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1)

普多夫金是前苏联著名电影大师,他的观念在电影的发展中曾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他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电影的叙事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三、四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师从于库里肖夫的他也对发展和继承电影蒙太奇的理论—库里肖夫效应有过积极的贡献。

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其代表作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母亲》及《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这几部影片也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就好像两颗并列的双子星,两人都是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奠基人。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强调冲突,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强调连接。尽管爱森斯坦被称为蒙太奇之父,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忽视普多夫金对蒙太奇的巨大贡献。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在爱森斯坦的理论上独辟蹊径,为电影剪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审美取向。今天,普多夫金的“连接”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广泛应用比起爱森斯坦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2)

剪辑是通过镜头的组合进行场面建构(construction)的过程。在1920年代,当伟大的俄罗斯理论家们探索电影这种新的弹性媒体(elastic medium)能够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把着重点放在了剪辑的叙事潜力上。在此基础上,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并且在1920年代确立了五个剪辑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辑的基石。它们分别是:对比,平行,象征,交叉,主题。他认为有目的地运用剪辑可以引导观众的情绪反应,编剧和剪辑师都应该掌握剪辑技巧,因为他们首要的工作就是成为“观众的心理导师”。

普多夫金这五个原则说明了剪辑是怎样激发观众的特定情绪的,并且一直有效。下面是近100年前普多夫金对他的剪辑原则进行的阐释。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3)

对比

假设我们的任务是讲述一个忍饥挨饿者的悲惨处境;如果我们把一个富人愚蠢地暴食与之连接起来,这个故事会变得更加生动。

对比剪辑就建立在一个这么简单的对比关系基础上。

在银幕上,对比的影响可以更强,因为我们不但可以把忍饥挨饿段落(sequence)和暴饮暴食段落连接起来,而且还可以把单独的场景甚至场景中单独的镜头与其他场景或镜头连接起来,这样,就等于始终强迫观众对两个情节进行比较,使得两个相互强化。

对比剪辑是最有效的剪辑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标准化的方法之一,因此要小心,不要过滥、过火。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4)

平行

这种方法跟对比有些类似,但是更加广泛。平行剪辑的实质可以用下面的例子很好地说明。

这是个虚构且目前为止还没有拍摄过的情节:一个工人,罢工的领导者之一,被判处死刑;死刑执行时间定在早上5点整。

这个段落可以这么剪:

工厂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板,醉醺醺地离开了饭店,他看了看手表:4点钟。

然后是被判死刑的工人--他已经即将被带出。

又是工厂主,他按响门铃,问了下时间:4点30分。

囚车在重兵押解下沿着街道前行。

开门的女仆--死刑工人的妻子--遭遇突如其来的残忍攻击。

酩酊大醉的工厂主在床上打鼾,他腿上的裤脚翻了过来,手垂下来,我们可以看见表针慢慢地指向5点。

工人被执行绞刑。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主题不相干的事件(incident)通过指示死刑迫近的手表平行发展。

冷酷厂主腕上的手表将一直出现在观众的意识当中,因为是它将工厂主与即将遭遇悲惨命运的主角(chief protagonist)联系在一起。

平行剪辑无疑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技巧,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5)

象征

在影片《罢工》(Strike)的最后场景里,枪杀工人的镜头中穿插了屠宰场里宰牛的镜头。

编剧想要也成功地说明了:对工人的枪杀就 像屠夫用屠刀宰牛一样残酷、冷血。

这种剪辑方法尤其有意思,因为通过剪辑,在不使用字幕(title)的情况下,给观众的意识中输入了抽象的概念。

交叉剪辑

在美国电影中,最后段落常由同时发生并快速发展的两个情节构成,其中一个情节发展的结果依赖于另一个的结果。

电影《党同伐异》(Intolerance)中现代部分的结尾……就是这么构成的。

这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疑问的持续强化给观众创造最大的刺激张力。

例如,让观众不停地问:“他们还来得及吗?他们还来得及吗?”这是纯粹情绪化的方法,现在几乎已经滥用到令人厌烦的程度了,但是不能否认交叉剪辑,是迄今为止发明出来的建构影片结尾最有效的方法。

新手剪辑的第一部电影推荐(这样剪电影才能出神作)(6)

主题

这种剪辑方法在编剧想要强调情节的基本主题时特别有用。重复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它的实质通过下面的例子很容易说明。

在一个意图揭露沙皇政权御用教会的残忍和虚伪的反宗教情节中,同样的镜头重复了若干次:

教堂的钟声悠扬地响起,同时出现字幕:“教堂的钟声给整个世界发出忍耐和博爱的信息。”

这个片段出现在编剧想要强调教会鼓吹的忍耐之愚蠢、博爱之伪善的任何时候。

(资料来源:Oh4K)


- END -

旗帜传媒整理,微信ID:authrule

微信搜索关注:旗帜传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