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至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说文之一〇六)

《笠翁对韵》之“十四盐”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童声诵读:刘紫艺 指导教师:张晓蓉

上期答案

琴棋

乐也斗室,仙客手谈橘中奕

巍乎高山,知音善解舟上琴

书画

管城侯挥洒胸中锦绣

文馆史点染世上奇观

橘中奕:出自“橘中棋仙”的典故。

管城侯:“毛笔”的雅称。

文馆史:“宣纸”的别称。

《笠翁对韵》之“十四盐”

宽对猛(1),冷对炎。清直对尊严(2)。云头对雨脚(3),鹤发对龙髯(4)。风台谏(5),肃堂廉(6)。保泰对鸣谦(7)。五湖归范蠡(8),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9),百钱满卦便垂帘(10)。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11);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12)。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13)。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14)。开田多种粟(15),煮海尽成盐(16)。居同九世张公艺(17),恩给千人范仲淹(18)。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19);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20)。

人对己(21),爱对嫌。举止对观瞻(22)。四知对三语(23),义正对辞严(24)。勤雪案(25),课风檐(26)。漏箭对书笺(27)。文繁归獭祭(28),体艳别香奁(29)。昨夜题诗更一字(30),早春来燕卷重帘(31)。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32);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33)。

注释

(1)宽对猛:宽,指仁厚。猛,指严厉。

(2)清直对尊严:清直,清廉而正直。尊严,庄重而有威严。

(3)云头对雨脚:云头,云端。雨脚,雨丝。

(4)鹤发对龙髯(rán):鹤发:老人的白发。龙髯,龙的胡须。

(5)风台谏(jiàn):风台谏,御史、言官的职责是指出朝廷及官员的错误。风,即“讽”,劝谏、弹劾。台,御史,主管弹劾官员的错误;谏,指谏议官。

(6)肃堂廉:众官员肃立在殿堂之侧。堂廉,亦作“堂隅”,殿堂的四周。

(7)保泰对鸣谦:保泰,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鸣谦,保持谦虚的名声。

(8)五湖归范蠡(lǐ):勾践灭吴以后,范蠡携西施云游五湖。

(9)一剑成功堪佩印:苏秦身背宝剑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成功,一人兼任六国之相。

(10)百钱满卦便垂帘:汉代严遵给人算卦,每天收入够一百钱就垂下帘子不再算卦,专心攻读《老子》。

(11)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化用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和“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的诗句。

(12)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释迦牟尼在灵山讲法,手拈鲜花示众,众人不解禅意,只有摩诃迦叶面露微笑,释迦牟尼于是将心法传给迦叶。

(13)淡泊对安恬(tián):淡泊:不求名利。安恬,安逸恬适。

(14)凤卜对鸾(luán)占(zhān):鸾凤为吉祥之鸟,于是人们常把占卜婚姻之事称作“凤卜”“鸾占”。

(15)开田多种粟(sù):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十首》中“开田种白玉,饱牛事耕犁”和孔武仲《种粟行》中“大儿肩锄出茅屋,小儿倾盘糁新粟”诗句的化用。

(16)煮海尽成盐:煮海水制成盐。指西汉初年藩镇割据据山铸钱,煮海成盐的局面。

(17)居同九世张公艺:唐代张公艺家庭和睦,九代同居。

(18)恩给千人范仲淹:范仲淹在苏州城郊购田千亩,给乡里施义粜以养宗亲中生活困难的人。

(19)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萧史、弄玉在凤台吹箫的典故。

(20)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铸成以后,黄帝乘龙升天,他的臣子想抓着龙髯跟黄帝一起升天,髯断落地,并堕黄帝之弓。百姓抱弓视龙髯而哭。

(21)人对己:人,他人。己,自己。

(22)举止对观瞻:举止,姿态和风度。观瞻,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

(23)四知对三语:四知,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指东汉杨震拒金的典故。三语,典出《世说新语》,晋朝王衍问阮修,儒家提倡名教,老庄宣扬自然,两者究竟有何差别?阮修说:“将无同(大约差不多吧)。”王衍听后很欣赏,就聘阮修为属员。当时的人称阮修为“三语(三字)掾(官署属员通称掾)”。

(24)义正对辞严:义正,理由正当充足。辞严,措词严正有力。

(25)勤雪案:晋朝孙康家贫无烛,严冬常映雪读书,后世以“雪案”比喻勤学。

(26)课风檐:在破旧的房屋中刻苦攻读。风檐,不遮风的房屋。文天祥《正气歌》云:“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7)漏箭对书笺(jiān):漏箭,古时用漏壶计时间。书笺,在卷轴一端的书名牙签,或书册封面上的书名签条。

(28)文繁归獭(tǎ)祭: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獭祭,水獭捕到鱼,就摆在岸边,如同作祭祀。吴炯《五总志》云:“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29)体艳别香奁(lián):唐代诗人韩偓,早年诗作多写艳情,以妇女、琐事为题材,辞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

(30)昨夜题诗更一字:唐代诗人郑谷修改僧人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被称为“一字师”。

(31)早春来燕卷重帘:葛易之《京城燕》中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燕子衔芹菜地的软泥以筑巢)却旁(旁,通‘傍’,靠近)檐间飞”和贺铸《海陵西楼寓目》 “扫地可怜花更落,卷帘无奈燕还来”的化用。

(32)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大多反映民生疾苦,表达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在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往往怀念杜甫。

(33)笔经人索,梦中显晦(huì)老江淹:指“江郎才尽”的典故。南朝梁江淹,以诗文扬名天下。一日,他梦见西晋文学家郭璞对他说:“我有笔在你处已经多年,应该还我了。”江淹探怀取五色笔授之。从此,江淹作诗绝无佳句。

今天我们讲“十四盐”。这个韵部共46个字,分别是:

占 尖 纤 严 佥 奁 歼 帘 拈 沾 炎 苫 恬 砭 觇 钤 兼 盐 钳 崦 淹 添 渐 甜 粘 阉 阎 腌 谦 嫌 廉 签 缣 蒹 詹 箝 潜 髯 鹣 黔 檐 黏 瞻 襜 镰 蟾

这些字现在都归入了“中华新韵”的“八寒”。

论语一至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说文之一〇六)(1)

这个韵部中,多处对仗涉及到诗圣杜甫,比如“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再如“浊酒停杯”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今天我们就聊聊杜甫以及他的这首被称为“七律第一”的《登高》。杜甫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著名诗人,格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杜甫的母亲也是出身魏晋时期名门世家崔氏家族,因此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但也很顽皮,他自己曾作诗回忆少年的顽皮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虽然如此,良好的教育使他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造化弄人,杜甫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反而一生命途多舛,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虽然做过几任小官,但最终郁郁不得志。

论语一至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说文之一〇六)(2)

一生的颠沛流离使他看尽了世间百态、民生疾苦,他用诗记录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描写百姓在战乱中的“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悲惨生活,表现了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自己被称为“诗圣”。永泰元年(765年)四月,资助他的好友严武去世,杜甫不得不离开了给他带来短暂安定生活的杜甫草堂,由成都出发奔赴夔州,此时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四川军阀战乱,他只得滞留夔州,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作。大历二年(767)秋重阳佳节,56岁的杜甫,拖着年老多病之躯登上了白帝城,创作了《登高》。当年评价其祖父的胡应麟在《诗薮(sǒu)》中称之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这里不做过多介绍,我们只看它的颈联,宋代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率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杜甫之所以能在语言锤炼上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方面在于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活的磨难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

论语一至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说文之一〇六)(3)

下面我们再谈谈这个韵部中关于典故的问题——“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獭祭”指的是水獭猎食捕鱼,往往把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如同作祭祀;这里的意思就是在诗文创作中如果一味的罗列典故,就如同水獭捕鱼,而毫无意蕴。事实上,很多人在诗词、对联的创作中过分地追求古朴、典雅,或者所谓的“文化”因素,而不考虑诗文的情感,过分地使用典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以文害意。在诗词创作中不仅要恰当地使用典故,以避免“掉书袋”;还要注意内容的格局,我们不反对表现个人情感,但也不提倡诗文、对联局限于个人情感。唐代诗人韩偓,早年诗作多写艳情,以妇女、琐事为题材,辞藻华丽,时人讥之为“香奁体”,所谓“香奁”,是妇女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借指闺阁。也正因为如此,韩偓的诗词虽然词藻华丽,但是少有上乘之作,更少传世名篇。由此看来,诗词创作我们要学习杜甫的情怀。有大情怀,才会具备写出好诗词的心理基础。

论语一至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说文之一〇六)(4)

像杜甫这样心怀家国的人,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这些人大多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之作。比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世的范仲淹,他在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并没有亲临现场,而是正在西北边陲镇守边疆,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作,就在于他心怀天下,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无论自己“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一生心怀家国,在朝堂之上,他锐意改革;远在边疆,他殚精竭虑;从而成为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如此,他还在苏州城郊购田千亩,给乡里施义粜以养宗亲中生活困难的人,这就是“恩给千人范仲淹”。正因为如此,他的美名千古流传。在他的家乡苏州吴县范文正公祠有一副对联: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髙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这副对联是清代宋荦(luò)所写,上联说范仲淹雄才伟略,屡立战功;下联写他心怀天下,为后代景仰。

本期试题

第一题:宋荦的对联中“俎豆”一词,是什么意思?

第二题:有一副关于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对联,上联是:醉翁亭前欧阳修游彼环滁诸峰,醒也乐,醉也乐,与民同乐。请您对出下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