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编导读,汇聚了总多习题,多多练习,才能得到高分。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

易错题1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

为了清楚地看出各年级人数应采用( )统计图,需要清楚地看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应采用( )统计图,记录一天气温变化情况采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错因分析】答案:扇形,折线,条形。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三种常用统计图的理解情况。从回答情况看,学生没有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因此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长短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4)

易错题2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5)

要统计牛奶中各种营养成份所占的百分比情况,你会选用( )。

①条形统计图 ②折线统计图 ③扇形统计图 ④复式统计图

【错因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掌握情况。学生容易选择其他类型的统计图。

【思路点拨】应该选择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总体的百分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6)

易错题3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7)

在一个花坛内种了三种花,种花的面积用扇形统计图统计如下,如果改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应该是(A)。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8)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9)

【错因分析】学生关注到了扇形统计图中玫瑰和百合表示的数量相等,月季的数量比玫瑰和百合多,但是没有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没有形成三种花各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学概念。

【思路点拨】理解“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能够从扇形的大小中估计出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还可以看出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是D。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0)

易错题4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1)

最近,某媒体发起了一项关于“背诵古诗文是否有用”的调查,下面是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背诵古诗文的作用”统计图 2017.2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2)

(1)不好判断的一项占受访总人数的()%。

(2)选择哪一项的人数最多?选择哪一项的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学生在识图和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思路点拨】(1)可以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已知的三个项目占总数的37.4%+34.8%+17.3%=89.5%,则未知的一项所占的百分比为1-89.5%=10.5%。(2)第二个问题,可以根据数据比较,也可以通过比较扇形面积的大小得出结论:“值得庆幸,受益终生”的人数最多,“不好判断”的人数最少。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3)

易错题5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4)

六(1)班数学期末测试情况如下:优秀17人,良好26人,及格5人。根据以上情况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六(1)班数学期末测试情况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5)

1.六(1)班参加数学期末考试的有( )人。

2.( )等第的人数最多,( )等第的人数最少,两者相差( )人。

3.本次考试的及格率是( )%。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是:考试的及格率是10.4%。错误的原因是把扇形统计图中的及格等第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与及格率混为一谈。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及格率是及格人数占人数的百分比,六(1)班全部及格,及格率应为100%。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6)

易错题6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7)

如图,请你把梯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0,并画出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8)

【问诊】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三是旋转的角度。本题有3种典型错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19)

图1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都没有问题,但旋转时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搞混淆,导致梯形“斜腰”的方向明显出现了错误。图2乍一看挺有道理,仔细观察会发现梯形没有绕着A点进行旋转,旋转的中心点发生了错误。图3“叠加”了图1和图2的错误,旋转中心点以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在旋转时都出现了偏差。

【练习】把下图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1)

易错题7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2)

做一节底面直径为2分米、长3米的烟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问诊】烟囱是“无盖”的。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习惯于求标准圆柱体的表面积,易算成“有盖”的。因此,本题只要求该圆柱体的侧面积,不需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另外,粗心的学生还会忽视本题中单位不一致的问题。烟囱的长是3米,而直径是用分米做单位,最后要求的面积也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的。因此,在解答此题时,要将烟囱的长度单位化成分米。最后的结果要保留整数,要保证铁皮够用,本题应当采用“进一法”保留近似数,部分学生会误用“四舍五入”保留近似数。数学上有很多这样的题目要结合生活的原型进行思考。

【练习】长方体火柴盒的长5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请你算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火柴盒至少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不算粘贴处)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3)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4)

易错题8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5)

在比例尺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6)

的地图上,量得一长方形地的长是7.5厘米,宽为4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诊】不少学生会用7.5×4=30(平方厘米)求出这块长方形地的图上面积,再用图上面积30×2000=6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求出实际的占地面积。这部分同学忽视了面积的变化规律,如果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000,那么图上面积:实际面积应为:12:20002,而不是1:2000。本题求出图上面积后,应用30×2000×2000=120000000平方厘米=12000平方米求出实际面积;或者也可以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的占地面积。

【练习】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图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7)

易错题9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8)

用20千克黄豆可榨油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29)

千克,平均1千克黄豆可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

【问诊】此题围绕黄豆和油两个量展开,都运用除法计算,很多同学理不清“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0)

”和“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1)

÷20”是哪个量。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引导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有以下方法:①估算,确定方向。“20千克黄豆可榨油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2)

千克”,可知估算1千克黄豆榨不出1千克油,1千克油需要黄豆的重量远远多于1千克。估算可以确定所求结果的范围,预防解题中出现严重偏差。②抓住商,确定被除数。确定被除数是此类题目解题技巧。问题中的商和被除数表示同一种物体的量。例如:平均每千克黄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商是“油”,那被除数应该也是“油”。即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3)

÷20求得每千克黄豆可榨油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4)

千克。③抓住平均分,确定除数。确定除数也是技巧之一。可以从“平均分”入手,平均每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是将油的千克数进行平均分,那除数就是“油”,即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5)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6)

(千克)。

【练习】某品牌汽车加了30升92号汽油,共用了189.9元,行驶了500公里。平均每升汽油多少元?每升汽油可以行多少公里?每公里耗油多少升?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7)

易错题10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归纳汇总(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38)

小明上山速度为1米/秒,下山速度为3米/秒,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问诊】受平均数定义的影响,少数学生误以为“平均速度=(上山的速度 下山的速度)÷2”,即 (1 3) =2(米/秒)。其实平均速度的定义为:总路程÷总时间。本题解法不唯一,由于全程未知,我们可以设上山全程为3米,则平均速度为:(3×2)÷(3÷1 3÷3)=1.5(米/秒)。

【练习】从山脚到山顶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了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