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四大学院(坐拥三大校区占地4500亩)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山川秀丽,繁荣富庶,四川农业大学就坐落于此。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不断壮大,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肇始于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伴随着国家从落后走向富强的恢弘征程,坚持"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办学理念,百余年砥砺奋进,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四川农业大学历史沿革
学科为纲: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四川农业大学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方向。学科门类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87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8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19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2019年,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学校继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和草学之后的第八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农业大学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在软科发布的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四川农大有农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4个学科上榜,其中农学、兽医学2个学科位列前100名。上榜学科数在全国农林高校中居于第七。
四川农业大学坚持以学科为纲,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果,为实现学校创建一流农业高校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者为上:师资雄厚,名师荟萃114年筚路褴褛,四川农业大学底蕴深厚,名师辈出,目前更有一批知名学者在此潜心耕耘、培育后学。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建设,现有教授416人、副教授566人;博士生导师272人、硕士生导师8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
2019年8月,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揭晓,四川农业大学王静、冯琳两位教授喜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创造了学校首次同年两人以上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历史。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9年"天府万人计划"入选者名单的通知》,四川农业大学10名教师榜上有名,在省属高校中入选人数位居榜首。
2020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四川省2020年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座谈会前,举行了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获此殊荣。
2020年2月,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结果公布,四川农业大学冯斌、李伟滔、王静三位青年教师的项目成功入选,四川农大入选项目数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列第一位。
学术为天:创新引领,顶天立地四川农业大学坚持"学术为天",科研成果顶天立地。根据统计,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7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0年1月10日,北京传来喜讯,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主持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小秋主持获得的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左三:黄琳凯教授;右三:张新全教授
2020年1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发布消息,动物科技学院张新全教授团队完成了鸭茅全基因组测序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在牧草领域完成的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将为选育出更多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牧草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10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主研四川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诞生,相关新闻登上热搜。这是四川首次将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方猪资源保护。
2019年7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这标志着学校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学校建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5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3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
学生为本:菁菁学子,百炼成钢百年川农大,因菁菁学子,历久弥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使命,四川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竭力助力学子成才,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荣廷昭、知名企业家陈育新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6000人。
秉持着"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一个个理想远大的青年学子在四川农业大学这方广阔天地奋力拼搏、百炼成钢。
在2019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四川农业大学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首次以团体总分第二(仅次于四川大学)的成绩捧回大赛"优胜杯",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在2019年第三届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ICCT)中,文化产业管理2017级1班的杨铭南成功斩获国家一等奖,成功成为首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中获得全国奖项的川农学子。
2019年8月26至28日,第68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办。大会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非政府组织大会。商学院2016届资产评估专业学生李佳聪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在由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主办的非政府组织研讨会(Workshop)上进行了五分钟的英文发言。
2019年11月16日,"德康杯"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举行,这是学校连续五年承办这项省级比赛。本次大赛中,四川农业大学共有5个作品荣获一等奖,7个作品荣获二等奖,17个作品荣获三等奖。
除了川农大这方天地,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每年,四川农业大学都有一批学子,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深造。
注:蓝色圈为留学生国籍;绿色圈为签署协议国家;黄色圈为学生留学目的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届届学生满怀抱负踏进四川农业大学的大门,四年后,他们成竹在胸,带着本领走出校园,自信远航。
川农大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近年来学校每年有25%以上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90%以上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录取。每年有两百名毕业生出国留学,公派留学生人数近年来位居四川省高校前三位。有10%以上的毕业生被录用为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有15%以上的毕业生到国有及金融系统就业,其余部分毕业生被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等大中型知名企业录用。他们秉承着"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川农智慧"和"川农力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1906年开辟教育热土,四川农业大学从悲壮走向豪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面貌。继往开来,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官网、官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