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纪念币设计稿(什么是抗币)

今天,小编带您重新认识这个特殊时期的“红色货币”

透过抗币,来看这段历史

那是一段中国老百姓遭受苦难的历史

那是一段老一辈用血汗抗战的历史

那是一段四万万人民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历史

那段历史始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铭记于每个中国人民的血液里!

“红色货币”一直是中国货币收藏界一项独特且影响深远的收藏。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发行的各类“抗币”,由于本身价值的珍贵和存世量的稀少,更让各路藏家趋之若鹜。

“抗币”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红色货币。它是今天“人民币”的鼻祖,亦是一段峥嵘岁月的完整记录。最近,在全国上下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些饱含历史沧桑的珍贵纸币再一次赢得万众瞩目,成为收藏界竞相追逐竞购的核心。

抗币有收藏价值吗?

在收藏界乃至文物史料中,抗战时期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的历史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便建国后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为此文物界还组织过多位专家对豫鄂边区建设银行货币,进行过多次的研究和考证。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是在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成立,并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完善和发展的。正式创办于1941年6月,由于正处于抗战极其残酷的阶段,环境极为恶劣,面对日寇和伪军对豫鄂边区的不断大规模围剿,将纸币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印钞厂极度保密,致使很多人员都不了解其中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其发行的货币即便在存世量罕见的“抗币”中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目前在收藏品市场上偶尔能见到的几乎都是残缺不全、或品相极差的钞币。作为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发行过的最大面值一千元券更是举世罕见,市场估价就高达30多万元,被誉为“抗战钞王”。

具有极高收藏价值,晋察冀“抗币”创钱币拍卖新高

抗疫纪念币设计稿(什么是抗币)(1)

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晋察冀“边币”因其问世时间早,存世量小而备受集币爱好者青睐,北京诚轩春拍中一枚“晋察冀边区银行伍仟圆兑换券”,现场5千元起拍后,被数位竞拍者一路追逐至30.24万元,成为纸币部分最高成交价。

晋察冀边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抗日根据地,边区银行于1938年成立,在发展边区经济、保证军需、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直到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才以人民币兑换收回并停止流通。

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银行共发行了57种票版的纸币,面值多达14种。其中收藏价值最高的是两枚高面值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兑换券”,这两枚兑换券发行于1944年,面值分别为壹仟元和伍仟元。由于种种原因,在发行不久后就被回收销毁了,而幸存于市面的皆成了珍品。

新中国成立之初,宋庆龄过生日,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曾经将其作为重礼送给宋庆龄,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据一些钱币市场权威人士估计,这两枚兑换券的价值可与第一套人民币中几种价值很高的珍币(如:伍仟圆“蒙古包”、壹万圆“牧马图”等品种)相媲美。

江淮银行“抗币”收藏潜力大

抗疫纪念币设计稿(什么是抗币)(2)

抗疫纪念币设计稿(什么是抗币)(3)

江淮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性银行,成立于1941年春。当年,华中各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根据地的农工商业,稳定金融,平抑物价,相继建立银行,并发行货币,江淮银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在1941年至1945年间江淮银行发行过的纸币票值有:贰角、伍角、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等。江淮银行隶属于新四军军部,由刘少奇同志亲自确定行名。纸币上方“江淮银行”四字亦是刘少奇同志的亲笔题字。江淮银行伍圆、贰拾圆纸币都曾创下过不俗的拍卖纪录。

华中银行“抗币”发行最终集大成

抗疫纪念币设计稿(什么是抗币)(4)

从1944年起,新四军发起战略攻势,华中大片土地获得解放,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等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原来分散的抗日根据地各自发行货币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1944年底,中共华中局为了发展生产,方便贸易,适应各地金融斗争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发行统一使用的货币。华中银行成立后,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银行统一改组为华中银行的分支机构。1945年11月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后,华中银行成为边区政府的组成部分,为苏皖地区唯一的地方银行。华中银行发行的华中币与各地抗币等价流通,不受地域限制。华中银行拾圆纸币是早期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珍贵货币,存世量极少,一票难求。

义哥闲说收藏

与您分享部分收藏方面的心得和专业知识,如果您关注收藏,皆可以来交流

闲说收藏,看完文章喜欢的记得加我shoucang188

更多收藏方面的内容请加微信公众服务平台:zyjz18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