横跨怀仁、应县、山阴三县的交界处,由于杨业父子可歌可泣的抗辽壮举,有关杨业父子抗辽的传奇故事,在怀仁当地民间更是有口皆碑。后来,人们根据杨家将故事在怀仁的传说,最先把黄花梁附近一片荒滩起名为金沙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