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桌面表演游戏是什么(玩游戏学歌舞100多年前的幼儿园教些啥)

如今网上流行一句话,“七岁以后的人生,都很艰难。”打住!难道七岁以前的孩子就轻松吗?看看如今家长们在面对幼儿园时的选择困难症,就让人轻松不起来:公立幼儿园好还是私立幼儿园好?教育理念是西方的好还是中式的好?教育体系是蒙氏的还是华德福的?是不是双语教学?有没有外教?琴棋书画课外辅导是不是样样都没少?

那么,穿越回清末和民国,那时候的幼儿园是怎样的?幼儿园里有外教吗?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呢?

湖南最早的幼儿园成立之初仅招了10余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不叫幼儿园,叫作蒙养院。

所谓“蒙养”,乃“蒙以养正”之意,主张当婴幼儿智慧蒙开之际就施加正面影响,开发其智慧,促使孩子更好地成材。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下)》,蒙养院又名蒙学堂、蒙学馆,即幼稚园。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其中包括《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蒙学堂章程》规定,“蒙学为各学之根本”,所有府厅州县之处城乡集镇一律开设蒙学堂。1903又制定了《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蒙养院专为保育教导三岁至七岁儿童之所,辅助家庭教育。

《章程》颁布后,两湖、苏浙、京沪等地相继开办了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最早的一所,是由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次年改称武昌蒙养园)。端方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遂成为中国创办幼儿园的第一人。

由于当时我国蒙学教育基础薄弱,从教材设备到师资几乎都依赖日本,不仅幼儿园里的钢琴、风琴、儿童桌椅、教具等设备都从日本购买,幼儿园里的老师也由日本幼教工作者担任。湖北幼稚园的园长就是一位日本女人,名叫户野美知惠,课程设置基本上参照了日本的幼稚园。

幼儿园桌面表演游戏是什么(玩游戏学歌舞100多年前的幼儿园教些啥)(1)

天津一家私立蒙养院,有日籍教师在上钢琴课,当地报纸用插画的形式进行了报道。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或称《癸卯学制》,规定了从幼儿至大学院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章程。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的第一部法规。这一章程将蒙养院教育和家庭教育并列,提出“蒙养家教合一”的宗旨,其意图“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所谓“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是因为当时不能设女学,只能由家庭来解决女子的教育问题。“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游行街市,且不宜多读西书,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配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故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或受母教,或受保姆之教”。教什么呢?“教以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由于上述“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的规定,章程中所订“蒙养院专为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实际上是指男童。因此,所谓“蒙养家教合一”实际含义是蒙养院教育男童,家庭教育女童。

章程中对蒙养院的教育方针作出规定:“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其内涵是以体育为重点的体育、智育、德育同时发展的意思。

1905年5月,调任湖南巡抚的端方创办湖南官立蒙养院,院址设在长沙坡子街粮道署旧址,湖南学务处委派冯开浚担任院长。这是湖南省第一所幼儿园,是中国的第二所幼儿园。

幼儿园桌面表演游戏是什么(玩游戏学歌舞100多年前的幼儿园教些啥)(2)

中国创办幼儿园第一人:端方。

根据《癸卯学制》和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的规定,湖南官立蒙养院实行保教合一、教导合一的教育,“以养成异日受教之根据”为宗旨。《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指出,谈话、行仪为“德育之始基”,读方、数方、手技为“智育之始基”,乐歌、游戏为“体育之始基”,并强调各科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与湖北幼稚园一样,湖南官立蒙养院聘请的教师也有两位日本女人,一位叫春山雪子,一位叫佐滕操子,课程设置基本上参照了日本的幼稚园。

湖南官立蒙养院招收3岁以上但未满学龄的儿童,然而,作为一个新事物,蒙养院诞生之初并未被长沙人待见。无论路程远近,人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这里就读。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中记录,湖南官立蒙养院最初仅招到幼生1个组10余人。至1906年春,幼生逐渐增多,共招收2组20多人。

1906年3月,湖南出现大范围饥荒,灾民纷纷涌入长沙,发生了骚动。湖南官立蒙养院被全部烧毁,于是迁往东茅巷、五堆口、局关祠等处,租用民舍暂时安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幼生四散,湖南官立蒙养院停办。1912年,湖南官立蒙养院在长沙古稻田恢复,附属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稚园。以后,该园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相继改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附属幼稚园和省立长沙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1912年湖南幼儿园就有蒙台梭利教学法

如今,全球知名幼教体系包括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福禄贝尔和DAP等五大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成为全球85%以上的幼教机构的指导教学思想。在中国最盛行的当属蒙台梭利教学法,它由意大利首位医学女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创立于20世纪初期,它强调教具式教学,主张追随儿童,给儿童自由,把握敏感期,引导和支持幼儿训练。然而你知道吗,早在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湖南成立的第一家私立幼儿园——幼幼幼稚园就已经开始践行蒙台梭利教学法了。

幼幼幼儿园来源于一个家族学校。1910,蒋葆仁女士在南门口冯家湾的蒋氏私宅园圃内创办了一所家族学校,建造教室两间,以男女分班制,首收蒋氏及其亲友子弟24名,蒋葆仁任校长,蒋泰素任教员。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宗旨,“幼幼学校”因此而得名。

幼儿园桌面表演游戏是什么(玩游戏学歌舞100多年前的幼儿园教些啥)(3)

冯家湾的蒋氏私宅旧址。

由于教学有方,名声不胫而走,恳求来幼幼学校就读者越来越多,原址无法满足需求。1912年,主理人租赁了长沙市社坛街寄园的部分房屋为校舍,还在与之相邻的礼贤街租佃楼房一所为分部,开办蒙养院,蒋六吉先生任校长,蒋葆仁任主事。

幼幼幼稚园有3个班,招收幼儿60余名,由园主任一人负责。幼稚园“修业年限为二年”,“保育期满或年龄已长,经校考查及格者,给予出园登记,可免入学测验,入本校一年级”。

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蒙台梭利教学法之外,幼幼幼稚园还参用了由“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在德国首创的福禄贝尔教学法,即“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让儿童自由活动,从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幼稚园规定的目标是:“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达;培养公民资格;陶冶善用余闲之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1927年,幼幼幼稚园迎来了建园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成员——戴慧静。戴慧静生于1903年,祖籍湖北省,五岁时随父母来到湖南湘潭市,后到长沙市福湘女子中学读书,与杨开慧、李淑一同窗。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又随兄到南京中央大学幼师系就读,1927年回到湖南,在长沙市私立幼幼学校附设幼稚园任教养员。

戴慧静曾担任过游戏、音乐、故事、手工、图画和儿歌等课程教师。除上课外,还要照料幼儿的起居饮食。戴慧静后来回忆,那时幼儿园主要采用设计教学法,打破各科目的界限,从儿童自由活动中发现设计题材,进行设计教学,分为个人、小组、团体、室内室外等各种活动。现在看来虽然有些过时,当时却很受幼儿欢迎。

在长沙“文夕大火”中,幼幼小学和幼稚园被毁。抗战胜利以后,为了修复和扩充校舍,学校领导发动全体教师到社会上募捐。有一次,戴慧静和幼稚园的另一位老师,到一个姓邹的老板开的“钱铺”去募捐,邹老板一口答应捐赠光洋2000元,随即派人把钱送到幼稚园。学校拿了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钱,修复和扩充了小学和幼稚园校舍,添置了一些教学设备。当幼稚园缺少玩具时,老师们又发动家长支援,有的家长送撬板、梭板,有的送风琴,还有的送各种玩具。由于校舍扩大,幼稚园增加到3个班,有100多个幼稚生。这时的长沙市幼幼小学附设幼稚园,在社会上开始有了名气。

幼儿园桌面表演游戏是什么(玩游戏学歌舞100多年前的幼儿园教些啥)(4)

湖南幼幼学校初等小学附属幼稚园师生合影(1912年12月)。

1935年,湖南贵族式幼稚园人满为患

民国建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1912年9月29日公布的《师范教育令》中规定:“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外,应设蒙养园;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外,应设附属女子中学校,并设蒙养园。”这一法令,反映了初成立的国民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以及将其与女子师范教育联系起来的建设方针。

1915年7月31日,教育部公布了《国民学校令》,其中规定:“国民学校得附设蒙养园及类于国民学校之各类学校。”提出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设立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

同年,教育部又公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其中对蒙养园的教育实施作出了一些规定。首先是入学年龄问题,细则中规定“蒙养园以保育满三周岁至入国民学校年龄之幼儿为目的”。关于国民学校的入学年龄,19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校系统令》中规定,初小一年级为七岁。这样,蒙养园学程的年龄就是四岁至六岁,即三年的学程。

清末至民国初年出现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和设置办法各不相同:有的名为蒙养院、有的叫幼稚舍或幼稚园;有公立官办的,也有私人经办的;有达官富绅办的,也有乡间节妇捐款办的;有独立设置的,也有附设于育婴堂、女塾、女学、女师的。与最初的陌生和排斥截然相反,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把学龄前的孩子送至幼稚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时,长沙市至少有以下八家著名幼儿园:第一女师幼稚园(前身即为湖南官立蒙养院)、幼幼幼稚园、周南幼稚园、长沙师范幼稚园、楚怡幼稚园、福湘幼稚园(即福幼园)、湘雅幼稚园(即小雅园)、育英幼稚园等。

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这个问题上,当时的父母与现在父母的态度极为相似。1935年,长沙教育家吴剑应《(长沙)大公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刊》之约,撰文谈到长沙幼儿教育时说:“最近几年,我湘几个贵族式的幼稚园,不论在省会或在县区都有人满之患,故入园的踊跃,实足惊人。试看每年寒暑假,各园招生,来报名的,不到几个钟头,就会超过原有规定名额的十倍以上,且各家父母,无不多方请托,希望幼稚园来收容他们的子女,结果多半是望门墙而不得入。”

民国时期的贵族幼儿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一些资料中记载,民国时期的贵族幼儿园设施十分豪华,同时聘请了外教,主要是给贵族家的小孩读书,为出国做准备。可是由于名额有限,连贵族人家的孩子也未必能进贵族幼儿园就读,普通人家的子弟更是不必想了。

民国幼儿园学什么?注重游戏和音乐

民国时期的幼儿园主要学些什么呢?

根据《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记载,湖南最早的官立蒙养院设立了7门课程,即:

(1)谈话。分修身话和庶物话两种,前者示“为人之道”,须浅而有趣,“如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之类,其中颇有趣味”;后者示“事物之名称”,教师简单地向孩童解释其大概的意思,“譬言之如犬能守户、鸡能司晨等事,令孩童听之心中自然有所感触”。

(2)行仪:选择合适而有趣的行为让幼儿模仿,教师及时随事指导。

(3)读方:即识字。

(4)数方:教幼儿学习单双数、分解组成、加减等。

(5)手技:即通过配插“恩物”使幼儿掌握轻重、大小、长短,并发展其思维。“恩物”共有十一种,包括“木积”(用木方按图堆积各种屋宇坊舟车桥梁之形,有点像今天的积木)、“板排”(用木板排配各器具形状,初排配时有式样可仿)、“箸排”(用竹签排字形,如“一”“二”“三”、“大”“小”“工”等),另外还有“纸织”、“纸折”、“纸剪”、“缝取”、“画方”等。

(6)乐歌:伴以歌舞,既培养美感,又涵养性情;配合体操,则可以强健四肢。比如可以“将本省名山大川、胜迹名区、乡贤名宦、动植各物,写成浅显歌词,谱出新腔,令学童歌唱以乐和之”。“乐歌”备受重视,称“盖关系于国民忠爱思想者,如影随形,此化育之宗也”,“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

(7)游戏:开展室内外游戏,以活泼儿童生活兴趣,调养性情。

这些课程的设置,虽然与当时主理幼儿园的日本教师相关,也符合当时对于学前教育的大的宗旨。《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中规定:“保育幼儿,务令其身心健全发达,得良善之习惯,以辅助家庭教育。幼儿之保育,须与其身心发达之度相副,不得授以难解事项及令操过度之业务。幼儿之心情容止,宜常注意使之端正,并示以善良之事例,令其则效。”细则中对蒙养园课程的规定是:“保育之项目,为游戏、唱歌、谈话、手艺。”

按道理,蒙养院设置“歌谣”课程,可以指歌唱,也可以指吟诵诗词。但在清政府制订《奏定学堂章程》时同时制订的《学务纲要》以及各级学堂的章程中,都认定中国古乐雅音失传,学堂音乐一门只能缓设,所以在蒙养院章程中设置的歌谣课,所谓歌谣,实际上是指吟诵诗词。

但在湖南的各式学堂,尤其是蒙养院、幼稚园中,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突破了清政府蒙养院章程的局限。在当时,最早的音乐教师是在蒙养院教学的日本人,然后是浙江一带沿海开放地区的音乐先行者。如在明德、周南、长郡等学校任教的郑其年、邱望湘、陈啸空、沈醉了等人。在歌曲教材内容方面,《说略》提出以本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著名人物、动植物种为题材写歌词并谱新曲来教儿童歌唱,以启发儿童爱乡爱国之情。这比《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的只吟诵古诗词,更符合儿童的心理条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在音乐技能的教育方面,《说略》也有简要的规定。提出“有单音唱歌、轮环唱歌、复音唱歌之分,轮环复音稍难,幼稚园中惟教单音”。就是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了单声部歌唱的能力后,可以教唱多声部歌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专业性的见解。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实习生易新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