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叫瓦罐(在古代不要随便敲瓦罐)

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多年,回顾其开幕式的场面,哪怕时至今日,仍可称得上规模宏大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表演“击缶而歌”,2008名表演者,2008尊缶,演员们吟唱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千古名句,击打着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为什么叫瓦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为什么叫瓦罐(在古代不要随便敲瓦罐)

古代为什么叫瓦罐

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多年,回顾其开幕式的场面,哪怕时至今日,仍可称得上规模宏大。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表演“击缶而歌”,2008名表演者,2008尊缶,演员们吟唱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千古名句,击打着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春秋 陶缶

在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缶凭什么出现在当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缶可以理解为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在中国不少的传统文献中,多次提到缶的存在,其中较为知名的“击缶”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之会(蔺相如逼秦王击缶)

文中讲到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宴会中,秦王让赵王鼓瑟助兴,赵王以为只是普通的娱乐,欣然接受。等到表演结束,秦王让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赵王鼓瑟。与会的赵国君臣意识到被羞辱,尴尬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让秦王击缶。秦王虽然不愿,但也知道蔺相如是出了名的刺头,为了安全考虑,击了一下缶,赵国也算找回了面子。奥运会上出现缶,既体现出一种民族自信,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奥运会“击缶而歌”的原物之一

在先秦时期,缶已经作为乐器存在,那么缶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按照《说文解字》记载:“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缶原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陶器,同今天的瓦罐类似,有圆形也有方形,古人用来盛酒,先秦时代,秦国人也用于打击乐器。

战国陶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到了战国后期,缶这类乐器已经不怎么流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李斯用这句话来告诫秦王,说明在当时击缶已经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乐器。

战国 弦纹缶

击缶原本就是底层偏平民化的一种乐器,《墨子·三辩》提到:“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到了汉代,击缶的越来越少,《淮南子·精神训》有云:“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这说明到了汉代以后,只有穷苦偏僻的地方,才可能出现击缶这样的音乐。再到以后的朝代,击缶完全沦丧。人们想要听到击缶,只能到村口看看是否有叫花子,他们无聊的时候会敲碗,声音同击缶差不多。

隋 青瓷缶

通过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当年的蔺相如是有多损。让秦王击缶,这是把堂堂秦王当叫花子来耍。当然,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奥运会上出现“击缶而歌”,除了传承传统文化,还有什么含义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