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漫谈九品中正制)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漫谈九品中正制)(1)

这是我们一起探索孩子未来的第22篇文章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漫谈九品中正制)(2)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漫谈九品中正制)(3)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一步步发展的

中国很多事情都强调中庸之道

为什么要强调

因为中庸是最难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今天我们聊聊历史

01九品中正制

汉朝选择官僚成员是通过乡里清议进行的

这个角度有他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因为身边的人自然最了解你

大家都说你好

说明你是深受大家爱戴的

自然可以有当官的潜质

但是过犹不及

人总不会那么无私的

时间一长

变成了地方豪族掌控了人才选拔

比如一个村里姓王的人一家独大

那么其他的姓就没有出头机会了

于是在三国的曹魏时代

为了争夺朝廷对于用人的话语权

开启了新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按照一系列标准评定人的品级

一共分九品

所以称为九品中正制

这九品是由社会上有名望的人组织评定

一旦你品级定下来

以后的仕途基本就参考这个品级

来确定你能坐到什么官位

这是国家收回了评定标准

但是到了两晋时期

事情发展的出乎意料

还是那句话,

过犹不及

九品中正制变成了维护大门阀士族的最强大工具

评定品级的中正官本就出自门阀士族

以前是各地零散的豪强

现在变成了几个全国性的大门阀决定

他们之间互相通婚

盘根错节

互相之间为对方家族评定高品级

这一制度变成了法律性的维护门阀的工具

02 科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之所以被历史抛弃

并不是因为它维护了门阀士族的利益

而是他堵死了普通人的上升通道

而智商的分布并不是说你家钱多智商就会高

而且因为门阀之间互相通婚太频繁

从现代基因筛选角度来说

近亲结婚出傻子的概率越来越高

自己人不行

外面的牛人进不来

两晋时期荒唐的皇帝那么多就是这种体现

控制力越来越弱

自然最终被取代

等到南北朝结束

隋唐时代来临

新的选官制度也随之诞生

那就是开端于隋朝

发展于唐朝

最终笼罩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我们小时候经常批判科举制度的八股文

但是现在看历史

科举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度

整个国家每三年一次全国大举

无论你什么出身

只要你有才华都有可能当官

中国人对于读书的看重从此发端

放在九品中正制的时代

读书还不如安心种地

因为你书读的再多

顶天了是世家大族的附庸

如今

只要选拔制度公平

你祖上八代都是泥腿子

只要你读书行

也可以一举改变命运

而整个国家选拔人才的基数扩大

极大的提高了选拔牛人的概率

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03 为什么科举会发展到八股文

科举最终发展成八股文的形式是必然的

因为人都是自私的

科举作为全国性选拔人才的工具

从国家整体来说

当然是希望绝对公平

但是从个人来说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

但是智商分布并不因为你家钱多权多就会多给你

于是各种舞弊必然发生

发生了就会更新程序

让程序更无漏洞可钻

最终发展的结果就是连文章怎么写

段落怎么分布都规定的死死的

由此最终演变成八股文

八股文的弊端是把人的思想桎梏住

不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

并不是说以八股文选出的人才都是傻子

在这种极端程式化的要求下

也是有很多文采斐然的文章

带着镣铐跳舞不是说跳不出好看的舞蹈

而是跳不出没有镣铐的舞蹈了

科举之初

在大唐

科举制度和荐举制是并存的

到了明朝就只能走科举一途了

所以我们读唐史和明史是两种体验

唐史畅快,明史憋闷

唐史简明,明史繁杂

但是科举制度用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减少了人为干预

历代科举状元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

以至于即使到了科举制度结束的清朝末年

科举都能选出很多人才

比如史书留名的实业家张謇

他中状元的时候离科举制度终结只剩下十年

而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出身也只是一个贫寒家庭

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是因为这个制度出问题了

而是整个中国已经被西方甩开太多

科举可以为国家选拔官员

却不能为国家创造科技去抵抗列强

04中国现在的教育

终于聊到正题了

我们听了太多中国教育失败的言论了

中国教育失败么?

那要看从什么维度来说

中国解决了文盲问题

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基础知识的工人

中国在改开后几十年时间

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

为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工业产能早就是世界第一

这个国家制造了两弹一星

舰船犹如下饺子

飞机犹如养蜜蜂

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研发人员

中国科学院在自然指数排行榜上排第一

从这些角度来说

高考制度无疑是极其成功的

用极低的成本让中国获得了远超预期的人才培养

另一个角度

中国才拿到第一个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

在很多尖端领域还与国外相差很远

人们对于国家技术的渴望

导致了大量的人问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中国高考的激烈竞争引发的极端压力

也让很多人反思

我们的高考是不是不适合培养大师?

人们处在矛盾之中

任何一个政策都会让人们引发争论

尤其是关于减负的争论

已经延续了很多年

赞同的人认为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童年才能培养大师

反对的人认为

违反人性的竞争让孩子们成为了考试机器

似乎谁都有道理

05 高考

高考

牵动了几乎全中国的人

作为一个农村考上大学的人

我首先要说

高考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公平的一个制度

没有其他

一项制度要公平

只能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高考一切靠考试成绩说话

无疑是这种属性最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

出现了另一种情况

因为一切都制度化

必然导致有人会研究制度

因为教育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东西

而考试

是这一切制度最终的指向

研究透高考的规律有着巨大的利益

就像当年科举最终限定成八股文一样

在八股文的框架里

很多人带着镣铐跳舞

把文采发挥到极致

各种条条框框下

依然能够写出惊天的文章

高考在中国实行了40年后的今天

无疑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超级中学和超级辅导机构的出现

就是瞅准了这一漏洞

国家能够怎么办?

首先不可能取消高考

因为没有更合适的制度替代

那么国家需要筛选人才

在很多机构和学校

不断研究高考出题规律的情况下

必须要加强题目难度

才能够有足够的差距来筛选人才

于是演变成题目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难

而培训机构和学校又进一步研究更难的题目

犹记得

我当年高考的时候

物理第三册选修课是在高三上学期学的

如今的孩子应该高二就学完了

剩下的时间全力冲刺高考

学习进度不停的往前赶

导致压力也从高中传递到初中小学

实际上

在江苏

大部分学生要过的第一道鬼门关并不是高考

而是中考

在江苏必然有一半以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这种压力

其实从初中已经早就蔓延到小学

焦虑是现在家长的最常见的问题

而这种超级压力之下

导致中国学生在成年前漫长的十几年青春

都只有一个目的

高考

而当这个目的达成之后

出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上了大学之后我要做什么?

大量的大学生不知道人生的目标

考上大学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迷茫阶段

06教育改革

现在中国的教育的迷失

实际上是因为中国

已经发展到一个十字路口的迷茫

建国前三十年一切围绕着国家安全进行

所以人才战略是为了国防战略制定的

改开后三十年围绕追赶发达国家经济进行

所以高考制度适应了这个时代的战略

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工程师

而到了如今

我们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工业已经发展到饱和阶段

工程师之间的竞争激烈

而国家战略

其实已经在悄然改变成追赶世界最强科技

相适应的

就需要培养能够打破框框有创新思想的人才

而这一切必须由教育制度来实行

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时候

在想改变已经很难

所以要从最小的小学生阶段开始改变

这也是这两年国家各种减负策略实行背后的逻辑

但是为什么引起巨大争议

是因为减负不是形式上减负

而是不超前学习

不是让孩子真正玩过义务教育阶段

而是让孩子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压力压垮

支撑中国40年改开巨大成就的教育体制

并不是一无是处

如今的减负既没有真正减负

反而减少学校的功能

让家庭负担反而变得加重

比如小学生下午三点就放学

剩下的时间怎么办?

杨振宁在接受采访时说

“美国的基础教育不一定比中国好”

其实关于教育的问题

杨老在《曙光集》的文章中有专门阐述

美国的教育哲学对于年轻人采取的是放任政策,讲的不好听,是让他们随波逐流。这种教育哲学的好处是给有特殊天资才干的人以极大的创新空间,可是这个教育哲学有一个阴暗面,国内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注意。这就是美国的教育哲学浪费了许多人才,造成了许多悲剧。

实际上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就在于

在小学初中孩子吸纳能力最强的时期

给予了最完整的系统性通识教育

而失败之处在于

最需要分析判断和逻辑思维的时期

延续了基础教育的僵化和死板

从而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判断和寻找目标的能力

如今的教育减负实际上目标是对的

但是方法上有很多问题

我们只知道国家要求不做什么

不准超额布置作业

不准超前学习

等等措施

往往讲的是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告诉老师家长

需要你们做什么去培养更好的孩子

07我们能做什么

从这两年的趋势看

教育改革必然会继续推行

中国的国家意志在这方面强于世界所有国家

最近的新闻不止是小学生减负

包括要求大学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以后要进行大学宽进严出而不是现在这样随便混混也能毕业

包括前阵子出台的教育改革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的政策

现在已经不再是地区试点而是全国推行

必然会引起一阵混乱和争论

以前鸡娃的行为已经有太多攻略

而现在国家进行的大改革

必然会对这些攻略产生冲击

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大时代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其实我们没几个人心里有底

我们一直在强调让家长放下焦虑

并不是说放任孩子不管

而是不要过度焦虑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孩子在某方面做的多

就开始焦虑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需要教练也不一样

谨记一点

我们不是教育家

而是孩子的父母

我们在孩子成长旅程中扮演的是导游

而不是导演

不需要给孩子划定框框

而是带他们领略不同的风景

告诉他们基本的规则

我们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了解基本的教育规律

记住一时的成败并不是终生的成败

只有拥有终生成长的心态

才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从而真正放下焦虑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漫谈九品中正制)(4)

科学不止有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有动手实践的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