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点击上方“国家大剧院”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你有何记忆?

当“长征”走出课本,走出荧幕,你有何期待?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2)

6月28日至7月3日,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即将迎来在国家大剧院的第四轮演出,这段令无数人动容难忘的历史壮举,将再一次走上舞台,向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献礼。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3)

国家大剧院历时4年打造的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自2016年7月1日首演以来,前几轮演出中,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剧中《我们终将得胜利》《寒夜中》《三月桃花心中开》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广为流传,使观众在近距离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之余,也在风格多样的音乐旋律中受到长征精神的鼓舞。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大事记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4)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5)

本轮演出中,著名指挥家张弦将首度加盟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为观众带来剧中风格鲜明、色彩浓郁的管弦乐与合唱段落。

“《长征》包含了很多民间元素、戏曲和打击乐,让作品更富有中国歌剧的特色,曲调和旋律编创得十分有意思。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我对中国歌剧更容易上手,这次回来指挥歌剧感觉特别亲切,十分期待与管弦乐团的再次合作。”

——张弦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6)

△张弦指导合唱团排练

本轮演出由世界著名华裔指挥家张弦携手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等十余位实力唱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再塑不怕牺牲、为理想而战的长征英雄人物群像。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7)

△歌唱家阎维文排练花絮

前几轮演出中,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们在湘江、泸定桥等场景中惊心动魄、力量十足的舞蹈表演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本轮演出中,他们豪迈的舞姿也将再度出现在歌剧《长征》的舞台上。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8)

歌剧《长征》的主创团队集结了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众多国内一线艺术家,以气势恢宏又极具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音乐,兼具史诗感与当代审美的舞台制作,忠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上漫漫征途的光辉历程。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9)

印青、张弦与乐团进行排练

主创说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这部歌剧中的灵魂。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一种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而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个灵魂的体现。”

——印青 作曲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同时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壮举。这一事件,除了在长征的两年中种种不可思议和艰苦卓绝的表象外,其不畏艰险、奋勇牺牲、为理想而战的精神是非常伟大的。”

——邹静之 编剧

"吃苦耐劳!顽强不屈!这是我们的民族个性,历史虽然很长,但正是这种精神在牵引着我们奋力拼搏,是这种信仰在引领着我们最终胜利。"

——张弦 指挥

“我想带给观众一部朴素的、有力量的歌剧作品《长征》。长征,是一场在忍耐中默默坚持的集体行走,是一种长时间在艰苦环境中凭借信仰的精神,顽强的、历时两年的集体意志的锻炼,是一首无数生命倾覆牺牲,只有少数人存活的悲壮的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田沁鑫 导演

“长征是在绝境中寻得生路,在绝境中反败为胜,在绝境中千锤百炼,由悲而壮,由绝境步入辉煌,长征是中华民族独有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长征对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产生了意义非凡的精神感召力!”

——杨笑阳 导演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0)

合唱团排练现场

经过前三轮的演出、巡演以及歌剧电影的展映和发行,歌剧《长征》收获了绝佳的口碑。《长征》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英雄群像再现时的震撼,更多是长征精神洗礼后对于时代信仰的坚定与感动。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1)

观众说

“这部剧印证了坚守‘信仰’的力量,与强调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谋而合,是伟大历史事件与艺术表现方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杨禹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在如今这个时代需要提醒年轻人去铭记长征。平伢子完全无我的状态对我震撼特别大。打仗时一个人倒下另一个冲上去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

——朱丹 主持人

“整部戏的舞台装置布景、演员的精神面貌很激昂,这个作品彰显了大剧院一贯的歌剧制作的艺术魅力,演得很棒。”

——吴碧霞 歌唱家

“音乐具有歌剧性的同时,对于红军战士所到地方的音乐元素融合的非常好。”

——雷佳 歌唱家

“长征题材很不好写,特别是音乐,但是听了印青的音乐,很过瘾。”

——邹锐 解放军军乐团团长

“这次演出调动了大量的舞台上的手段,包括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内容编排上很有新意,用一些感人的细节和小场景去侧面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主旋律作品在人物刻画、造型等方面都有突破,艺术家和合唱团员将每一个细节做的非常到位,每一个演员都演出了人物个性。”

——张佳林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当演出结束时,观众集体起立鼓掌,欢呼尖叫,久久不愿散去。我想这是观众在用行动证明这200分钟的长征‘我们没有掉队’。”

——唐子文 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主持人

“导演调度和层次感都是一流,舞台是假定性的,但是让我们感受到年代感。阎维文老师和王宏伟老师都生活在人物当中,非常真实。”

——范明 喜剧演员

“作为画家从美术角度欣赏演出布景,尽管幕布里有些不是写真的夸张的部分,但在美学上是很讲究的,还是蛮有特色。”

——陈养群 北京慈善艺术院院长、中华书画协会主席

“从小唱红歌,但这次是意外的惊喜。很好看,很难得,有创新,很过瘾。”

——王小海、王小玮 玖月奇迹

“用小切口来表现大意境,这个剧目做得非常到位。”

——席小姐 法制日报记者

“歌剧《长征》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探索,她将艺术性与宣传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讴歌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又彰显了极强的观赏效果。”

——徐宇辰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秘书

“将艰苦卓绝的25000里长征搬到舞台上,以歌剧来表现,是极难的,需要有史,有情,有整体,有局部,而这部《长征》完美地做到了。”

——付小悦 光明日报

“《长征》的难得之处在于从历史的宏观和集体层面聚焦到了历史故事中的个体形象。音乐宏大而不失细腻,写出了雄壮感和层次感,即突出民族特色又不失‘国际范’”。

——刘先生 事业单位从业人员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2)

△歌唱家王宏伟演出剧照

距离演出仅有一周时间,所有的艺术家和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地排练。今天,恰巧是指挥家张弦的生日,看着张指排练时投入的神情,剧小院不禁感叹,正是艺术家们全情地付出,国家大剧院才能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精品,观众才能欣赏到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歌剧《长征》,感谢艺术家!张指,祝您生日快乐!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3)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8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演出时间:2018.06.28 - 2018.07.03 19:00

演出场地: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作曲:印青

编剧:邹静之

世界首演:2016年7月1日

指挥:张弦

导演:田沁鑫、杨笑阳

舞美设计:马岩松

服装设计:宋立

灯光设计:胡耀辉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造型设计:陈敏正

音效设计:王丹戎

音响设计:蔡军

道具设计:金继峰

音乐指导:黄小曼

合唱指挥:孟幻

主演:

彭政委:阎维文、王冲●

曾团长:王海涛●、刘嵩虎●

平伢子:王宏伟、梁羽丰

洪大夫:王喆、李欣桐●

万霞:曲丹、王一凤、王相周(候补演员)

军团长:关致京●、杨毅

李文化:李扬、毛伟钊(候补演员)

刘平权:黄训国、金郑建●

(注:●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文 案 | 孙海杰、龚玉祺

摄影 | 国家大剧院摄影师团队

编 辑 | 李 爽

新时代如何发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筑梦新长征之路)(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