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农书有哪些(宋代农书研究序202210-01)

《宋代农书研究》序

文丨张邦炜

北宋时期的农书有哪些(宋代农书研究序202210-01)(1)

凤凰出版社,2022年

ISBN:9787550636910

北宋时期的农书有哪些(宋代农书研究序202210-01)(2)

邱志诚君的专著《宋代农书研究》给我的第一感受是释疑解惑。说宋代有一场“农业革命”,或许夸张了些,但宋代的农业生产超越前代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宋代在历史上竟并不以农书知名。在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宋代一部也没有,甚至不如农业生产总体状况不佳的元代。元代三大农书,史家津津乐道。元朝官修《农桑辑要》、元人王祯所著《农书》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宋代农书为什么居然不如元代?疑问长期纠结于心。读过《宋代农书研究》方知,原因在于学界从前对此探究欠深入,尤其缺乏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其实元代农书多有因袭宋代农书之处。仅此也可见,邱君选择这一课题做探讨,在学术上具有开拓性,可谓眼光独到。

《宋代农书研究》功夫下得深。邱志诚君是在查阅数万种包括域外资料在内的各类文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这一课题之后,写成的这部长达80余万言的厚重之作。对于数量极大的文献,邱君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而是经过认真的辨析,包括史实的真伪、农业技术细节是否准确等等,仔细到文本、句读的校订。邱君多年前有论文《宋代农书考论》《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及其传播方式》发表,这次由略到详、由少到多,全方位地探讨了宋代农书的类型、特点、成就及影响,还对宋代各种农书的版本、作者的生平等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考论,订正了以往相关研究中的讹误。我不大了解邱君的作息习惯,按照我的想象,他应当起早贪黑熬了许多夜。这一研究成果只怕是近千年之后,对宋代农书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

《宋代农书研究》创获颇多。宋代农书的数量,前人著录仅一百来种,而邱志诚君搜寻考证所得,多达255种,是唐代农书的9倍,是包括唐代在内的前代农书总和的3.3倍,是元代农书的5.9倍,与明代农书、清代农书(除去抄自前代的)数量大体差不多。这一创获很了不起。在本书的各种新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邱志诚君判定宋代是中国传统农书的鼎盛期,宋代农学是北魏以来传统农学发展的新高峰。他认为,宋代农书不仅数量大大超过前代甚至后代,而且质量比前代明显提高。书中论据颇多,如两个“涌现出”:涌现出不少新类型农书,如粮食作物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灾害防治类等;涌现出很多“第一”,如第一部农业气象专著《耒耜岁占》、第一部水稻专著曾安止《禾谱》、第一部柑橘分类学专著《永嘉橘录》,第一部甘蔗、制糖专著王灼《糖霜谱》,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我个人看来,邱君的高峰论论据充分,论点可信,至少说服了我。本人毕竟对农史无专门研究,此说究竟如何,有待农史研究者评判。值得肯定的是,邱君态度客观,出语审慎。他特别强调,宋代虽是以经验农学为基础的传统农学最高峰,但古代农学的最高峰不是两宋时代,而是晚清时期。邱君指出,传统农学在明代后期向以实验农学为基础的现代农学转型,到晚清、民国初年建立起现代农学学科,宋代农学的总体水平显然不能同这一部分农学知识相比。此足见邱君治学之严谨。

《宋代农书研究》视野开阔。邱志诚君不囿于就事论事,注重此事与彼事的关联。如他注意到农业科学进步与农业生产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但并不满足于对这一一般性规律的认识,强调农业科学进步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取决于农业科学与技术的传播是否广泛、有效。这个论断颇有新意。邱君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不是就宋代论宋代,而是上联前代,下挂后代,旁及辽、金、西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揭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他还将宋代农书问题放到更广阔的东亚文化圈视野下考察,探究了宋代农书的世界性影响与贡献。

邱志诚君十余年前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当时我即将退休,他的指导老师不是我。他听过我讲的宋史专题研究课,课堂讨论踊跃发言,且不时向我问学。他是一位既尊敬师长,又不死守师说的好学生。记得当时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叫《错开的花:反观宋代相权与皇权研究及其论争》,对我的看法在赞同之余,也有商榷。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当鼓励,从此交往不断。后来他的硕士论文《宋代官员自杀研究》、博士论文《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都有些别出心裁,这两个题目只怕不是出自导师的建议,而是他的自主选择。他是一位既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学者,《宋代农书研究》这部成功的学术专著又一次、更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创新精神。邱志诚君正当年富力强出成果之年,相信他定会有更好更多的新成果问世。

2021年11月于海南琼海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txq1627@12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