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演变的例子 逃出生天汉文字

【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孤独了几千年”

江湖不禁人间怨,一样涅槃度九天

——汉字涅槃之三:逃出生天汉文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体时间忘了),某著名语言学家考察某拼音识字实验学校,据媒体报道,居庙堂之高的语言学家看到孩子们熟练地用拼音文字写成一篇篇文章,动情地说:如果早施行拼音文字,我们国家该早出多出多少作家啊。

记得当时看完报道,顿感无语。

可见,有些国人对汉字拉丁化迷恋到何等程度?这种迷恋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

一旦迷信上了,就会丧失知性,即如那位著名语言学家所说使用拼音文字就能多出作家,难不成欧洲人人都是作家?

一旦迷信上了,往往就会因小失大。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说,一旦废止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中国将不复存在。其实,汉文字就差点被翘了辫子。

这些国人,而且是学问非常好的人,缘何这么痴迷汉字拉丁化?

这就像前些年穿西服一样,穿西服是幌子,自洋人利玛窦给汉字贴上标签以后,心理的作祟在于迷恋西服上面的标签在众人面前晃来晃去。

从北洋政府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无论打碎多少东西,从国家体制到国家机器,无不东零西碎。但迷上标签的那群人总是在!而且这群人还是掌握话语权的主流!

从北洋到新中国,由国家机器传承的东西很少,唯有汉字改革,不论是何政党、是何体制,是少有的坚定的都想付诸实施的沿袭承继的项目。足见汉字改革是何等的大势所趋。

汉文字改革其实包含三个内容两条道路。

三个内容是:汉字注音、汉字简化和汉字拉丁化。

两条道路是:汉字拼音化分两种意见,走的是两股道,一股道是单纯用拉丁字母注音,另一股道是干脆用注音字母取代汉文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汉文字,文字拉丁化,仍然是碾压汉字的梦魇,久驱不散,理由还是那些理由。

民国往前,汉文字的存亡还只是停留在打嘴炮上,汉字并无性命之忧,只不过搞了几版拼音方案,也搞了拉丁化新文字,作了一些推广,效果不大。据说蒋介石也想废汉字,被胡秋实一通“民族罪人”的恐吓给吓回去了。

新中国一诞生,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就成立,文字改革上了国家机器。革汉文字之命的热情,一点不输革反动派的热情。从文改协会成立到彻底解决计算机汉字录入问题,汉文字生死存亡有点扣人心弦。

第一次汉字存亡危机就是文改协会成立之后,文字改革确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文字拼音化,简化字只是配合识字运动的一种过渡,文字拉丁化方向非常明确。这段时期某些人依仗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文字改革的支持,断章取义地口头传达主席对文字改革的指示。

比如,毛主席说:“汉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段话传出来的完整的版本是后面还有两句话,即主席还说了:目前只搞汉字简化,文字改革不能割断历史。

掐掉后两句,文字改革的方向有可能完全不同。况且,所谓主席的“拼音方向”也有歧义,是指拼音识字,还是文字拼音化?

据说是到了1958年,周总理一锤定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同年还给“文字改革”这只孙猴子画了圈圈,戴了紧箍咒,明确它的3项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貌似汉文字拉丁化被断了后路。但是废除汉字一直是某些人终生追求的梦想。1958年为配合农民识字扫盲运动,在山西万荣县还是搞了汉字拼音化试点。

汉字字体演变的例子 逃出生天汉文字(1)

这个试点开了规格很高的总结会,农民学习代表进京受到多位领导人接见,中央也下了推广文件,还在万荣县成立了一所大学。

客观地说,拼音对识字可能有点帮助,但对纯文盲的农民来说,帮助的作用不大,因为从字母发音到学会拼音有一个相当不容易的过程,况且农民骨子里对洋字码排斥。

万荣扫盲其实是一场夹带了汉字拼音化私货的农民识字试点,轰轰烈烈地开了场,热热闹闹地结了束。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也教了如何运用拼音化文字,从老师到学生没有一个感兴趣,热爱汉字是浸淫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第二次汉字存亡危机在计算机出现之后,汉文字被拖进了一个“不是汉字死,就是电脑亡”的时代。

据传上世纪六十年代,IBM公司组织了上百位计算机工作者、汉语工作者,耗时数年,耗资6500万美元,研究汉字在电脑上的运用,得出的结论是:“Or die out Chinese Words;Or die out computer.”

于是某些人如获至宝,一时间,“汉字不适合计算机时代”的观点喧嚣尘上。汉文字似乎只有坐等判处不能适应未来世界、未来科学的死刑。

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能有什么事难倒中国人?

王永民用5年时间,创立汉字键盘设计原理和数学模型、“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符合汉字结构和书写习惯的“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这一发明彻底粉碎了“汉字不适合计算机时代”的奇谈怪论。也彻底终止了那些人想把汉文字扫进垃圾堆的梦想。

从此,汉文字逃出生天!

王永民被誉为“当代毕昇”,2003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当代毕昇-王永民”纪念邮票。

汉字字体演变的例子 逃出生天汉文字(2)

我在前面《汉文字之象的方格迷宫》里说过,汉文字是平面的二维构型,因此汉字的数字信息构成是以点阵形式表示的,加上汉字字体、字数比西方字母多,一个一号字要由八万多个点组成。想象一下,全部汉字字模的数字化存贮量可能让早期的什么486永远死机。

汉字能输入进电脑,只是汉字与西洋机器大战的第一次战役。进了电脑以后还要能与电脑结婚,组成家庭,更要能生孩子,还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也就是汉字进去了,经过信息化处理,还能出来你要的汉字。这就是王选的“748工程”的贡献,让汉字从计算机中“诞生”。

王选打赢了汉字大战西洋机器的第二次战役!

在汉文字与西洋机器的屡次大战中,不应该忘记林语堂。

100年前,美国报纸刊登漫画,讽刺复杂落后异端的中文要想进入西洋人发明的打字机,必须要造一台数以千计键盘、打字员手脚并用的打字机。

汉字字体演变的例子 逃出生天汉文字(3)

码字出身的林语堂被激怒了,他一边学习机械知识,一边画草图,与工程师合作捣鼓,居然成了,1947年“明快中文打字机”横空出世。

汉字若灭,中国必亡!在汉文字大战西洋机器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智者、勇士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文化自信的进行曲!

现如今,科大讯飞让你对着屏幕一通狂吼,都能生出汉字。不仅生出汉字,还能生出其他文字,捏着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让地球上的人沟通无障碍。

这不就是语言大同么?

那些心心念念想废除汉文字的人,一是掉进了汉文字不适应西洋科技的陷阱;二是梦想构建一个语言大同的世界,让所有人沟通交流无障碍。只不过他们患了文化自卑症,想通过灭自己的语言文字去换取世界的语言大同。表面上他们反儒道礼教,其实骨子里浸淫着儒道礼教的谦卑懦弱、宽容忍让。

他们是矛盾的人!

为告慰这些操碎了心的先辈们,什么时候我们也发明一种面向未来、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机器,让西洋文字也输不进去,让他们也要耗尽几代人的时光来追赶我们!

晚年的夏衍对"汉字拉丁化"是这样反思的:"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四千年文字记录的文明古国,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类书、传奇、小说,古籍浩如烟海,废止了汉字以后,试问如何对待这笔精神遗产?能把他们都译成拉丁拼音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