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害死多少人(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

严嵩害死多少人(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1)

前面说了,倭寇在福建一共构建了三大据点:横屿岛、福清牛田、兴化。

其中的横屿岛是最难攻破的。

戚家军既然没费多少功夫就拿下了横屿岛,那么,清除牛田、兴化也就不在话下了。

中秋过后的八月二十九日,戚家军抵达福清,九月初二,即在牛田(今福清东南)歼灭倭寇千余人,解救出被掳掠的百姓九百多人。

拿下牛田,戚继光乘胜杀向兴化。

九月十四日,在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东南方的林墩歼灭倭寇四千多人,斩首两千零二十三级,解救出掳掠的百姓二千一百多人。

戚家军虽然连战连捷,但伤亡也很多。

尤其是林墩一战,他们面对的四千倭寇基本上都是日本浪人和武士构成,非常凶悍,为了料理这股真倭,戚家军打得异常惨烈,付出了九十个人的阵亡代价。

这是戚家军成军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而战斗结束后不久,戚继光也病倒了,部队急需休整。

即该年十月初一,戚继光班师返浙。

戚家军班师,宁德、福清、兴化的百姓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而倭寇则奔走相告,弹冠相庆,说:“戚老虎去,吾又何惧?”

于是,倭势复振,其于十月底分路袭击福宁、政和、兴化。

其中,进入兴化境内围攻兴化府城的倭寇,达到了六千多人。

福建巡抚游震急得直跳脚,一个劲地向毗邻的广东总兵刘显求援。

咦,游震干嘛不向朝廷请调戚继光呢?

原来,戚继光才回到浙江,胡宗宪就被批捕下狱了。

此前,胡宗宪为了东南抗倭大业,不得不曲意奉迎权相严嵩。而当严嵩与徐玠斗法失败,严党遭到查处,则拔出萝卜带出泥,胡宗宪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牵连,其本人下狱后,悲愤自杀。

严嵩害死多少人(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2)

这种背景下,戚继光作为胡宗宪的心腹爱将,兔死狐悲,已有称病乞还、提前退休之想,溘然长叹说:“胡公北辕,浙无知己,欲际新中丞未至,乞病东还。”

的确,新任的浙江巡抚赵炳然就因为胡宗宪的缘故,对戚继光横看竖看都不顺眼,处处掣肘,处处给他穿小鞋。

一句话,戚继光返浙后不久,就遭到了雪藏。

戚继光在后台坐冷板凳,福建的倭寇就闹得更欢了。

他们知道游震请广东总兵刘显入援,就将计就计,赶在刘显之前,化装成刘显的队伍,骗开了兴化城门。

兴化是福建的政治经济要地,当时,民众为了躲避倭寇劫掠,“诸村落一钱寸帛皆在城中”。

倭寇入城后,疯狂血屠、洗劫,杀人数以万计,“宝器、金玉、锦绮或传自唐宋者,咸归于贼,否则幻为煨烬”。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嘉靖龙颜大怒,下旨革去福建巡抚游震得的巡抚职位,令其戴罪立功,急调谭纶任闽浙总督。

此前浙江和江苏是行政区合在一起的,胡宗宪原来叫直浙总督,就是江浙总督。

因为出现了血屠兴化惨案,福建和浙江的行政放到一起去了,设闽浙总督。

谭纶是个非常牛的牛人,他和王经、胡宗宪等人一样,都是文人出身,正儿八经地通过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才走上仕途的。

从这一点来说,谭、王、胡等人都比戚继光牛,也正是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坐上总督的位置。

补一句,在重文轻武的明朝,就算是官阶在同一品级,武将都要比文官低一个头,而且,武将再牛,也一世与总督无缘。

而且,谭、王、胡三位,不但都做过总督,还都位居名将之列。

尤其谭纶,不但是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名将,还是击剑家、武术大师。

这种人才,太罕见了。

谭纶是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殿试金榜,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才24岁。

有人根据《明代进士登科录》进行统计,从解元考中进士的共有398人,他们考中进士时的平均年龄为 32.34岁。谭纶中进士的年龄要低于这平均年龄8岁,可见谭纶少年英杰、出类拔萃。

和戚继光一样,谭纶也是很早就认识到了练兵的重要性,在出任台州知府时,曾训练了一支千余人部队,纪律严明,进退有序,没训练上几个月,便成狼虎之师。

谭纶练兵,亲自向士兵“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

倭寇进犯栅浦,谭纶率领这千余迎战,三战三捷。

戚继光担任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期间,专门向谭纶讨教过剑法。

戚继光到义乌招兵,也得到了谭纶的大力支持。

谭纶当时不但向胡宗宪写信赞成戚继光招兵、练兵之举,还独自承担辖区内所有作战任务,为戚继光全身心的投入部队训练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戚家军出山创造战争奇迹铺平了道路。

现在,谭纶担任闽浙总督,没理由不重用戚继光。他在入闽赴援途中,不断飞奏朝廷,强烈要求调戚继光、俞大猷入闽作战。

这样,戚继光得以脱离了赵炳然的控制,成了福建副总兵,和成为福建总兵的俞大猷分路奔赴兴化。

俞大猷改任福建总兵前,在江西任副总兵,路途近,来得较快。

俞大猷的部队共有六千人,在兴化江口与广东总兵刘显手下的四千人会师后,达到了上万人,论理,可以与六千多倭寇展开生死对决了。

事实上,倭寇看见明军大军集结,也有些怂,出兴化城,退至平海卫。

但俞大猷为持重见,不肯发起追击,只是招呼刘显跟踪进迫,自己驻军于明山,刘显驻军于秀山,一左一右,对倭寇实施严密监控。

时人对俞大猷这种持重多有议论,有人嘲笑说他胆怯,有人说他迂腐,有人骂他会错失战机……

但俞大猷并未往心里去。

其实,俞大猷对于剿倭的态度和戚继光是非常一致,即:不能简单地把倭寇赶走了事,必定要剿除务尽,才算是剿倭胜利。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是戚继光写的,这种想法却也是俞大猷所共有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是也。

倭寇从兴化城撤出时有六千,后又陆续依附了二三千人,所以,俞大猷与刘显军共有兵力万余与倭寇相比,并不占优。故俞大猷只是列营相困,建排栅,挖沟筑垒,防止倭寇从陆路逃窜,另外派副将许朝光巡逻平海卫外海,封锁海面来往船只,堵绝倭寇在海路逃跑的妄想。然后给戚继光写信,信里说:“猷与贼对垒,不肯轻战,专候公大兵至,并力收功。世人皆以猷为怯、为迂,惟谭二华及公能识猷心。”

戚继光任副总兵脱离了赵炳然的控制后,上疏提出需要训练有素的两万精兵入闽,备足粮饷器械十万,借机要回了自己的戚家军,并到义乌新招了一万多人,边行军边练兵,急赶慢赶,终于在四月十三日与俞、刘完成了会师。

即戚、俞、刘三军兵马汇总,已有三万之众。

严嵩害死多少人(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3)

新上任的谭纶亲自制定战斗方案、协调三军行动,大战即以猛火惊雷之势展开。

此次战斗,从一月份倭寇占据平海卫算起,到戚、俞、刘三路大军同时发起进攻,历时三个月。而从发起攻击到战斗结束,全程仅用了四五个小时,就全歼倭寇,斩首2200余人,解救被掳百姓3000多人,史称“平海卫大捷”。

嘉靖帝在京师收到捷报,兴奋无比,前往祖庙烧香告慰祖先。

谭纶在给朝廷上奏的表彰里头,高度评价戚继光:“鞠躬尽瘁,用兵如神,岂止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而在俞大猷回江西当副总兵后,谭纶又力荐戚继光取代俞大猷任福建总兵,总理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抗倭事宜。

因此,戚继光得晋升为都督同知,世荫千户,并提为总兵官。

戚继光的戚家军是浙江人,驻守福建,未免有思乡之念。

于是,戚继光把士兵分为两拨,一半人回浙江休整,一半人在福建值班,计划是轮班倒,每半年一换。

这个设想很好,但一个始所未料的新情况出现了。

(以上为覃仕勇著作《大明战神戚继光》之十七)

之一大明战神戚继光的名字寓意深远,您未必了解,来看他的出生与成长

之二战神戚继光自小流露出名将气质,父亲为育其成才,处处从严要求

之三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之四戚继光巡边,遇僧人讲长生之术,他旁边片刻,大发高论,众皆色变

之五戚继光世袭父职,官居四品,却以普通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众人不解

之六“戚继光斩子”属传说,“戚继光惩舅”为史实,来看“惩舅”过程

之七戚继光初赴抗倭战场,被安排在最前沿区域,正可谓:好钢用在刃上

之八戚继光在抗倭战场上初试锋芒,结果大失所望,因此产生了新想法

之九一在日本搞殖民统治的中国人,有班超的英雄气,却被贴上倭寇标签

之十岑港失利,戚继光到义乌募兵,他没告诉别人,自己募兵属以貌取人

之十一名将不愧为名将,戚继光练兵别具一格,成后世练兵典范

之十二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名将戚继光有过精辟见解,各种大师该醒醒了

之十三名将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不是武艺,也不是阵法,而是两样东西

之十四戚家军鸳鸯阵在宁海上演处子秀,相当惊艳:歼敌三百,己方零伤亡

之十五戚家军宝刀初出鞘,13战13捷,锋芒毕露,倭寇闻其名莫不心惊

之十六戚家军涉淤泥滩攻岛,以龟速前进,岛上倭寇全乐翻了,争相看热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